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所发文字、视频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刊发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深圳文学杯”第七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稿 杨美文化 深圳地方特产 杨辉腾\深圳市坪山区 总编辑田青先生在审读样报。 杨美文化,深圳地方特产,打工者的至爱!是草尖上的露珠,光芒不亚于人造灯的光! 《杨美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一份社区文艺报,由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杨美居委会主办,深圳市扬美股份合作公司承办的内刊性质四开四版铜版纸印刷报纸,知名度较高,尤其受到全国各地打工作者喜爱。 我接触《杨美文化》算是比较晚的。2019年在百度上搜到知道扬美文化,已经举办了第四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当时那创意的名称,把我吸引住了。龙岗坂田街道的杨美离我不远,是同城。还看到杨美文化,“深圳文学杯”第五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在征稿中。于是,抱着志在参与的心态,写了诗歌《乡里乡外之诗》(组诗),按照征稿要求投了。 意外的是,到了2020年12月中旬,我应邀参加了12月27日“深圳文学杯”第五届“田青打工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具体地点在田青打工文学活动中心。颁奖当日,广东、广西及福建三地29位作者获得五个文学奖项。五个奖项分别是诗歌奖、小说奖、散文奖、评论奖、纪实文学奖。来自各地的获奖者、作者与读者、嘉宾、社区居民等近90人参加,见证了“深圳市文学杯”第五届“田青打工文学奖”颁奖典礼。 颁奖活动现场是十分隆重的。龙岗区文联林楠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深圳市文学学会会长赵小燕、深圳市坪山区作协副主席王光明、著名的评论家周思明、德艺双馨的田青老师给获奖者颁奖、讲话并合影留念。 当时,我获得“深圳文学杯”第四届“田青打工文学奖”诗歌奖。田青老师亲自给我颁奖,我真是受宠若惊。因为他是85岁的著名本土作家,《杨美文化》报总编辑、坂田街道第二届“最美坂田人”和龙岗区“感动龙岗人物”之一。我从未接受过这么高的“待遇”。 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周思明在其《人文/晚霞辉映下的深圳“银发写作”》一文中,介绍了田青老师的创作奇迹。他一个土生土长的老深圳,从坂田村村长岗位退休后,凭着对生活的积淀与文学创作的深情,连续创作了《泥腿大亨》、深圳三部曲“《无情岁月》《风雨深圳》《特区少妇》”和《烽火大鹏湾》《同乡》等10部长篇小说。 他担任着《杨美文化》报的总编,不知疲倦地为本土和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作嫁衣。看到著名的评论家周思明在文中叙述,“由田青创办的《杨美文化》报(前身为《坂田文艺》)已达17年,共刊登全国各地达4000多名作者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很多年轻作者在他的鼓励和培养下潜心创作,从而走上文坛成为较有影响力的作家”。 田青老师,除了从事文学创作外,还给打工文学爱好者创意设立一个民间性质的打工文学奖“田青打工文学奖”,并颁发奖金和证书。著名文学评论家周思明说过,他(田青)将文学创作、文学组织活动有机结合,成为深圳文坛乃至当代中国文坛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曾有文友们问我,投稿《杨美文化》被刊登有没有稿费?我告诉她们,有稿费。 她们半信半疑,对于一个民间刊物,能这样做,不太可能,有个样刊就不错了! 当我发田青老师给我发稿费的记录给她们看,她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她们在惊喜中,遥感到一股暖流,鼓励和关爱! 自从我第一次投稿之后,与《杨美文化》报结下了缘份。工作之余,作为打工者文学爱好者的我,偶有投稿《杨美文化》,继《乡里乡外之诗》(组诗)后,又发表了《田青山居寄语》、《城里二三事》、《我心中的扬美》。 我作为一名打工者,文学爱好者,看到了春天的希冀。我不去仰望那些参天大树,我纯属于一棵小草。我不羡慕枝繁叶茂可以遮日。我看见一份民间内刊《杨美文化》是草尖上的露珠,光芒不亚于人造灯的光!我也相信它,深圳地方特产,打工者的至爱!因为,因为爱,它是中国第一份社区文艺报;因为爱,它是一份内刊;因为爱,它给予作者稿费;因为爱,只看文稿质量;因为爱,已经走过总第一百四十九期;因为爱,延续不断!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