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是属于大山的。这不,在家休息一两天,脚又痒痒了。这次不往外跑了,就品一品家乡的山水。 选择了一条屿头乡双景区穿越的路线,从石人峡进,经外方田、四姑岸,环山再进入到布袋坑景区。 这一次约伴徒步,只是在群里稍稍说了下线路的想法,便有元元的天、小王老师、老汉、畅所煜言、挖苦DD、21等伙伴有了同行的冲动。那就一起去呗! 新加入的老汉出车,一车六人,21独驾随行,直到布袋坑景区的停车场。 沿着长红脚柔极溪二级水电站的水泥路进去,刚好电站门口有人把守,感觉此时不好打扰,于是从离电站不远的地方,翻上三四十米高的陡峭乱石陡坡,爬回到屿洋线公路。 沿着公路走真的很乏味,在绕过水电站后,看着峡谷里的岸边有着游步道的样子,于是又冒着乱石滚动的风险,从一处较长的陡坡下回到了峡谷里。 ![]() ![]() ![]() ![]() 没想到这一段的峡谷风光美呆了,乱石如飞,陡壁森然,流水湍急,珠瀑如帘,潭碧如翠,野趣十足。虽然边上有步道,但我们走着走着就不自觉的往峡谷里寻觅了。爬山又涉水,快乐便自来。 在峡谷的一处大转弯,回眸的一瞬间,被这峡谷美丽的风景迷住了。只见一侧是嶙峋的岩石坡,表面洁白如玉;而另一侧是高耸的岩壁陡崖,上端巉岩突出,整个崖壁就像是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猛虎;而中间则是一汪碧水流淌。刚和柔此刻是那样的和谐。 峡谷中的一些岩石峭壁上尚留有一些废弃已久的钢架,似乎是一些栈道的骨架,不知道这里是不是也曾作为景区开发来着? 步道不知通往哪里,感觉与我们的轨迹有些南辕北辙了。于是根据轨迹寻找,果然在鹰嘴岩正对下方的岩壁上找到了前人驴队的丝带标志。这个岩壁湿滑,攀爬有些不易,一番辛苦上穿后,竟然回到了屿洋线公路。 从公路上看,其实这里离电站也就六七百米的样子。但这一段优美的峡谷风光,却是一个惊喜。 沿公路再走不久,就进入了石人峡景区。石人峡曾来游玩过,是个开发不成功的半拉子景区,不过峡谷内的风景个人感觉却是极具魅力的。不知道此番重游,又会有怎样的体验? 从蓄水坝进入到覆满落叶的游步道,身侧龙潭水澄如碧,峡谷瀑布飞泻,虽不是丰水期,但前两日的雨,瀑布的水量似乎还不小,轰鸣声不绝,山间的一切仿佛都没变。 ![]() ![]() ![]() ![]() 然继续前行,步道开始变烂了,部分路段需要小心翼翼的通过。在接近石人峡的那块标志性巨岩石人处,原本有一座连接峡谷两岸的栈桥,记得站桥上可以纵览峡谷风情。然而,这一切变了,那座桥已经不翼而飞了,只余下两端镶嵌在岩壁上的步道断垣可怜地隔岸兴叹。 幸亏溪谷中有不少巨石露出水面可以踩脚,大伙儿倒也比较轻松的借道渡过这湍急的水面。 ![]() ![]() ![]() ![]() ![]() ![]() ![]() 接下来的步道就越来越烂了,有些步道塌陷只余下钢管栏杆还顽强的连着,有些已经已经看不清游步道的痕迹了,山洪把这一切又变成了原始状态。而我们原本打算轻松游玩的行程却变成了一次溯溪行,难度瞬间飙升,但也意味着行走的乐趣也变得更为刺激好玩。 ![]() ![]() ![]() ![]() 虽然路边的难走了,但峡谷里的风景却丝毫未变,如果非要说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现在变得更加的纯朴和充满野性了。大自然真是个神奇的家伙,当它看到不顺眼的地方,就会迸发出一种力量来改变,来摧毁。 石人峡,以前被称为“柔极溪”的它,名字听似温柔,却是一条长满了獠牙的竣险峡谷,曾吞噬了好几条驴友的生命。现在,这里的一切又逐渐恢复本性,这样自然滋生的风景,更是我们的最爱。 或许人就与这风景一样,本都有桀骜不驯的个性,当褪去这众多的条条框框约束,生活才变得自由洒脱。 从上游竹林走出石人峡,来到了洋坑村。现在的洋坑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布袋山村,包含了原先几个小的自然村,比如我们等下要经过的外荒田、四姑岸等。 从洋坑至外荒田,需要一路沿公路走。当然,作为户外爱好者,只要感觉可以抄近路,绝对不走大路。从外荒田至四姑岸,近路是一段上穿的竹林古道,清幽怡人。时近中午,倒也不至于让人走得冒汗。 在四姑岸村一阿婆的家门口,开始吃自带的中饭。那阿婆老热情了,看到我们陆续的到来,不停地从屋里搬出了好几张竹椅木凳,让我们能坐着舒坦些吃饭。纯朴的对话,和善的目光,让人有一种家的温暖。 饭后,开始穿越密林,翻山越岭的往布袋坑村走了。这一段漫长的山路很平缓,走得不太累,但风景也就一般,一路上只是埋头行走。 走着走着,耳边传来了鸡鸣狗吠,不知不觉就翻山越岭的到了布袋坑村了。布袋坑村是一个保存较好的古村落,深藏在重重叠翠的大山深处,村居临溪而筑,房屋大多是溪石配木材的台州山乡建筑风格,灰瓦石墙,古色古香。 布袋坑村,四五年前独自来过,还曾被一家热情的民宿主人邀请吃了一餐,至今记忆犹新。既来之,则随意在村中游玩一番。溪上小桥或简如石板,或弯如圆月,抑或碇步桥浅浅清流、步步乡愁;清澈见底的小溪中,涓涓流水,灰鸭白鹅悠闲的拨动着红掌,方寸天地,尽显自由;还有木屋古墙、层叠梯田、千年古树、碧幽竹林,乡村美丽的古韵画卷令人应接不暇。 村中有农户正在门外酿酒、蒸馒头的,溢出的蒸汽,宛如炊烟袅袅,更是让人触摸到一丝世外桃源般的魅力。村中现在开设了好多家农家乐,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喜气洋洋。若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会有更多的城市里的人来此寻找乡愁,寻觅儿时的记忆。 返回到村口布袋坑景区的上入口,景区已经开始营业了。几十大洋的门票啊,能免则免吧,都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啊。一番寻觅,从入口过去几十米的竹林下切,轻松的到达了景区内。 说实话,同样是峡谷特色的景区,与那废弃的石人峡相比,感觉布袋坑的景致逊色了许多。或者说更加小资些吧,人工矫揉造作的味道重了些。一路从上往下行走,也没多加驻足停留欣赏,只是表示路过。 从接近下入口的山坡翻回到峡谷上方的公路,回到了停车处,结束了一天的双景区穿越。六个小时多,14公里的布袋山双景区大环绕,收获满满。 经常往外跑,今天才深度的体验和感悟了家乡的山与水,那景、那情、那乡愁,让人回味。春风渐绿江南,去走一回吧,黄岩布袋山是个远离喧嚣、踏春赏景、回归自然的好地方! 烟灰钢(小卒不过河)写于2020.3.21日 游 我的户外随笔 爱生活、爱户外、爱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