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5.6重走临海九龙洞山脊线︱与余姚虞舜户外同行

 行行摄色户外 2022-06-01 发布于浙江

有点啰嗦的前言

户外是一种病,一旦爱上,就会为此疯狂。一有假日,就浑身痒痒难受。为了宣泄一周工作生活的压抑,总得让自己时不时的疯上一回。

走出户外,与小伙伴们相约攀登在山脊线上,走龙脊、爬岩壁、穿丛林,各种方式的穿越体验,路途中的嬉笑打趣,独特视角的美妙风光,让人忘却了各种烦恼。虽然大汗淋漓、腿脚酸楚,但精神却无比愉悦。

本已策划去温岭爬山了,余姚虞舜户外群的群主胜一来电,询问是否可带路临海的白岩山。

天下驴友本是一家,有朋自远方来,岂能推辞。于是改变安排,重走临海杜桥的九龙洞山脊线。

这条线路我在去年的五月六日走过,那次雾雨蒙蒙,山脊若隐若现,胜似步入仙境。巧的是,这次活动也是五月六日,天气也预报有雨。不知同样的山脊,不同的伙伴,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本次我们的队伍共18人,分别是烟灰钢、晨、挖苦DD、刀尖上的舞者、解国卿、秋水、小河流水、张兴华、凤姐、言表、冬雨飞扬、君长、慢步云海涧、长潭湖畔、在水一方、元元的天,还有元元的天带来的朋友母子两人。

因为需要带路,行程中,未能给予自己队伍里的伙计以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十分抱歉啊!幸亏伙伴们都很给力,彼此间互帮互助,使得本次的活动圆满顺利,大大的点个赞!

也感谢爱好摄影的长潭湖畔,拖着一条伤腿,背着沉重的长镜头单反,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独特视角的摄影佳作。本文里的多张照片便是长潭湖畔所摄。

与虞舜户外同行的九龙洞山脊环线

上午九点半,在临海杜桥的岙底陈村汇合,一众五六十人,浩浩荡荡的从村后往山里进发。

上山途中,路旁两侧众多野生的莲蔂(本地叫做摘摘公),让众人欣喜若狂,酸酸甜甜的滋味,让人忆起了不少童年的快乐。

原本预报有雨的天气,此刻却艳阳高照,加上上山漫长的台阶路,让人走的几乎崩溃。

古道长久没人清理,被两侧高过人头的茅草密盖,穿越其中,密不通风。浑身豆大的汗珠直冒,气喘如牛,只能咬紧牙关埋头前进。

正在与这烦人的台阶纠缠不休时,不经意间抬头,一座偌大的嵌在山阴悬崖下的寺庙映入眼帘,这便是九龙洞了。

目标就在前方,触手可及,于是瞬间小宇宙爆发,脚步也变得轻盈起来。

早到的众人在寺庙休息,顺便插把汗、洗把脸,调整调整,耐心的等待后面大部队的到来。队伍过于庞大,导致行进的困难,而其中体力较差者更是决定了全队的穿越速度。

这其中便包括了我们队伍中,那个跟着【元元的天】一起来的五年级小胖墩。但这小子可了不得,本来准备叫他们在九龙洞从公路下撤的,但他非常勇敢,没有选择放弃。

后来的山脊线穿越中,虽然一路的跌跌撞撞、步履维艰,落在了后面。但在帮助鼓励下,始终没有放弃,顽强的“爬”完了全程。

不知这段非凡的经历是给他留下某些阴影呢?还是会带给他一种难忘的人生体验和全新视角的写作题材呢?值得拭目以待。

从九龙洞寺庙右转绕到山阳处,是块宽敞的小广场。广场的右边是一座似羊角般突兀的岩峰。这山峰也可以上到顶端,但此次我们没去尝试。

站在广场南边崖侧的长廊里远眺,风景无限好。一条盘山公路蜿蜒迂回,有点川藏线天路十八弯的味道。如果骑行爱好者在这条路上进行爬坡练习,貌似是个不错的选择。

盘山路下端东侧的一座小山岗上,是一处寺庙建筑群。崭新的仿古寺庙建筑布满了整个山岗,气势甚是宏大。三面青山簇拥,独拥一方灵气。那便是当地有名的灵云禅寺了。

没有过多的在小广场逗留,转向左侧的山上行去,正式开启了九龙洞山脊的穿越。

这是一段有点小刺激的线路,不到三公里的山脊线上,断崖、斜坡、岩壁林立,让人体验了各种穿越的方式。乱石陡坡的上下徒手攀爬,绳索帮助的崖降,类似龙脊的悬崖侧行走,给人一种征服感。

站在远处,会让人看得心惊胆战,但真的行走其中,其实问题真的不大。即使轻微恐高者,只要小心一点,也能安全通过。

本是寂静的旷野山巅,人头攒动,此刻却变得有点喧闹。稍有难度的陡坡前,成了爬山动作技巧的展示台。强者完全靠脚走,胜似闲庭信步;中者偶尔用手借借力,倒也轻松自如;较弱者只能手脚并用,把“爬”字诀诠释的清晰易懂。

行走在山脊,风光无限美。无论是远处连绵的青山,还是近处各种悬崖陡坡,甚至是那一个个跃动着的服装鲜艳的人影,都成了拍摄的好风景。

记得去年此时,山中映山红还娇艳,漫山遍野红成一片海。而同日的今天,却只剩有三两株还正盛开着,有种孤芳自赏的感觉。

因为队伍庞大,体力差异明显,前后队拉的很开。幸亏全程山脊路无分岔,也都有前辈驴队的标志带引路,倒也不担心会迷失在山里。

山脊穿越的难度其实不高,就两处需要用绳帮助下降的崖壁,但前辈驴友早就布好了尼龙绳,大伙儿都很轻松的尝试了一把崖降。手机转个方向,弄个看似险的角度,让自己在朋友圈秀一把。

小家伙走到第一处崖降点时已经脚软无力了。只好掏出自带的扁带做好保护,在元元的天的搀扶下,慢慢放到底部。这样的爬山,估计会在小家伙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吧。

今天的晴好天气,路面山脊很干燥,适宜行走。但人多路窄,队伍行进速度并不快,等全部人回到岙底陈村,也已下午三点半了。

加餐,继续穿越白岩山

时间尚早,感觉还不够尽兴。安排几个不愿再走的队友,与余姚的朋友们匆匆告别,继续行走,准备加餐,再走个白岩山的小环。

驾车来到岭根村村口白岩山牌坊前,从古道上行,直至白岩洞寺,再左切上山。上山的这段路明显久无人走,荆棘横生,穿着短裤短袖,手脚割的满是伤痕。

其实,这几天睡眠不佳,早已乏力,走着走着,感觉腿有点抽筋。几番休息拉伸,终于调整回来。

上到了垭口分叉路,本想走还没尝试过的左边山脊线路,结果独自爬上岩顶寻路,发现下山需要再经历龙脊和岩降,危险系数太大。而前行则是去往山另一边的白岩丁,南辕北撤。考虑天色也不早了,体力还有待考验,安全第一,于是返回垭口,向右边的白岩山尖方向走。

往右走有多条线路可下撤。有武坑村、芙蓉村方向的线路,也有通过弥陀庵回到上山步道下撤,还有从雨花洞下撤到童燎水库。

此时天色已昏暗,安全起见,选择了童燎水库方向。这段路早年走过,路况了解,即使天色昏暗,也相对风险较小。夕阳西下,山风拂面,一路风光不错。

走走歇歇,安全抵达到水库,已是傍晚六点,众人瘫坐在公路上,等着先行的君长挖苦DD再步行四五公里去开车。

六公里的山路,走了三小时,满足了今天“加餐”的愿望。晚上,众人在前所的农家乐集体腐败一回,犒劳犒劳自己。

已是立夏后了,天气也开始变得炎热起来,接下来有机会就可以开始溯溪了。

伙伴们,你们会继续跟上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