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文艺青年心心念念的那个绿野仙踪——金刚碑改造前的最后影像

 景探老高 2022-06-01 发布于重庆

因为带队参加“让古村活起来”的调查工作离开主城区一个多月了。

前两天,又回到了这个充满历史沧桑故事与现代都市激情的新晋网红城市——重庆。

重庆,这几年一直没有闲着。

撇开那些众说纷纭的沉浮人物不说,还有更多的诸如美女、美食、夜景、3D交通、8D地形、穿楼而过的轻轨等等让人目不暇接的现代都市元素,让重庆这个最年轻的直辖市成了这两年的爆款网红城市。

不过,重庆并非只有这么浅薄的表象,她还有更多深远的过去........

距离北碚城区5公里,位于北碚缙云山脚下嘉陵江畔的金刚碑,是重庆摄影爱好者及文艺青年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

这里山峦拱翠,古树参天,水流潺潺。

因缙云山中有一块高6米,宽2米的天然巨石,相传当年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尊者想要在缙云山设立道场,请大力士前来相助。

力士在搬运过程中不小心遗留下一块巨石在山间,后有唐人在巨石上题刻“金刚”二字,又因此地有一石深入嘉陵江中,人称“金刚碚”,故得名“金刚碑”,从清康熙年间兴街,至今已有300多年沧桑历史。

这里原是古渝州最偏远的山村。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缙云山南坡的小煤窑星罗棋布,煤炭业日益兴旺,煤炭必经过金刚碑嘉陵江出口,运销外地,于是形成产煤、运煤、销煤的水陆码头和中转站。

一些为了生存的农民,到缙云山运煤,在金刚碑建房而居,到清同治年间,金刚碑日渐繁华,米行、油行、酒坊、茶馆、客栈、铁匠铺,遍布金刚碑,多达几百家。

运煤队伍也形成了骡子帮、船帮、马帮、人力帮。

船主、帮主、煤炭商、力夫就在金刚碑溪河两岸半山腰,建起一座座穿斗青瓦房,简朴适用。

一楼一底的石头墙、土墙、竹木夹壁墙的老房子,用石灰粉刷,依崖而建,独具巴渝特色。

用青石板铺成宽2米、长500余米的青石板街道,两旁的青瓦房随蜿蜒曲折的山势延伸。

到民国时期,形成了姚家院子、熊家院子、郑家院子几家较大的民居建筑群。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作陪都。

一大批著名经济实业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寓居金刚碑,名人云集,人文荟萃,热闹非凡,仿如集镇,把金刚碑的繁荣推向了顶峰。

书法家谢无量,大学者孙伏园、陈子展、吴宓等众多文化名人炒热了金刚碑。

教育家梁漱冥还在金刚碑兴办了“勉仁书院”。

民国时期的金刚碑,酒幡招展,人气兴旺,注入了大量人文元素,成为嘉陵江边的“小北碚”。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统计局迁往金刚碑。

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翁文灏也曾寓居金刚碑,当时的中国石油大王孙越崎,还在金刚碑创建了“中福公司”,现存有几幢二楼一底的住宅楼,是其见证。

这栋小洋楼的条石基础、入口的石雕足以彰显它在当时的非凡地位。

石雕为浅浮雕,不仅有动植物,还有用文字构成的图案,足以可见它的主人不只是土豪,更是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我小时候(八十年代初),各个报章杂志上很喜欢玩这种用文字构成的图案猜字游戏,那时候我对这种智力游戏很有兴趣,也算是高手。

不过这个门框上的四个拼字图案,这个图案上的文字我居然没认完,难道现在老了,智力下降了?

各位亲们,你们知道下面这个图案是什么词组?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路、铁路的快速崛起。

昔日因码头而兴的金刚碑,随着船运业衰落也变得冷清,人们开始慢慢地离开这里,只剩下昔日的传奇和爬满藤蔓的房屋。

对于这充满历史与传奇的小镇,北碚区准备对金刚碑古镇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建,准备投资15亿元将其打造陪都旧影历史文化街区。

从2009年原住民开始陆续迁出,原计划该工程于2016年全面建成。

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工程一直没能实质性地全面展开。

于是,这原本荒凉的废弃小镇在摄影爱好者眼中成了一个梦幻般的天堂。

前段时间,重庆很多摄影群、文化群、历史群都在流传金刚碑正式封闭的消息。

由于“正式封闭施工”的消息已经多次流传,期间也有不同的施工队伍确实进场陆续封闭了一些进入小镇的道口,

但仍然有不少爱好者自由进出拍摄。所以我也没在意它是否真的禁止进入。

前几天因为参加西南大学举办的“首届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论坛”活动,驱车前往北碚,顺便去了一趟金刚碑。

发现这次金刚碑古镇真的进行封闭施工了——通往古镇的那个主入口已经被施工单位修建了门房和大门,不允许游客随便进入。

我们进入后,除了看到施工单位的人员外,就是到处可见的醒目警示牌——“危房危险,请勿靠近”,确实没有闲杂人员。

据说这次的开发商是打造北城天街上面那个“九街”的老板。

在空无一人的金刚碑老街,只有施工方的底层工作人员则一直尾随我们,不断催促离开,说是被他们经理看到了要如何如何.......

为了不给这位工作人员添麻烦,于是我们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次金刚碑改造前的最后一次拍摄。

希望这次记录的影像会成为改造完毕后的最比照,不知道一两年改造完之后的金刚碑还是不是现在重庆文青心中的那些形象与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