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是一座江南水乡城镇,域内河道港汊纵横。不仅古桥多,而且上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桥也多。比如上一回去过的金清大桥(寺前桥),比如这一回要去寻找的闸桥群。 闸桥,原本是古时为了治理水患而建造的水闸逐渐演化成的多功能桥,“旱则闭以蓄水,潦则开以泄水,”上可通道,下以通水。 很多闸桥已经逐渐消失在岁月里了,现新河有四座闸桥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麻糍闸、中闸、北闸、下卢闸。这些闸桥,大多始建于宋代,以后各朝都有修建。 在科技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闸桥在水乡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在调节泄洪、除涝、蓄水灌溉等方面效益显著。 这几座闸桥的位置均不是很明确,只知道所在的村,但在地图上找不到具体的点,只能根据寥寥的资料现场去判断和寻觅。 ![]() 第一站/麻糍桥 麻糍桥,位于新河南鉴村,这是闸桥群里修筑精良、最为经典的一座闸桥,也是其中唯一以桥为名的闸。据说麻糍桥的边上还修建了一座闸桥文化主题公园,有些期待。 驱车径直来到南鉴村。南鉴这里街道繁华,做帽的产业很发达,街中心的城市雕塑上就标记为“中国帽业专业村”。 可惜走在街头,桥的影都没有。特意找一个上了年纪的当地人打听,才发现自己走错了,原来桥处在村东的田野中。 ![]()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桥,隐在犄角旮旯处。一座小公园,就在桥东岸边,砌筑了几座景观墙。景观墙上题刻了各座闸桥的历史和相关资料,以及闸桥的历史变革情况。 认真地看着墙上的相关资料,再结合自己原先做的攻略,受益匪浅。每一座闸桥都是一座座活生生的文物,它在水利史和建筑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麻糍桥,这是一座名字怪怪的闸桥。不是它形如台州特产麻糍,而是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传,桥快建成时,最后一个桥墩出现了裂缝,正当匠人们懊恼无措时,一位化身乞丐的仙人用麻糍粘补,故而得名。 麻糍桥呈东西走向,水闸为两孔水道,桥墩正中开两道竖闸槽,为放置木闸板所用。 原先桥面正中应有槽口,但改桥后均用石板覆盖上了。桥面长约17.6米,宽3.7米,两孔跨度均为4.6米。 闸墩下部做成分水尖,分水尖上叠砌石台,石台之上采用叠梁,其挑出的叠梁头做成插拱状。这种建筑手法与宋代《营造法式》的形制非常吻合,显得规整古朴。 在麻糍桥边不时转悠,多角度地寻找着麻糍桥的美丽画面,这桥呼之欲出的盎然古韵让我有些着迷。 虽然这地方远离繁华的街市,但竟然也有如我一般来此游玩的人。桥上的人和桥下的人互相成了对方眼里的一道风景。 ![]() 第二站/糠桥头桥 ![]() 本是去找中闸的。没想到走进中闸村后,南辕北辙的错了方向,无意中邂逅了一座本没在计划里的石桥——糠桥头桥。 糠桥头桥,在中闸村与南鉴街之间,南北向跨坐于村中小河,因早年桥上卖糠集市而得名。若论这座桥,网上相关的资料景寥寥无几,现为温岭市级文保单位。 ![]() 桥建于清代,为石平梁式桥。桥面用厚实的长条石和石板平铺,桥全长27.8米,桥面宽3.3米,无桥栏等设施。 桥墩的形制与麻糍桥类似,下部亦有分水尖,只是分水尖高了不少。 最特别的是桥台与一般古石桥桥台的金刚墙造型有别,它用仿栱形的条石纵横层层叠置悬挑伸臂而出,特别有传统建筑的斗拱韵味。 ![]() 第三站/中闸 尝试着在村里沿村道反方向朝北走走。没多少距离,就找到了中闸桥。 ![]() 中闸桥,中闸位于中闸村与后街村之间的小河上。中闸始建于宋,明洪武九年(1376年)提调官黄岩县主簿孙斌重建。六百多年的风雨,桥闸依然稳固挺立,只是桥身几张老石板面上的斑驳刻画着岁月的痕迹。 ![]() 闸桥三孔,南北走向,桥面长约22米,宽3.9米。侧面看这桥,桥形略呈平弧形,也无桥栏等设施。 桥墩为石伸臂梁式结构,用仿拱形的条石一级叠涩悬挑而出以承桥梁,在水流的上、下方各设分水尖。桥台为石壁墩式,后砌翼墙,两侧为八字形驳岸桥面铺设石板。 ![]() 第四站/下卢闸 ![]() 寻找下卢闸比较顺利,其位于城北村瓜篓山附近的小河道上。 ![]() ![]() 闸计两孔,南北走向,长11.63米,宽3.45米,两孔跨度均为4.6米。桥墩的形制与刚看的麻糍桥和中闸相似,局部看着桥墩,古朴之风扑面而来。 ![]() 若论桥四周的环境和村容,这下卢闸无疑是今天探访的闸桥里最为优美的了。沿河一边是水泥路,另一边则修了绿道,桥倒成了绿道中一处靓眼的古韵风景。 ![]() 第五站/北闸 位于北闸村,据说因朱熹建六闸,此闸为北面第一闸,故名“北闸”。 ![]() 闸计两孔,东西走向,长10米,宽4米,两孔跨度均为4米。该桥的分水尖、桥台及基础的做法与麻糍桥相同。 ![]() 北闸这里一面临村,一面是一块荒芜的田野。因偏居一角,也少有人问津了。 ![]() 虽然,这些闸桥都早已失去了蓄水排涝的作用,但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桥依然古韵幽香。 从这些闸桥来看,其建筑手法深受木结构建筑的影响,斗拱结构非常明显,与现存其他古平桥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极具地方特色。 或许是它的工艺价值,或许是如此集中的闸桥群,让它们在2006年有幸入列了国保单位,也给研究古建留下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半日闲游,看了五座古桥,就像进行了一趟穿越历史的文化之旅,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工匠精神。 ——小卒不过河 写于2022.5.11 ▶ 游温岭南嵩岩 ▶ 邂逅茅畲双庆桥 ▶ 方山春色 ![]() 行行摄色AA户外(台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