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拃、一胯、一択,一掐、一抱,荔浦人爱用肢体做尺子

 夫子303 2022-06-01 发布于广西

    近段时间,常有媒体采访发现,现在的在校高中生、大学生搞不清楚一斤大米、一斤面粉是卖几块钱还是几十块钱,搞不清楚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哪个,更搞不清楚各大省市的首府在哪。、

    初看这些视频,觉得是代沟问题,因为我们读高中时都学过、都知道这些东西的呀,怎么他们都不懂了?我们读书时,大人常笑话有些城市人不知道大米是从哪里来的,都说大米是从麻袋里倒出来一样。当时我们还觉得那些城市人多么可笑。

    开始以为以前那是城乡差别,如今这是代沟差异。

    然而细思之下,这竟是教材问题!

    当年我们读高中时,地理是要学分区地理、分国地理的。所以我们知道全国各大铁路干线,也知道各省区的首府在哪座城市,还能按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标出各省市自治区的位置。也知道五大洲都有哪些国家,这些国家的首都在哪,分别在什么时区、什么经纬度,都有什么特产,以及这些国家的主要产业是什么。而历史呢,我们知道历朝历代的年代时间及政治、经济、文化是怎样的,因为有大事年表是要背的。

     而如今的高中生,很多人对这些知道都是不甚了了的,当我上课时把这些知识随口背出来时,特别是把中国一些主要朝代的起止时间随时准确说出来时,他们就像听外星人讲话一般惊奇。

     起初,我认为是现在的学生太懒,不肯去背东西,但后才发现,这竟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材问题!因为现在的高中地理教材已经取消了分区地地和分国地理;而高中历史教材则硬生生把一个朝代的事情,分拆在三书的讲述,政治一本书,经济一本书,文化一本书!等学到经济、文化时,都忘了这个朝代都发生过什么政治事件了!虽然还有大事年表,但通常不要求背,也不大考查的。

     据报道,教材问题,特别是小学教材问题,教育部正在全面清查,不知2022年9月的教村,知识系统会好一点没?

     我想说的是用进废退。生活中不用的、教材中不讲的东西,孩子们不知道,这不是他们的错。如今的高中生,不知道一寸、一尺、一丈是什么概念,更不知道怎么换算,甚至不知道一公分是多少cm,这都不他们的错,因为没人跟他们讲过这些东西。

    今天我要说的是荔浦人传统使用的一些长度单位和大小单位,希望能在需要时,有人能用得上。

    以前农村,有钱人少,贫穷者都多,家里能有市面上买来的尺子的人家少之又少。但每家似乎都会备有一把自制的,或请木匠师傅帮制成的竹片或木片做的米尺,或小竹竿做的丈尺。米尺的的刻度小,准确到寸;丈尺的刻度大,精确到五寸。因为日常测量树木的长短、地方的宽窄时都用得着这些工具。这些都算是精确的测量工具。

    如果要测量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长度,或拿取物体大小多少,荔浦人习惯用肢体去测量,以作大体的估算。下面我们给大家逐一给大家作介绍。

    1、一拃(kǎ)表示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指小间的距离宽度。有时也用大拇指与食指两指尖的距离测量。因为不同的人,手指长短不一,所测量的长度自然因人而异,但测量的人自己通常是知道自己拃一拃(kǎ)是多长的。

    拃,常用于测量较短的长度,但它比较灵活方便,可以测量任何物体。

    用手指去测量物体的动词就用(kǎ)字,常用的表达习惯是:(kǎ)一拃看有几长。

    2、一胯(kǎ)。表示一脚向前迈出后着地的距离。这种方法通常用来测量地面长度,而且仅限于测量地面长、宽度。这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因腿长不同,而胯一胯(kǎ)所量出的长度也不一样;同一个人,不同的步幅,可能量出来的长度也会略有差异。有时(kǎ)来表示的距离也可以用步来表示,而用脚去测量的过程所用的动词常用(kǎ)来表示,如:你去(kǎ)一下,看有几多步。

    荔浦人所讲的一(kǎ),在古代称为一跬。张开在双脚,两腿之间的地方,荔浦人称“胯旯(kǎlá)底”。

    3、一択(pài)双手平举展开两手中指之间的距离。用択测量地面以上的平面距离较为方便,也较(kǎ)稍微准确。一般认为,一択的距离,大约相当于所测量者的身高长度。

    用两手张开去测量物体长度的动词用(pài)表示,如:你去(pài)一下,看有几长、几宽?

    荔浦蒲芦有个叫九択的地方,不知是当初是测量哪个地方所得到的长度,并以此代指那一片地方。

    4、一掐(kǎ)。表示拇指和另一手指尖相对握着的物体的大小数量。

    通常用来表示所拿或所掐取的条状蔬菜,或植物嫩芽的数量大小。有时荔浦人也

爱用“一掐仔”来表示数量之少。

    5、一抓。值得注意的是,表示一掐(kǎ)这个数量时,习惯上常用一抓来表示。但一抓可以两个指尖可以不交接,只要抓得稳物品便行,所以有抓一大抓、抓一小抓的区别。如果刚好两指尖对握,则这时的一抓,也是一(kǎ)。如:那个妹仔恁瘦,一抓筋就完了。这里所说的一抓,其实就是一(kǎ)。当然这是用了夸张的说法。

    在实际操作上,一掐(kǎ)由于是拇指与另一手指尖对握,所以手形上可以掌心向上握着物品,也可以掌心向下。但一抓通常会超过两指尖对握的大小,所以掌心多为向上,以使所握物品不会掉落。

    6、一抱。用双手合拢所抱持的物体,或者用单手与身体所抱持的物体大小。习惯上,所抱持的物体通常为未捆成把的条状物体,根据所抱持物体的大小,可用抱一大抱抱一小抱来以示区别。如“抱一大抱红薯藤”、“抱一小抱柴火”。如果这些物体已经捆成把,则叫抱一把

    以上六个表示距离长短和物体大小单位的词语,同时也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测量的动作,如我们常说(kǎ)一下有几长,(kǎ)一下看有几宽等等。还可以直接说成(kǎ)一拃、(kǎ)一胯、(pài)一択、(kǎ)一掐、抓一抓、抱一抱等。

关于荔浦话还有哪些值得一提的词语、俗语,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关注荔浦,关注夫子,敬请锁定夫子303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