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火南岳︱衡山两日游之南岳忠烈祠

 行行摄色户外 2022-06-01 发布于浙江

进山

从南岳大庙的北山门出来,准备进山。

联系预定旅馆的老板,很巧,老板就在山门外的进山公路口拉客。我们爷两坐上老板的摩托,直奔山上。

本幻想住店山里,得以免票。但在景区入口,铁将军拦路,当地人可以随便进出,而游客必须购票进入,门票成人120元。

进景区大门,拿着农庄老板开的住宿证明上了景区公交,直奔住宿地延寿村。

住宿

山里住宿的地方较多,一般游客都喜欢住在缆车站所在的半山亭附近,这样方便赶上最早一趟的缆车。但我抱着步游衡山的想法,住在了离半山亭走路须一个多小时的延寿村五组的半云农家,就在忠烈祠的附近。

这是一家民房改作的三层小楼,外部环境不错,有些幽静。房前有水泥浇筑的平地,若是来的朋友多,是夜晚喝茶聊天的绝佳之所。特别是门前路边一棵结果的柚子树,绿意盎然,非常的入照。

房间比起预想的要糟一些,三楼朝北的房间,阴潮狭小,也有些霉味。本想换一间,但朝南的都已预定告罄,只能作罢。

农家可提供晚饭,但另外付钱。不过老板娘很和善,烧的菜很可口,量也很足。我和儿子简单点了两个菜,一份番茄炒蛋、一份小笋炒肉,有些挑食的儿子竟然吃了两碗米饭,很难得啊!

游南岳忠烈祠

趁着晚饭前,天还亮堂,安顿好儿子休息后,独自跑到村外的国民革命军七十四军墓和忠烈祠景区瞻仰一番。

很多人说中国没有祭祀为国捐躯烈士英灵的地方,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在南岳衡山,位于衡山香炉峰下的南岳忠烈祠就是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更是中华民族阵亡将士的总灵位所在地。

1940年9月10日,第一期破土动工,直至1943年6月全部竣工。1943年7月7日,南岳忠烈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主持者薛岳将军在忠烈神位前恭读祭文,郑重宣布"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祀"。

第一批入祠的将领有张自忠、郝梦龄、佟麟阁、戴安澜等三十八名。这其中也有来自我的家乡——浙江台州的陈安宝将军。

忠烈祠的建筑有点仿南京中山陵的风格,坐北朝南,四周绿树成荫。中间建筑分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五进,依山势而筑,结构严谨,逐级而上。

盘山上衡山的公路在忠烈祠的牌坊前拐了一道大弯。牌坊呈单檐三孔拱门型,中孔稍大。牌坊用黄色条石磊筑,上覆青色琉璃,中拱上竖额题有薛岳将军书写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鎏金大字,整体不自觉的就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从中间的拱门进去,笔直的石砌道路两侧松柏挺拔,树下芳草茵茵。路尽头一座造型特殊的纪念碑映入眼帘,这便是“七七纪念碑”了。

纪念碑是由四颗竖立的巨大石制炮弹组成,巍然矗立。互为对称的四颗小一点的炮弹拱卫着一个硕大的炮弹,弹头直指蓝天。这五颗炮弹象征着中华民族较大的汉、蒙、满、回、藏等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抗日。东西南三面分别刻有“七七”两字。

“七七”,不仅是忠烈祠落成的日子,也是“卢沟桥事变”日本鬼子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更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我想,这纪念塔或许就寓意着,中华民族绝不容外族欺侮,全民奋起,勿忘国耻,武力抗争。

纪念塔的背面,刻有薛岳题的碑铭,“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为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铭文写出了忠勇的将士们为民族大义英勇献身、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遗憾的是在这庄严的爱国教育基地,祭奠革命先烈的肃穆之地,竟然有两个小孩攀爬在纪念碑的上面玩耍。小孩不懂事可原谅,难道在旁拍照着的大人也不明事理吗?

纪念碑后,便是纪念堂。建筑为三开间结构的方形殿宇,殿正中立有一碑,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碑记介绍了建祠的历史背景、经过,讴歌了对英烈们以身许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原碑已毁,这是按原碑复原的。

纪念堂的左右为展览室,展厅的主题为南岳与抗战,介绍了南岳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左侧展厅主要介绍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御敌的相关资料;右侧展厅则展示了南岳宗教界在抗日救亡中的突出贡献以及在忠烈祠举办的大型活动。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忠烈祠的一些图文资料。

走出展厅,开始上行。由下往上依山势建有276阶石梯。这276阶石梯也象征着国名革命军所牺牲的276位中高级将领。

这些石梯跟南京中山陵一样的特殊,叫做仰角45度。从下往上看,只能看到石阶而看不到平面。站在顶端下看,则只能看到平面,却看不到石阶。两侧是挺拔高大的青松翠柏掩映着台阶,中间草坪则用大理石片镶嵌“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

石阶半坡间是安亭战役纪念亭,四根石柱烘托着平面的石板,上面是大型的花岗岩球冠。安亭战役是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也是最为惨烈的一战。可以说,这场战役就是一场“血肉磨坊”。

安亭战役纪念碑亭左侧,立有一块“游人到此,脱帽致敬”碑。据说这块石碑是被当地老百姓拿去修台阶,埋在地下才得以保存下来,至今上面依然能见到当年被砸过的痕迹。

走上台阶顶端,就是忠烈祠的正厅——享堂。这是整个忠烈祠中最大的建筑体,是举行祭祀的场所。在享堂的正上方悬挂着写着“忠烈祠”字样的鎏金匾额。这块匾额可是蒋介石亲笔所书的原物,非常难得。

进入正厅,迎面矗立着一座大型的汉白玉石碑。石碑居中镌刻着“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从右至左依次刻有第九战区、第十九集团军、第三战区、第一战区三大战区22大战役的阵亡将士神位。

在礼堂的四周树有37座刻有将军生平事迹的石碑。其中上将10位,中将25位,少将2位。其中牺牲将领官职最大的,当属张自忠将军,他曾任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在襄阳与一倍半的日军血战中,壮烈战死沙场。

在37位英勇的将领中,我还看到了来自家乡台州的陈安宝将军之碑。陈安宝将军在1939年南昌会战中壮烈殉国,战场仅拾一腿,终年48岁。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南岳忠烈祠应是中华民族所有为民族大义壮烈牺牲将士的灵魂安息地。无涉党派主义,只有中华英魂。但凡为抗日舍身取义的英烈,都是中华儿女祭奠缅怀的英雄。

或许,“香火南岳”,更应是这些英烈们最应该享有的。也希望更多的英烈们能入祠接受后人的瞻仰。

更多游记

香火南岳︱衡山两日游之南岳大庙

漫行长沙(四)之岳麓山

爬山有”毒”︱记三门黄金坦至仙岩洞山脊线穿越

秋分苦旅︱2018.9.23永嘉南崖寨-小若岩风雨穿越

漫行长沙(三)之湖南大学与岳麓书院

漫行长沙(二)

漫行长沙(一)

行行摄色︱六月骄阳下的仙居公盂之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