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一个响亮的名字“谭日超”为啥是三人?(同名人趣话) 郭甘泉 谭日超在广东现代文坛一位重量级人物,其按这个名字查询,可得资料:谭日超,原名谭学良,广东台山人。1959年毕业于新会学校。历任东莞肥农业局干部、东莞县县委干部、广东省文学院副主任、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爱的复苏》,诗集《大沙田放歌》、《望香港》,中篇小说《爱的誓言》等。 ![]()
可谭日超并不是谭学良的专用笔名,而是三位作者伙用的共名。这三位作者为谭学良、陈日生、陈启超。三人即一人,一人亦三人。 ![]() (谭学良照片) 谭学良(1940~1985),陈日生(1939~),陈启超(1938~),均系广东台山人。他们原是台山县端芬中学的校友,1956年,一同考入广东新会农校,因爱好文学而形影不离。他们被前苏联的同一名字库克磊·尼克斯(三位漫画家)真诚合作对祖国文化做出贡献的事迹所感动,决心要成为中国的库克磊·尼克斯,用笔为祖国文学事业讴歌。1957年他们在《边疆青年报》发表第一首诗《红旗》。后因工作不同,散居各地,1960年还乡,他们共聚于顺德县均安农中,相约互相搀扶,沿文学之路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矢志不渝。《南方日报》编辑关振东替他们想了个办法,在他们的姓名中各取一字,以“谭日超”为笔名。1960年到1963年,他们三人以谭日超笔名相继发表了《温暖的春夜》、《大山行吟》、《大沙田放歌》、《地平线》、《山乡》、《中国人的肩膀》等几十首新诗,并多次获奖,轰动了广东诗坛。 但是生活是不平坦的,他们三人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坎坷。 谭学良1959年,调东莞县农业局工作,笔耕不辍,经常到各公社下乡,工作之余,他把下乡所见所闻写成诗歌,《大沙田放歌》就是60年代初他在农业局时的作品。1968年,东莞县革委会成立写作组,谭日超被抽调参加,与李近维、郭同江、陈镜坤、张铁文5人合作。后又被调到东莞县委宣传部。1984年当选为深圳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1989年,他在《花城》发表了被称之为“谭日超人生第二个里程碑”的长诗《望香港》。由于他笔耕不辍,很长一段时间“谭日超”似乎成了他个人的专用笔名。1985年1月,因肝病医治无效在深圳逝世,时年仅43岁 陈启超1979年调入顺德县科学技术协会工作,通过进修学习,掌握了英语,翻译了一些外国作品。不时地也写一些诗歌。 三人中,陈日生的遭际最为坎坷,十年特殊期间陈日生在农村当过大队主管会计、代课教师等,一直到1988年,20年间他硬挤出时间进行文学写作,他以谭日超笔名相继发表了《秋收颂》、《春日抒情》、《江山如此多娇》、《十月的歌》、《火红的党旗》、《雷锋颂》、《水乡人物剪影》以及《唱不完的颂歌》等较有影响的作品,其中《唱不完的颂歌》曾成为广东曲艺团平喉演员赖天涯的保留节目。1975年,陈日生与谭学良、陈启超三人应广东人民出版社的邀请,相聚于顺德北滘公社,在诗人罗沙的带领下,历时一个月,与其他人编辑、出版了工农兵诗歌合集《南海的涛声》。1976年,陈日生等三人又应邀在中山小榄镇,选编、出版了他们自己的诗集《大沙田放歌》。 20世纪80年代,谭学良为了争取三人在一起工作,曾向广东文学院领导推荐陈日生、陈启超,但遭到了委婉的拒绝。至此,他们的这个美梦彻底破灭……但陈日生还是以写作为乐。1980年1月,陈日生发表了《唱给春天的恋歌》,并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此后,陈日生又发表了大量不同于以往风格的作品,其中包括短诗《对面那户人家》、《笑》、《赞美这颗心》,组诗《爱神的絮语》、《唱给侨乡》、《工地印象》、《写给一位共产党员》、《高速公路》、《攀登者颂》,长诗《农村,今天的歌》、《人和铜像》等等;而在合作作品方面,署名谭日超的长篇小说《爱的复苏》、诗集《望香港》分别于1984年和1986年出版,署名日超的诗集《金翅》于1990年出版。 命运有时也会向人网开一面。1987年底,陈日生被重新吸收为国家干部,安排在县政协工作,一干就是12年,1999年退休。这12年,他发表了70多首诗,还有一些散文和评论文章,出版了诗集《赞美和怀念》、《远航》。其中较为受人称道的诗有《浓荫》、《12月26日的歌》、《心灵是敏感的候鸟》、《母亲的眼睛》和诗歌评论《乡梦深处有苦涩》等近20篇作品。另外,陈日生曾于1991年至1998年担任江门市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会副主席,1995年担任台山市文联第七届常委会副主席。他还撰写了不少台山史料,编辑出版《台山文史》第13至第23辑,共11册100万字,并成为《江门五邑百科全书》撰稿人之一。陈日生退休之后,仍然保留台山市文联常委及台山市评论协会会长职务,还与黄仲楫、陈村桥共同编撰了《香港台山商会志》约14万字,担任民间社团台山颍川科技信息研究会秘书长和《颍川月刊》副总编辑。个人资料已收入《广东省作家传略》、《中国文艺家传集》第二卷、《诗歌辞典》、《中国诗家诗话辞典》。 ![]()
虽然谭学良不幸早逝,但他们三人的共同追求并没有结束,永远是一个集体。仍以三人的共名“谭日超”在发表、出版文学作品,2001年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谭日超文集》,这对他们是一个最好的人生总结。 “谭日超”是一个闪光的名字,如一朵夹在文学史册中永远散发芬芳的奇花。 同名人趣话相关链接: |
|
来自: 甘泉书屋i30tsw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