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母亲遭算计,孝子求助无果,无助时遇贵人相助得以申冤

 尔文悦读 2023-05-18 发布于北京

北宋咸平年间,大名府有位姓刘名翠萍的女人,丈夫因病去世后,与年幼的儿子胡子孝为生。刘氏年轻美貌,因丈夫去世,儿子尚幼,难免寡妇门前是非多。不堪被这些龌龊之事袭扰的刘氏,无奈之下,变卖了家产,带着年幼的儿子,离开了大名府,去苏州投奔尚还在世的姨母。
刘氏带着10岁的儿子胡子孝一路南下,不久后就到了苏州。在姨母家小住了一段时间后,勤劳能干的刘氏就在苏州做起了丈夫生前所做的木器生意。
刘氏为了纪念丈夫,就让新开办的木器店仍然延用在大名府的店名,叫“文孝木器店”。刘氏来苏州时带来了老管家店里的二个得力伙计,木器店一开张,生意颇为兴隆。
刘氏见状,就交生意交给跟随了自家几十年的老管家打理,自己就一心去抚养教育儿子胡子孝。子孝从小就聪明伶俐,也肯刻苦读书,所以才学颇为突出。
到了苏州后,刘氏很快就给子孝找到了好学堂,并将子孝送给先生培养教育。先生见子孝聪明好学,也是非常喜欢,就一心想将毕生所学倾力传授给子孝。对子孝寄予厚望的先生还和刘氏商量,等待日后要助子孝考取功名,以实现他多年的心愿。刘氏对此自然非常高兴,此后就将儿子放心地交给了先生。
然而不如人意的是,这一年遇到了灾荒,久旱过后,又是蝗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走投无路,饿死无数。为了生计,刘氏一狠心,让子孝停了学,令才12岁的他去木器店学做木器活。不过,虽然“文孝木器店”的木器精细耐用,可在这个灾年里却无人来买。
眼看着此前积攒的一些钱财要被吃光了,刘氏无奈之下,和管家商量,要将木器店挂牌变卖。一手打造起来的木器店要卖掉,这让刘氏非常心疼,可生活所迫又很无奈,就只求能卖给一个善待木器的新主人。
然而,由于遇到了灾难之年,变卖的牌子挂出去数日了,却无人问津,这让刘氏更加焦虑。这天,老管家带着子孝等人收拾店里堆放的家具,忽然来了一个年约五十岁左右的员外。员外说他从街上路过,看到木器店挂了出卖的牌子,就来瞧瞧是怎么一回事儿。
员外见店内木器非常精致美观,就问管家,这些木器出自何人之手,源何而来,又为何变卖……管家一一回了话。员外捋着胡子,心中慢慢有了主意。随后,他对管家说,木器店不要急着卖给别人,他考虑一下再来定这个事。
第二天,这位名叫周采平的员外找到了刘氏,要和刘氏商谈木器变卖的具体事项。让周采平没有想到的是,见到的刘氏竟然是一个才三十多岁的美貌妇人。和刘氏交谈了一个多时辰后,周采平答应了刘氏变卖木器店的所有要求,但他同时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次日,一位能说会道的媒婆来到了刘氏家,一番巧言蜜语后,刘氏听懂了,昨天来谈木器店的周采平想娶她为妻,并承诺会善待她的儿子胡子孝,会以亲儿子来抚养。
刘氏自打丈夫去世后,并不是没有想过改嫁的事,可她心疼自己的儿子,怕儿子不被继父善待。当时在大名府,遭受了一些不良男子的骚扰时,刘氏也想着赶紧找个好心男子嫁了,也给儿子找个厉害的继父,他们孤儿寡母才能有安全感。可放心看来,周边却没有一个让她满意的男子。刘氏之所以来苏州,也是为了逃避那些不良男子的骚扰的。
如今已经见过周员外的刘氏,早就听说他是个有善心的员外,昨天和他一番交谈后,刘氏也觉得周员外人不错,却没有想到这周员外对自己的感觉也好,竟然还迫不及待地托人来说媒了。
刘氏和媒人一番交谈后,说自己得认真考虑一下,再答复。那媒人见有戏,也就高高兴兴地离开。让刘氏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有等到她向媒人回复时,她的姨娘却带着媒人找来了。
原来媒人知道了刘氏来苏州是投奔姨娘来的,就在出了刘氏家后,又去了姨娘家。这媒人本就与刘氏的姨娘很熟悉,就连自己的儿子的亲事也是这个媒人促成的。姨娘一听媒人说的事,考虑一番后觉得是个难得的好事,就赶紧带着媒人过来,说服刘氏了。
这回听了姨娘相劝,刘氏也不能多说什么了,只是还说自己放心不下儿子,要当面问问周员外。
当天下午,刘氏、媒人和周员外都到了姨娘家,几方开诚布公地说开了,就都遂了心愿,尤其是刘氏把自己的心事说得清清楚楚,为了就给儿子一个好的环境,让儿子好成长成材。而周员外早就与姨娘熟悉,他也就不说外人话,既然要娶刘氏,就会善待他们母子,一定会把刘氏的儿子当亲儿子一样培养。
两个月的一个吉日,周员外听从了刘氏的意见,与刘氏在刘氏在苏州所安置的家中成了亲。此后,周员外就与刘氏时常在刘氏家中相会,而刘氏的木器仍在她自己的名下,周员外盘活后,所有收入都归了刘氏所有。
有了生活依靠,也有了钱后,刘氏仍把儿子子孝送回到先生那里,先生仍像此前一样教导子孝,倾其所学教授子孝。
春去秋来,暑往寒来,不知不觉过去了八年多,眼看着子孝长大成人,而已经入花甲之年的周员外,身体也大不如以前了。一日,先生告诫胡子孝,以后不管能否有成就,都要为父母尽孝,好好赡养爹娘。
子孝自从没有了爹,一直与娘亲为伴,后来回木器店学做木器生意,才知母亲的辛苦,而在这个时节,继父周采平又给了他无尽的关爱,所以他自然懂得知恩图报,更何况饱读诗书的他,本来就是一个懂得“礼义孝廉”之人。
然而世事难料,更难两全。这年冬天,周采平员外偶感风寒,竟然久病不愈而逝。周家处理完周员外的后事,来年春天时突然风向一转,竟然要夺回刘氏的木器店和她的住宅,而此时的子孝却已经远赴开封府参加考试。
对于周家人的明抢豪夺,刘氏当然不肯就范,于是她就举状将周家告于官府。然而,官府早就收了周家的银子,州府老爸随便找了几个罪名,抓走老管家,赶走了伙伴,周家就借机收了木器店。刘氏不服,继续上告。周家就再使银子给州府老爷,而后刘氏也含冤入狱,此后不见天日。
再说胡子孝因是第一回参加考试,一来是才学还不够,二来是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刘氏,到了开封府因换水土而生病,待渐渐好起来时,已经到了考试时间。勉强进了考场,却仍是头昏脑涨,最终发挥失常,名落孙山。
胡子孝初试未捷,沮丧之下觉得自己没有面子马上回家,就一边往回赶,一边闲逛散心,想等着心情平复了才回家。
这一天,胡子孝只身一人来到了苏州城外,正思考着如何回去见娘亲时,突然被一个人搂住了肩膀拉到了一旁。等二人站定后,子孝这才认出来人是木器的伙计侯三。接下来,侯三就把木器被抢,刘氏入狱等一系列事一个不落地告诉了子孝。听到娘亲被抓入狱,子孝当即就哭晕过去。
子孝醒来时,见自己被侯三救到了他的临时栖身这地,就急急地去衙门里去见了母亲。子孝要陪母亲多说会儿,可差役根本不听,还将他轰出了衙门。
子孝跌跌撞撞回到家里,但家门已经被周家卖通密会封了起来,无奈之下,子孝只得去找母亲的姨娘,先在姨姥家暂住了下来。
次日,子孝向姨姥借了些银子,打点了几个差役,又进狱中见了母亲,听母亲将事情来龙去脉详细说了一番。当下,子孝就说自己要去开封府告状,为娘亲申冤。刘氏一听,赶紧拦住了子孝,怕儿子像自己一样吃了大亏,就哭着劝子孝不要再逞强,让他向姨姥借些银子,救她出狱,再从长计议。
子孝也是无奈,怕娘亲再受折磨,就赶紧回来找姨姥借了银子,送到了州府。那州府本就是见银眼开之人,见刘氏早已不再闹腾了,而他的儿子还送来了银子,就做了顺水人情,择日让子孝领回了刘氏。
不料周家见刘氏娘俩安然无恙,担心他们日后又去告状,就再花银子让州府老爷将他们刘氏和子孝赶出了苏州。
举步维艰之下,刘氏带着儿子到了苏州城外的一处尼姑庵。刘氏求庵主收留自己母子,还愿皈依念佛诵经,只要让子孝在庵中好好读书即可。庵主本是一个只求清静之人,见刘氏母子二人可怜,就答应了刘氏的请求,却让子孝一人独住后院,并再三嘱咐,自己的生活自己照应,不得到前院打扰她们。
子孝本也无处可去,如今有了栖身之处,一想到母亲含冤皈依,只能刻苦读书,日后求得功名,再为母亲申冤了。
这一日,久在庵中待得忧闷的子孝悄悄出了庵门,一人外出散心。不料傍晚回来,子孝在乘船时失足落水,船家追寻数里,才将他救起。
也许是到了命运到转机之时了,同船的一位老员外见子孝生得眉清目秀,但又是满面愁苦,就生了怜惜之心,和子孝进行一番深谈。
子孝自从离开苏州,再无人和他说话,见老员外慈眉善目,情状犹如记忆中的父亲,一时情难自拟,就将自己和母亲的一番遭遇,向老员外细细哭诉了一番。
老员外听了,倍觉凄然。他不放心子孝,就留子孝陪他喝酒说话。天亮后,船行至苏州城外。老员外也不多说话,叫上胡子孝跟着他走。让子孝没有想到的是,一行人进了城,竟然直奔州府衙门而去。
让子孝更没有想到的是,老员外竟然是朝廷的钦差大臣,进了州府后,那州府老爷得到钦差大人突然来到的消息,吓得连滚带爬地出来迎接,见到钦差大人后面还跟着子孝,更是吓得浑身如同筛糖一般发抖。
钦差大人当着子孝的面,查问了州府老爷关于刘氏母子的情况。州府见子孝钦差大人身边,也不敢撒谎,就一一如实说了。幸好没有人命,只是霸占孤儿寡母家产的事件。钦差大人也不愿耽误时间,让州府老爷自己看着办。
那州府老爷那还敢说别的,当即把周家人抓来,让他们偿还了刘氏母子的木器店和住宅,还派人去苏州城外的庵中将刘氏接回来。
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刘氏得知因儿子遇到了好人,才收回了家产,却不愿离开尼姑庵了。刘氏执笔写了一封信给儿子子孝,大意是:这回能收回家业,全仗遇到的贵人,如子孝愿意,可以追随贵人,以此生来报答钦差大人。
钦差早已看中了子孝的才学和孝心,知道子孝是一个有学问,知恩图报的年轻人,也有意将子孝收于自己门下,就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了子孝,只想着离开苏州时,让子孝跟着自己走。
不料子孝却说,母亲尚在,他不能出远门,请求钦差大人能宽恕他,等为母亲尽了孝之后,就立即去追随他。
钦差大人没有想到子孝会这样,心中着实有些不高兴,但见子孝是为了给母亲尽孝,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也就不去计较了。
此后,子孝果然守在苏州,也不去考功名了,而是一边打理父亲传下来的木器店家业,一边不时去庵中探望母亲刘氏。
三年后,钦差大人路过苏州,特意到了庵中探望了子孝的母亲刘氏,言语间不时透露出对子孝的惜才之情和刘氏的关切之心。
几天后,刘氏离开了尼姑庵,回到家中后,让子孝把木器店交给老管家和几个伙计打理,叫他快快收拾行囊,去追上离开苏州,返回开封府的钦差大人。
这真道是母慈子孝,知恩图报。此后,子孝追随钦差大人而去,而刘氏回到家中除了打理木器,就足不出户地在家中念佛诵经,并不时地把木器店的收入,布施给庵中和穷苦百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