02.

03.

04.

05.
人首马身纹緙毛挂毯
“马人”是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神话,出现在希腊神话中,是(Centaur)形象。在我国汉唐以前的历史上从未见过,但却酷似“罗*马*东*陲”地区的风格。这一形象与斯坦因得自楼兰的缂毛织品上的赫*密*士(希腊神话的众神之使)头像极为相似。
挂毯上的人像比例精准,表现形象生动,色彩搭配丰富得当、有绛红、褪虹、粉红、海蓝、饱览、土黄、绿、浅驼、白等色、从织法上看,各种缂织技法齐全,凡有线条勾勒之处,均为缂织,人物面部神态、衣纹线条极为精细。最为精彩的是武士的面部,眼袋、鼻沟,脸蛋等用戗緙法缂织得明暗分明,肌肉块块突起,再配以染色描绘,图案立体感极强,有绘画中的晕染效果。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是丝绸之路上精品中的精品。

06.这条挂毯我分明见过,印象极为深刻,实在太美了
195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新疆民丰县古尼雅遗址中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公元2世纪)的墓葬,墓中出土了两块蓝白印花棉布的残片,这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棉布。其中有一块棉布中心部分已经缺失,只能见到半只赤裸的脚,一段狮尾。所幸的是,在它的左下角有一个大约32厘米见方的方框,框内画有一个半身女*神*像。女神胸怀袒露,侧身斜视,神情安详恬静,身后有圆形光环。她的颈上及臂上都有装饰品,手中持有一个角状长筒容器,容器内盛满了果实。这个女神最初曾被当作是佛教中的菩萨像,这块棉布也曾被看成是从印*度输入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此图系希*腊风格,图中的角状容器并非佛教的法器,而是希*腊*神*话中的丰饶之角;图中的女神不是佛教中的菩萨,而是希腊神话中的丰收女神堤*喀(Tyche);也有的认为她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该*亚(Gaea)与谷物女神得*墨*忒*耳(Demeter)的混合体。另有学者提出这幅图案的主题本应是中亚与西亚风格的狮子,只是已经残缺了;图中的女神应是波*斯女神。最近有学者通过与贵*霜王朝金币上的图案进行对比,认为棉布上的女神应是中亚的丰收女神阿*尔*多*克洒(Ardochsho),这样,我国的棉织品最早应是东汉时期从贵*霜传入的。这块印花布中心有一个更大的方框,只是已残损得只剩下一只人脚、一条狮尾和一个狮爪。一些专家考证了许多印度佛像后作了如下解读:传说释迦牟尼传法时声如狮吼,狮子总在他身边专心守护,因此棉布中央的图案应是佛*祖和狮子。
棉布下方的图案一度被认定为中*国*龙,但是奇怪的是,“龙”没有爪,上下皆是振翅欲飞的鸟,还有一只怪兽咬着“龙*尾”,几种疑问相叠加,让*专家们有了新说法:“龙”非龙,其实是摩*楔*鱼。这种鱼和荆翅鸟正是佛教中的吉祥物。(道客巴巴,说明牌太模糊了,我只能查资料敲字。)

07.蜡染蓝地白色希腊神话棉布 出土地点: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墓 年代 东汉 收藏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蓝底猪头纹锦,北朝,吐鲁番巴达木墓地出土,吐鲁番博物馆藏。这件锦是覆盖在死者面部的覆面,上下各有一个带獠牙的野猪形象,两个野猪的朝向相反;野猪之外有一圈典型的波*斯联珠纹,联珠纹圈外两侧各有一株生命树。
根据古波*斯*琐*罗*亚*德*斯教*经典记载,祆*教的战神韦*雷*斯*拉*格*纳以十种化身出现,分别是:风、牡牛、白马、骆驼、野猪、青年、神乌、牡羊、牡鹿、武士。新疆发现的猪头联珠纹锦、带绶鸟纹锦、带绶鹿纹锦、带绶羊纹锦、翼马纹锦等,都是祆*教战神崇拜影响下的产物。(网载)

08.

09.

10.

11.

12.

13.《妙法莲华经》写本 残片 局部

14.《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写本 残片 局部
天地之区
汉武帝时开始经营西域,至宣帝时期以郑吉为都护,并护南北南道,史称“汉之号令颁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两汉、魏晋至唐代,分别设立西域都护、西域长史、唐安西都护(后分出北庭都护)治理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的事物,天山南北各部族、城邦接受中*央*政*府封赐。从河西、内蒙延伸向西,经由蒲昌海(今罗布泊),绵延向西直至中亚的烽燧、邮驿系统,保障了政令的传达与行人的往来,对国家管理丝绸之路的进畅发挥了重要作用。

15.

16.

17.

18.

19.

20.
第三章“明月出天山”
先秦时代,包括新疆在内的广大西域地区就与中原又着密切联系。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设西域都护统辖天山南北,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建置军政机构、设官分职、颁布政令,行使国家管理,对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22.傀儡俑 出土地点: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206号墓 年 代:唐 收藏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23.唐代女子衣着妆扮图

24.唐代女子衣着妆扮图

25

26.托盏仕女图 出土地点: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187号墓 年代:唐 收藏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27.沮渠封戴墓表 出土地点: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177号墓 年 代:北凉 收藏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28.

29.

30.

31.

32.

33.
《伏羲女娲图》此画表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形象。图中男女都是人*首*蛇*身,交*尾*相拥,二人均微侧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对方腰部,另一手扬起。男(伏羲)手执矩;而女(女娲)手执规,一规一矩,画成了天圆地方。男女下半身均*为*蛇*形,互相交*绕*成为一个整体。
男女头之间上部绘日形,日中有三足鸟,蛇*尾之下绘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
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圆点,当系星宿。情态生动,线条粗犷,色泽单纯。幅面缀以日月星宿之像,周遭则是浩翰宇宙,日月运转,星辰横拱,流云紫气飘逸飞卷。不仅有空间辽阔之感,更加显示了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的崇高意味。
2018年12月,伏羲女娲图入选《国家宝藏》第二季国宝名单。(搜狗百科)

34.《伏羲女娲图》 伏羲女娲麻布画 出土地点: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77号墓 年 代:唐 收藏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有三件宝贝亮相,分别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绢衣彩绘木俑、伏羲女娲图。新疆部分学者分析,“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之所以当选,一方面是因为这件宝贝饱含了前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另一方面它还见证了“丝绸之路”的传奇历史。“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是东汉的织锦,这件文物于1995年出土于民丰县尼雅遗址,织锦色彩绚丽,上面不仅有五彩线织出的星云、神兽等图案,还贯穿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个醒目篆文。这件织物出土时和弓箭、箭菔等放在一起,学者分析,它应该是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
三件亮相《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的文物都在本篇,大喜过望!

35.

36.

37.

38.展厅甬道

39.美丽穹顶

40.出来即是“鸣鹤园”

41.午餐在“勺园 西餐厅”,物美价廉

42.地下一层

43.归途美景

44.赏枫正当时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