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里雾里的行走|记仙居大坑头~毕锡岩~天柱峰山脊线穿越

 行行摄色户外 2022-06-01 发布于浙江

天气竟顽皮的很,本预报仙居小雨转阴,忽又阴转多云,大喜。然,出发前却又变为小雨转阴。反正附近都是这样的天气,那就风雨无阻吧!

这是仙居的最美山脊线:淡竹乡大坑头村~毕锡岩~天柱峰~尚仁村的经典穿越路线。我在八九年前曾走过,感觉不是太难,不过如今印象也有点淡了。既然小雨转阴,山上会不会是那种雨后云雾袅绕的仙境既视感,有些期待。

一起驴行的伙伴

小卒不过河、雪止、海之珍、听雪、在水一方(黄)、挖苦DD、阿志、小楠西西、阿文、冬雨飞扬、夏、慢步云海涧、吉利、吉利雨、简单、随缘而喜、谢文岚、小毛驴、波波、风飘云、秀、天之骄子、落叶林、朱江伟、开心、考拉、海景、清风叶语、无奈的小青菜、光头.坏蛋、my cathy、田园。

2022年1月9日,星期天,即时小雨。

清晨,黄岩准时集合出发。车到爬山起点的附近,已快九点了。至大坑头的盘山路实在太窄,弯又太急,只能弃车徒步前行。于是,多走了近一公里的公路。

公路边切入古道至大坑头。村还是老样子,袖珍型的小山村,没几户人家,几个老人正在悠闲的烤着火。村里的一些房屋显然有过整修,但样貌依然显得苍老。


从村后古道往山上走。这一段可能是全程最累的一段了。近一公里的古道,却要连续爬升340多米。古道不仅年久失修,而且石上满是青苔,走得更是小心翼翼。

古道沿途,其实有几处岩壁石峰挺美的,可惜连续的攀升,走得气喘吁吁也无暇驻足细细欣赏了。


择一山穿越

雾里也逍遥

至大岗头,这里十字岔路,显然是处“交通”枢纽了,可以通往雪洞、公盂等。而且就在那座壁立千仞的石峰下,原先通往公盂的岩壁上,竟然修筑了铁栈道,看来下回有空得来探寻探寻大坑头至公盂的路线了。

我们目标天柱峰,左上行进入山脊线。

这条山脊线,在我的印象中,不仅山脊穿越之路相当赞,而且一路都是风景啊!可惜,山上雾大,所有让人拍手称奇的自然风景都隐在云里雾里了。只有眼前能见度不到二三十米的风光忽隐忽现,超级遗憾。

一路穿越于山脊线上的丛林,身上慢慢被不知是雨水还是雾水给沁润。于是,花花绿绿的雨披和冲锋衣,成了一路雾气里唯一亮眼的移动风景。

上上下下于山脊线上,本来一路能经过的奇峰,只有一道浅浅的影子在雾中忽隐忽现。朦胧带来的更是好奇,这里会不会有神仙居住?


雨雾天里,山路更加崎岖湿滑,只有小心小心再小心。特别是一路上众多的陡坡岩壁和悬崖,本来是让我们增加味觉视觉刺激的调味品,此刻成了一道道的艰难险阻。



偶尔雾气稍淡,才发现身侧尽是壁立如城墙的长断崖绝壁,脚下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只能拉紧树枝靠内侧缓慢通过,步步惊心。转瞬间,深渊里的雾气又涌了上来,吞噬了一切,眼前又是白茫茫的世界。

途中也不知哪位伙伴所说,“这样的路都走过了,生活中还有什么坎会过不去?”确实,每一次徒步就是人生的一次历练,看多了风风雨雨,什么功名利禄也就淡了,只要好好的活着,平平淡淡或许才是真。

当然浓雾也是有好处的。弥漫的雾气,掩盖了悬崖的深邃,行走于上,让人的恐惧感减轻了不少。而辛苦攀过一座山尖后,回头再去看它,这山尖就如云端上的仙山,缥缈于浓雾之上,胜似瀛洲蓬莱。

每一处陡坡或岩壁在晴天可能难度并不大,在湿滑的雨雾天,则难度增加了不少。但此刻大伙儿都坦然面对(其实是骑虎难下了吧,哈哈),互相提醒着抓点和下脚点,或者拉一把手、垫一下脚。越是最危险的地方,越能体现团队的力量、户外的协作精神。

在毕锡岩附近,有一处下行的岩坡,十几二十米的高度。若是晴天干燥,能力稍强些的人,即使徒手攀缘,一点问题都不大。奈何雨雾天,一下子难度提升了一个等级,可把没经历过陡崖攀爬的伙伴,特别是部分女队友给吓着了。

幸而今天我特意带了长扁带和菊绳,顿时摆上用场了。先下一个勘察保护,小毛驴居中策应临场指点,让一个个没经历过用绳辅助爬壁的伙伴,体验了一次惊险和刺激。

胆大的手脚并用,熟练敏捷的下到了底下安全处。胆小的倒也没退缩,在同伴们的鼓励和提醒下,虽动作不算协调,但也缓慢的平安下撤。而即使最恐高者,也揪着一颗心在小毛驴的一路护送下,顺利通过。

其实,这段坡,没有绳子辅助,雨天还真心不好走。若不是附近没有其他山脊路可以绕,我还真的不敢带伙伴们尝试。华山一条路,硬着头皮也得走。幸而伙伴们给力,平安、顺利。

当我收了绳子下来时,大部分伙伴们竟然都走远了,让我好揪心。倒不是担心自己,或是那些走在最前面有体力有经验的几个伙伴,而是体力稍弱些的那些。在能见度只有几十米的山间,若是一个人落在了途中,不知会不会慌张?幸而一路无岔道,路迹也是比较明显。

继续前行,陆续的追上了几个掉离了前队的伙伴。一路上,依然是雾中看花,路还是那样的崎岖坎坷步步惊心,但小心些倒也难度不大。

在抵达天柱峰前的垭口四岔路,先行的十个人从左边的密林开始下撤了。而等我们快到岔路口时,他们都快走到公路了。来一趟可不容易,看看大伙儿的体能还不错,决定走完今天的路线。

前行,往天柱峰方向的山脊走。若不是大雾掩盖,这一段山脊其实是全程里最为漂亮的。不仅能一览神仙居景区最壮观的全景,还能近距离触摸和仰望天柱峰。

以前天气好时拍的天柱峰

若从景区方向看它,就如一尊双手合十的佛像,故又名观音峰。天柱峰峰高插云,海拔919米,光身柱就有两百多米高了。

可惜这一切如画卷般的神仙居风景,都被无情的大雾给深深锁住了。看来我等凡人,此行缘分不到,亦或是诚心不够,无缘一睹仙境啊!

有些遗憾的从天柱峰脚下通过,继续奔波在上上下下的山脊线上。不知是“雪止”还是“随缘而喜”提议,“待四五月份杜鹃花开时,再走一趟。”嗯嗯,我也正有此意,希望下一次来时,正是山花烂漫的大晴天。

时间也快下午三点了,密林里特别的幽暗。再次确认了还在山中“奋勇作战”的人数后,把殿后收队的任务托给了相当负责任的“开心”后,与“天之骄子”两人撒开了脚丫闯向下山路,沿路挂好醒目的丝带标识。

下山的路也不好走,不仅陡,而且不是松动的石子路,就是最滑的泥坡路,特别的作弄人。不过山脊线的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这点小坎坷能算什么?

下午四点,所有人都平安抵达公路。

回看这次活动,有遗憾也有收获。

遗憾一,这次可能是多年来活动中唯一一次没有拍集体照的。有雨雾的缘故,有队伍拉得太开的原因,也有其他因素。只有在途中时,一起的十来个人拍了一次合影。

雾里错过的天柱峰(观音峰)风景

遗憾二,没有遇见期待中神仙居的那雨后天晴云海缥缈的景象,所有的风景都被浓雾束之高阁,无从领略。


收获一,几个伙伴,例如“my cathy”,例如“吉利”夫妻等,真的想象不到,竟然都自始至终跟随着走完全程,显然可以从初驴进阶了。

收获二,即使如此冷的冬日里,“阿文”、“田园”、“挖苦DD”等伙伴,带着炉头等工具,以及家里提前准备或熬制好的食物佐料,在山中又让我等懒汉饕餮了一番。同样的食材,总感觉在山中时的味道特别鲜美。

收获三,心境的进阶。就如伙伴“海景”的朋友圈文案所言:

蒙蒙细雨,低能见度增加了穿越的难度,而云雾缭绕使照片的背景略显单调,无法呈现神仙居的大美景色,似乎略觉遗憾。其实不然,置身于中国山水画般的境地,沐浴在富含负氧离子的天然氧吧中,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而且提高了攀爬的专注度,提升了攀爬技能,同行的伙伴调侃说通过此番考验,初驴可以升级了,心情更为愉悦。

登山的感悟尤如做人,永远要放低姿态,低头做人,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虽然路途不平坦,但新朋旧友相聚一起互相帮衬,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让人倍感欣慰,这是驴行最大的意义和收获!感谢在欢声笑语中又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最后,用一首打油诗结束吧:

雾行神仙居

行摄众友共聚首,淡竹深处大坑头,

古道青苔倍小心,山脊蜿蜒路更陡。

借问仙境何处有,雾里看花难邂逅,

天柱峰高云深处,毕锡岩前攀陡坡。

些许坎坷何必愁,守望相助共携手,

路道崎岖无所惧,崖壁狰狞亦无忧。

人生风景在游走,万水千山脚下过,

美丽风景一雾锁,烟雨溟濛胜瀛洲。

 ——小卒不过河 写于2022.1.10

◆ 穿越天台石鼓山|探寻“唐诗之路”上的风景
◆ 天台石鼓山徒步(视频版)
◆ 鲤跃龙门|记天台里岩龙门大峡谷穿越
◆ 冷冬溯溪|天台龙门大峡谷穿越视频版
◆ 冬山如睡小桃源,幽谷秘境百丈青
◆ 2021.12.18徒步临海百丈视频版
 二赴东阳|行行摄色五鼎山惊艳之旅
 东阳五鼎山(马六)穿越视频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