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一”特辑丨林萧:发芽的尾巴(儿童诗选)

 林萧文苑 2022-06-01 发布于广东

发芽的尾巴(组诗)

文/林萧

一条会跑的 

落 叶

春划的一只船                 

在秋的沙滩上                         

搁了浅 

阳光不小心

摸疼了一片叶子 

她躲在树上 

调皮地叫

狗尾草

谁家小狗的尾巴 

掉在这里 

它摇摆着爬起来 

却怎么也走不动 

原来尾巴在泥土里 

生根发芽啦

鹅卵石

这么多 

美丽的石头

它们是

河流的心脏么

满 月

四岁的乐乐 

跑去对奶奶说 

太阳的颜色全掉啦 

太阳也会掉下来吗 

淘淘淘米

五岁的淘淘淘米 

不小心把水溅出 

弄湿了新穿的裤子 

他以为自己 

又尿尿了 

害羞得不敢低头看 

映在水盆底下的 

那个也叫淘淘的

小孩的脸

童 话

小鸟会飞时 

仍不愿离开大森林 

她把结实的树干 

当成了爸爸的肩膀 

把树上的果实

当成了妈妈的乳房

太阳的额头

我发烧了

爸爸妈妈用手

摸我的额头

摸了一次又一次

终于把烧摸退了

等夏天来了

我也要伸出手

摸摸太阳的额头

把它的烧摸退了

天气就凉爽了

拔河比赛

白天和夜晚

在进行拔河比赛

白天得了冠军

天空奖励他一枚太阳

夜晚得了亚军

天空奖励他一枚月亮

云朵看见也要来参赛

天空的奖品发完了

只好奖励他

几颗星星

相关作品评论

童年的一个转身

——林萧儿童诗印象

文/若 寒

林萧的诗歌语言,一向是非常精致而广阔的。精致和广阔,这两个词似乎矛盾,在传统的语言习惯里,这两种表述往往让所有写作者在思考的过程中如履薄冰。但是,哪一个优秀诗人本身不是矛盾的呢?

我为自己能这样形容林萧的诗歌而沾沾自喜。

正如华莱士·史蒂文斯所说:喜悦在于言辞的瑕疵,声音的固执,我们自身本来就不那么完美。我们这一批人,最早被冠以“80后”曾经以诗歌为生命的兄弟们,如今站在不惑之年的门槛边,绝大多数人早已沦为生活的奴隶,即便写一些分行的文字,也多是俗不可耐。而像林萧这样有着对诗歌纯洁热爱的人,他以一颗对文学的赤诚之心,始终坚守着内心最神圣的地方,足以让我们这些玩文字的家伙们汗颜许久了。

借此发了一下感慨。按当下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你发的不是牢骚,是寂寞。看看现在的诗歌以及诗人的生存状况,就知道一个人在如此尴尬的环境下,能够虔诚地坚守诗歌圣地是多么不易了。

林萧作为一名神交多年的朋友,真正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是最近读到了他的一组儿童诗,也真正让我见识到了“林萧体”独特的智慧、精致和广阔。例如他的《河》只有6个字:“一条会跑的/路”。我一直以为优秀诗歌的特质就是语言和意境、现实和想象的统一、和谐,在这首诗中,我们首先能看到动与静的和谐,一种拟人与写实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首好的儿童诗,它给阅读者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培养了小读者的开放思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河?如果是路,它会不会是一条不会跑的河?一条路如何在徐徐清风中跑动起来?……这种景象是广阔的,诗歌的美,在寥寥数字内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有这首《鹅卵石》:“这么多/美丽的石头/它们是/河流的心脏么”,这里体现的又是一个动与静的和谐,林萧对于把握文字的节奏感有着特殊的敏锐性。

写诗在所有文字创作当中,绝对是一个技术含量最高的活计,想做到客观地阅读一首诗是很难的,这大概也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举个例子,工厂生产出来一个摆设用的玻璃球,本意是装饰品,但一些购买者也可以突发异想用它来砸核桃,条件是只要它足够硬,诗歌亦然,只要它留下了足够想象的空间。用美丽的鹅卵石来比喻河流的心脏,如果是我读这首诗,它的重点无非是对鹅卵石的理解,这是非常直白的,如果一个孩子面对一堆漂亮的、五彩的、斑斓的石头欣喜不已时,他对这首诗的理解已经成功一半了。正如诗人孔令剑所说,并不是每个人小时候都要写诗,但一定要有浪漫的、诗意的童年。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孩子们在想些什么。林萧在这一组儿童诗的题记里写道:谨以此组诗歌献给我曾经年少的时光和那永远不可重复的童年记忆。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突然就柔软了一下。面对林萧的诗歌,如同进入一间珠宝店,每一件展品都让我们爱不释手,只是不被自己所有,等离去的时候,那些依依不舍的、细腻的、甜蜜的、充满无限激情的回忆,慢慢地,在空气中洇开,逐渐显现出我们已经褪去的童年的色彩。


作者简介:若寒,青年作家、诗人,曾获《山西文学》年度优秀作家、《黄河》年度优秀散文奖、《都市》优秀青年诗人等奖项,著有诗集《完美如零》、散文集《酒都杏花村》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