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悲、快乐、智慧——儿童节随想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2-06-01 发布于四川

慈悲、快乐、智慧——儿童节随想

       今天是儿童节,首先祝小朋友们过一个自己的节日:真心欢喜,活泼快乐!其次是祝我们这些为儿童的资深儿童,赢得儿童的爱和尊重,童心不泯,青春永远!

       昨日,为一个调研报告足不出户。晚上和一位语文方向的研究生交流,说上一节课就像写一篇文章,要“起承转合,首尾呼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然后又和一位数学方向的同学说,要练习讲故事,故事都讲不好都不能吸引学生,课上的内容又如何吸引学生。故事要有生动、有悬念,要考虑围绕一个问题的周延:有吸引人的问题,有基于问题的方法寻找和证明,最后要回到问题的解决,体会问题解决的乐趣,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翻看《教育研究与评论》寄赠的第4期。像以往一样,先读郑毓信老师的文章(曾经在成都听过郑老师的课,特别解渴。也买过他的著作。因为曾经听人转述他的观点:“负数的产生是基于表达矢量的需要。”把他的这种思想体现在实践中,2008年9月24日我在成都电子科大附小上过一节《负数的意义》,链接:课例|沿着数学发生的道路 —我上《生活中的负数》)。这一期,郑老师的是《天才与凡人——“数学教育杂谈”之三》,里面有很多观点启发自己,边读就想要让自己的数学方向的研究生读一读。读到后面,发现文章中郑老师引了自己的两篇文章,自是得意非凡。更想着要让同学们知道,看看你们的老师多棒!!!

      今早起来,再读读,很有感觉,摘录了一些关键的句段到笔记,分享给同学们,也分享给诸位朋友:

       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关于“什么是幸福”的论述:“要通过生命不断的转弯,发现多元的样貌,而不要生活在一元的状态下”;“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笔者以为,这里所说的“今天比昨天慈悲”就涉及语文教育的目标:“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呢?一是爱,能爱,能表达爱;二是美,懂美,追求美;三是情,有爱,有情感;四是义,正义的义;五是感动,美好的情感能被激发。”这也就是指,语文教育应让学生具有满满的爱心![林清玄.“幸福,是打开内心的某个开关”[N]新华日报,2014-09-17(15)]

       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则是让学生一天比一天更加智慧,一天比一天更加聪明,即我们应当通过数学教育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努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并由理性思维逐步走向理性精神。

      简言之,如果说“用诗意的语言感染学生”是语文教师应当努力实现的一个境界,那么,数学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学生”。

      著名数学家、“问题解决”现代研究的主要倡导者波利亚有这样的论述:“一个教师,他若要同样地去教他所有的学生——未来用数学和不用数学的人,那么他在教解题时应当教三分之一的数学和三分之二的常识。对学生灌注有益的思维习惯和常识也许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一个数学教师假如在这方面取得了成绩,那么他就真正为他的学生们(无论他们以后是做什么工作的)做了好事。能为那些70%的在以后生活中不用科技数学的学生做好事当然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第二卷)[M].刘景麟,曹之江,邹清莲,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182

       就数学教学而言,我们不仅应当突出“入”这样一个关键词,即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视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和适应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应当高度重视“出”这样一个关键词,即跳出数学并从更大的范围认识数学教育的价值,特别是帮助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维,努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包括由理性思维逐步走向理性精神。

       简言之,我们应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更大的自觉性:不只是“爱上数学”,也不只是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是通过数学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

       数学教学必须超越具体知识和技能深人到思维的层面,由具体的数学方法和策略过渡到一般性思维策略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我们并应帮助学生由在教师(或书本)的指导下学习逐步转变为学会学习,包括善于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互动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引自:郑毓信.天才与凡人——“数学教育杂谈”之三[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02):4-9.]

      因为是儿童节,想就此再多说两句。我们这些养育儿童的父母,我们这些做儿童教育的老师,我们一定要想想教孩子干什么?用什么去教孩子?

      郑毓信老师在文章中还有这样的观点:“我们究竟应当如何把握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或者说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呢?除去已提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外,笔者以为,相关主张还应很好地实现这样一个要求,即论述上简单明了、实践中切实可行。”我自己曾经基于学生的理解提出“教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链接:教学主张|教学“生”)(刊于2019年1月2日《中国教师报》)和推文《为学生幸福生活而教》(链接)。在郑老师的文章中读到了台湾作家林清玄对成功的定义:“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由此想:教育就是教学生成功,就是教他们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天比一天慈悲,一天比一天智慧。

      舍此以外,你还想干嘛?

      今年六一节,写下这些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