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儿童节礼物,是培养孩子这四项宝贵的能力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6-01 发布于浙江

图片

本文共4172字,仔细阅读需11分钟

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把每年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很显然,儿童节的初衷是保护儿童,让儿童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那么,这一初衷需要通过大人来实现,可如何实现呢?恐怕最近爸爸妈妈们都在思考这一问题。

其实,好的礼物不如好的教育,今天,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一起修炼四项宝贵的能力,和孩子一起过好六一,也过好未来的每一天。

图片


学习力——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思维

学习力即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要想让孩子保持长久持续旺盛的学习力,在他们小时候,就利用恰当的发展阶段,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热情才是关键。

学习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与后天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在这其中,父母扮演着“脚手架”的角色,如何通过这个“支架”让孩子顺势提高学习能力,这就需要父母的智慧。

张梅玲教授认为,能否解决问题是评价孩子学习的最高标准,而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思维,因此,孩子学习的关键就是思维。孩子思维的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刚出生,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导,主要靠摸、尝来感知事物;

2-3岁之后,开始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所以他们对图案、绘本尤其感兴趣;

5-6岁,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大约10-11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14岁之后,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了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

图片



家长应该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顺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导的年龄段,应该带孩子多探索,多与孩子互动,借助动态玩具刺激孩子的感官;

在孩子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要给孩子看图画和绘本,带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景物,突破固有的认知范围;

在孩子逻辑思维成长的阶段,要帮助孩子建立辩证的观点,倾听孩子的意见,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事物和概念。

图片


在实际生活中,家长也可以采取一些具体行动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第一,学会思考。学会思考的关键,就是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激发孩子的思考,孩子求解的过程既是好奇心得到满足的过程,又是大脑和思维培养的过程。

例如,在亲子阅读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可以问问孩子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等等,再和孩子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导孩子像自己一样提出问题。在倾听和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锻炼思维。

图片

第二,有自己的感悟。孩子要想培养学习中的思维能力,感悟是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感悟本身就是思考的环节,有所感悟,才能有所进步。

例如,当孩子考了100分,家长可以说:孩子,这次考很好,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吗?孩子谈完自己对于这次考试的想法之后,再问他想要什么奖励,得到想要的奖励后再去问他下来打算怎么安排学习,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询问,才能激发孩子如何去思考。

第三,关注过程,而非结果。作为父母,不要仅仅满足于结果的对,结果对并不等于思维好,并不等于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定要问孩子结果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过程才是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最好体现。只有这样引导孩子,才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图片


成长力——助力孩子适应未来智能社会

现在的智能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而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快,为了让孩子适应未来智能社会,必须具备终身成长的能力。

结合国内外的核心素养研究与联合国的相关文件,张梅玲教授认为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最大的包括六方面的能力——健康力、交往力、学习力、专注力、批判力和创新力。

健康,是一切的基础。离开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健康是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父母不仅要关系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处理好心理健康问题。

交往力在多元智慧中就被称为人际交往智慧,它对孩子在未来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参加同学聚会,或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展示自己所愿意展示的,并给予鼓励。让孩子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

图片

学习力即通过培养孩子的六大系统——认识系统、驱动系统、智能系统、管理系统、元认知系统和管理系统,让孩子能够在未来社会学得更轻松、更有效。

专注力俗称“注意”,它指向集中。专注作为一种能力,能够集中指向某一件事,并持久地维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首先需要从自控力的培养开始。

批判力与当下非常强调的批判性思维同属一个范畴。创新来自于批判和质疑,所以家长需要培养孩子善于质疑、善于感受、善于挑战权威的能力。

创造力的基础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家长要让孩子敢于提问题,会提问题、爱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同时丰富孩子对表象的认识,多让孩子思考、想象。

图片

专注力——加强孩子的学习效率


新游戏一学就会,旧知识一考就忘?
东西总是找不着,爱好老是不持久?
老师上课听不进,小动作还停不下来?
哪怕“聚精会神”,听课也会神游天外?
作业总是不集中,拖沓?
家长常常被孩子的此类举动困扰,但是又无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夫曼在他的作品《专注》中,引用了一个研究结论:专注力比起智商对学生成绩影响更大,专注力强的孩子往往会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前置端口,就像一个黑暗里的电筒,打开开关照到哪里才能看到哪里的东西一样,孩子把注意力放到某个事物上才能进行后面的记忆和学习。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缺乏这项能力。其实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

那么孩子的专注力要如何培养?张梅玲教授指出专注力是一个“注意”的过程。认知是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的结果,而“注意”是我们认知过程中的第一扇大门。把大门打开了,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图片


对此,张梅玲教授从学习能力的角度切入,为家长改善孩子专注力提供以下方法:

第一,从孩子的兴趣开始。

人们对于所热爱的事物总是会倾注更多的注意,凝聚更多的专注。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尤其是对学习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之中,学到老,活到老,人一辈子都要学习。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也是更新换代。人缺少了对学习的兴趣依然可以活着,但是却会活得很辛苦。

第二,引导兴趣转变为志趣。

到了初高中阶段,家长要帮助孩子把兴趣慢慢转变为志趣,转变为责任。无论是否有兴趣,需要专注的地方,我们都应该给予充分的专注。这是责任心所致,而没有责任心就无从谈成功,因此将孩子的兴趣引入志趣是父母的重要责任。

图片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父母可以让孩子从小形成“等一会”的概念。比如说在孩子饿了的时候,告诉孩子“等一等,妈妈去厨房泡奶”;在要外出工作的时候,告诉孩子“等一等,妈妈工作完,天黑了,就会回来”;在要出差的时候,告诉孩子“等一等,妈妈要出差,三天以后就回来”。

学会等待需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基础。控制好内部和外部的干扰,才能集中集中注意力,专一于需要完成的事情。

第四,建立安全可靠的环境。

专注力的培养还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不轻易在孩子专注于某事的时候打断他,无论孩子是专注于搭积木还是看书,家长都不应该随意进行干涉。

图片


第五,从早餐起提供每日必须的营养。

专注很耗费精力的,大脑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不仅需要思考,还需要记忆。学习活动的背后是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而这种大脑活动需要充足的氧气与营养。

很大一部分学生到了上午第三节课就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原因是没吃早饭,缺少了营养摄入。因此,从父母的角度来说,给孩子提供一顿像样的早饭是培养孩子专注力所必须的。没有营养,没有物质条件,精神上的学习就无从谈起。

自理能力——引导孩子实现自我教育

孩子的成长除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的教育,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最理想的教育,自我管理是自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我们从自我教育的视角看待自我管理时会发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尽管自我管理中涉及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小事,却能够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自我管理就是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自理能力“如何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可以说是对孩子终身负责的一个话题。

图片


张梅玲教授指出,孩子从诞生至18岁,要经历两个令家长“头疼”的阶段。在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抓住这两个年龄关键期

第一个阶段是两岁半到三岁左右,这是人生的第一独立期。孩子会出现一个行为——因为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什么事情都想要自己做;但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等因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想做”与“做得好”之间存在不平衡,而“想做”这一意识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家长要用鼓励和引导来让孩子经历学习的过程。

比如穿衣服,如果小孩子在扣扣子的时候把第一粒扣子扣在了第三粒扣子的位置,这其实涉及到数学的长短概念、数的顺序以及对应的关系问题。

图片


父母可以引导说“这是一边长了,一边短了”,让孩子感受长短关系;“这是第一粒扣子,这是第三粒扣子”,让孩子在数扣子中理解数的顺序;“第一粒扣子要扣在第一个扣子上,第三粒扣子要扣在第三粒扣子上”,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

第二个阶段是少男少女的青春期,男生大概在十二三岁左右,女孩子大概在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时期,孩子生理上的第二性成熟了,但是心理上还没有成熟。

我们的爱应该是由耐心和细心构成的。家长接触这个时期的孩子时应该非常耐心,面对非原则性问题要多迁就孩子,面对原则性问题则要耐心引导。

图片


回到儿童节的话题上,我们希望孩子健康、幸福快乐成长,而大人也应当承担起责任,教给孩子生活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的快乐不止于儿童节,而在于每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