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下江南(3)——武汉黄鹤楼

 新用户2939kDsc 2022-06-01 发布于四川

 在武汉呆了2天半,大致安排了黄鹤楼、归元寺、樱花、湖北省博物馆。

 恩施到武汉520公里,早晨9点出发,下午3点半到武汉收费站,用时6.5小时。
         从恩施到宜昌的高速路,全是洞加桥,要么隧道,要么高架桥,限速60-80公里,可见修这条路之艰辛。山高水长,过宜昌长江大桥,终于见到平坦的大地,速度也提到100码。
         此生第一次来大武汉,对大武汉最早的概念是长江大桥。巧了,进入武汉最先见到的就是武汉长江大桥,想象中的样子,一桥飞架南北,见首不见尾,公路铁路两用,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一派沉稳气象,不负“万里长江第一桥”。



    跨过长江大桥,黄鹤楼赫然于眼前。
   下午5点去黄鹤楼,尽管酒店就在隔壁,但这短短的路也有特别杂乱的感觉,或许本身就是交通要道,或许是旅游重地,或许这长江边蛇山下本身并不宽敞。好在大多数人此刻在往外走。从此,得出经验:要么早,要么晚,才能避开大量人流,光线也好;当然要保证进得去,并且是不好清场的地方。





   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拍一张干干净净的照片

    为什么叫黄鹤楼呢?楼前的回廊壁上有画图说明。说有辛氏在此卖酒,某日来了一位魁伟而衣衫褴褛的道士,辛氏不以貌取人,奉上一大杯酒,半年之久客人不出酒钱也不怠慢,一天客人拿出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能从墙上下来起舞助兴。从此辛氏酒馆生意兴隆,财富越积越多,于是在此地起楼,感念道士,后来就叫黄鹤楼。



   各层檐角翘举,如展翅欲飞的鹤翼。

   既然“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干嘛还要弄两只鹤在这里。
   其实此黄鹤楼非彼黄鹤楼。
   最初的黄鹤楼在三国时是一个用于瞭望的军事楼,后来才演变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黄鹤楼在历史上屡建屡毁,光明清两代重建和维修就有10次。
    而眼前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也非在原址。因为修长江大桥引桥时占用了原址,重修时建在了离原址1000米的蛇山上。
    因京广铁路通过长江大桥,所以随时都能听到隆隆的机车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好多名胜包裹在林立的高楼之中,失却它应有的气象,加上众多嘈杂的人流,所谓的忧思怀古,也只能是古人了。

     江山如画,一幅杂乱的画
    夕阳西下,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长江大桥,对岸的龟山、江岸的晴川阁及晴川饭店在朦胧中隐约可见。



   黄鹤楼上向西望

   向南望

   更上一层楼

   向东望,想象中的大武汉是这个样子,来过就可以了。



   楼内以黄鹤为主题的壁画



   黄鹤楼后面部分,建有
白云阁、落梅轩、岳飞广场、百松园、梅园、杜鹃园等




   人少了,倒也清静



    一切都隐没在黑暗中,唯有黄鹤楼熠熠生辉











   此时江山入画才有一点感觉,这四个字好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