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王城山:吴越争霸,在这里留下许多故事

 grandy3hz 2022-06-01 发布于浙江

越王城山:吴越争霸,在这里留下许多故事

越王城山:吴越争霸,在这里留下许多故事

越王城山:吴越争霸,在这里留下许多故事

  —— 地标名片 ——

  萧山湘湖边,有一座小山头,名叫越王城山,也叫城山。乍一看并不高俊,很难把金戈铁马的历史风云与这座小山丘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这座越王城山却大有来头,这里素有“周朝胜迹,越代名山”的美名,且有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遗址——越王城遗址,承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军在此屯兵拒吴的厚重历史。

  越王城遗址位于湘湖城山之巅,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屯兵的重要军事城堡,城址面积约1900平方米,城墙全长约1091米,残存城垣底宽8至10米,上宽1至2米,高3至5米,有研究确证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址,浙江省人民政府已于1989年12月,命名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验明正身

  越王城,即是固陵城

  固陵城,在《越绝书》《吴越春秋》中均有记载,是典故“馈鱼退兵”的发生地。在吴越两国的交战中,吴众越寡,兵力悬殊。后来越军终以寡不敌众,节节败退到了以天堑著称的钱塘江,不得不在钱塘江南岸的固陵上坚守。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是“固陵城”拯救了他们,使越国转危为安。因此可以说,固陵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越国发展上极为关键的转折点。

  但你可能不知道,越王城被确定为“固陵城”是经历了不小的曲折。

  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人员在对越王城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了大量春秋时期的印纹硬陶片,及沿着整个山脊走向而筑成的夯土城墙,结合相关文献,专家认为越王城就是昔日的“固陵城”。1989年,越王城遗址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然而一经公布,就引来了考古学术界的质疑。有学者认为把越王城遗址定为越国时期的城址缺乏事实依据,所谓的夯土城墙可能是其构筑的战壕。

  为了验明正身,省、市文物部门联合,又对城山进行了进一步调查。经过对东部夯土城墙的解剖,发现了十分清晰的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出土了大量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印纹硬陶片。并对依城山山脊而建的城垣遗迹也作了调查和试掘。

  通过探测,城墙全长1091米,山顶中间低、四周高,高处即为人工夯筑的城垣,平面横呈葫芦状,城垣内缓外陡。城四角均有高于城墙的宽大隆台地,可能是城堡瞭望或指挥楼台。城墙外是垂直几十米的峭壁,靠钱塘江一侧的西北、北部城垣外壁及山体非常陡峭 ,部分坡度超过80度,有的山体明显经过人为劈削,易守难攻。

  由此,湘湖边的越王城山是文献记载的越国屯兵拒吴的固陵城的观点才得到了考古的印证。

  越城怀古

  登临城山,怀想的是哪些历史?

  湘湖八景——城山怀古、览亭眺远、光照晨曦、跨湖夜月、杨岐钟声、横塘棹歌、湖心云影、山脚窑烟,收录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城厢镇志》之中。

  城山,素有“周朝胜迹,越代名山”的美名,无数文人骚客纷至沓来,他们登临城山,凭吊先贤,缅怀历史。“城山怀古”成为了诗人吟咏的主题,也成为了湘湖八景之一。那么,越王城又承载了怎样一段历史呢?

  时光飞逝,城山无言,2500多年故去,不少遗迹已无处可寻,但仍可以从仅存的古迹中窥见当时历史的蛛丝马迹。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两国战争不断,公元前494年,两国水师在太湖上鏖战,结果越军败北,铩羽而归。吴王乘胜追击,越军被困在会稽山(今湘湖越王城山)。由于力量悬殊,越王听从范蠡的建议,忍辱臣服于吴国。被赦回到越国后,他发誓要报仇雪耻,于是有了著名的“卧薪尝胆”故事。

  越王城山遗址,相传勾践为兴越灭吴,曾在此屯兵、操练水军,并定下了“十年教训”的长期战略,最终一鼓作气击败吴王夫差。因此,越王城遗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越国发展上极为关键的转折点。而遗址周边保留完好的洗马池、城山古道等遗迹也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千年往事。

  旧时山上古迹颇多。山南面有两峰对峙,名曰马门,为出入城山城堡之唯一入口。据说原先石壁上有“金城玉宇” 四字摩崖题刻,可惜在清咸丰年间损毁。

  山顶盆地中尚存一池,池水经年不涸,俗称“洗马池”。池水为越王勾践屯兵拒吴取“嘉鱼”之处,即传说中的“越王馈鱼退敌”的故事,最早见于南朝陈时夏侯曾先所著《会稽地志》:“以越在山绝水,乃赠之以盐鱼。越山顶有井,深不可测,广二丈余,中多鱼。乃取鲤一双以报吴。吴知城中有水,遂解甲而去”。北宋华镇的七绝《城山》生动描写了馈鱼退敌的故事:“兵家制胜旧多门,赠答雍容亦解份。缓报一双文锦鲤,坐归十万水犀军。”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吴越争霸之时,是时越国兵败,勾践只得退守湘湖越王城山。吴军十万水犀军围住城山,吴将派人向城山送咸鱼两尾(意为,死鱼不得翻身矣),范蠡一看明白其意,遂令卫兵在洗马池中捉活鱼两尾,叫吴兵带回,吴帅一看,立刻明白山上有水、有鱼、有粮,完全有准备,而自己十万大军一天的粮草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于是下令撤军。

  城山古道在越王城的马山两峰之间,它始修于明朝,共有500多级台阶,从山下直达主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下的生产队由于建造建筑物缺少石材,就地取材,石台阶变成了断断续续,残缺不全,后来进行了修旧如旧的整修,恢复了一部分从前的模样。

  对于历朝诗人来说,城山是吴越争霸史的重要地标,见证了当年越国君王勾践忍辱负重、入吴为奴的悲壮历史,也是知耻后勇,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报仇雪恨的代名词。两千多年过去了,游览越王城山遗址,仿佛还能触摸到历史的风云。

  重现历史

  成为探寻历史的时光机

  在对原有建筑基址上进行保护和重新开发后,越王城遗址公园于2014年9月1日开门迎客。游览越王城遗址,成为了湘湖景区登山游览路线的不二之选。

  去游览越王城遗址,可分两步:山下是数万平方米用石板铺场的城山广场,有城山怀古坊、临水祖道亭、越王城山山门、维甲令石刻、范蠡点将台、水师指挥台、龙井双涌等景点;山上是越王城遗址景观,有城山古道、越王城遗址、洗马池、佛眼泉遗迹和越王祠、古越亭、望湖亭、卧薪尝胆等景点。其中的佛眼泉位于湘湖越王城山巅西南处一岩石上。周易藻《萧山湘湖志》曰:“围不逾杯,深不盈尺,冬夏不竭”,状如佛眼,故名。

  登城山,览湘湖,越王城遗址与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隔岸相望,见证了萧山深厚的历史底蕴。

  林大伯是越王城遗址公园的管理员,他说他家以前就住在附近,原先这里是一处不起眼的小山坡,虽然从小就听老人们说和城山有关故事,说美女西施的故事,说吴国越国打仗的故事,但来这座山的人不算多。后来,政府重视开发,眼看着这里变得越来越漂亮,很多的活动开始在这里举办,来的人也多了。

  鉴往知来

  为萧山注入历史力量和智慧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如今万弩竞发的战争已经过去千年,越甲三千不知魂归何处,没有了死士的壮烈决绝,没有了美人的慷慨,没有了含诟忍辱,饮恨泣血。然而,数千年来,卧薪尝胆,雪耻复国,似乎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振奋与激荡着萧山人的心灵。

  经常来登山的章先生说,每临越王城遗址公园,总是能让人联想起与吴越历史相关的名人轶事,老虎洞就在不远处,勾践就在那里卧薪尝胆,还有西施助越灭吴的故事……因为这些历史,湘湖的柔美中似乎多了一分刚毅,一句“会稽乃报仇雪恨之乡,非藏污纳垢之地!”透着一种雄浑的气魄,更是对一代代萧山人的警醒与鞭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