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长宏 2022年6月1日 ![]()
生在人世间 做人也好 做官也罢 最宝贵的资源 无关金钱与地位 而是冰壶玉尺的人格 浩然一身的正气 中国的古时候,有很多清廉为官之人,为民舍身之吏。特别是他们留给后世的“为政为官之念”实在让人佩服。我记得有一副楹联的上联是:廉不言贫,勤不言苦;下联为: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就16个字,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官德思想和执政理念,说的是人若为官,既要清正廉洁,从不言贫,做个“廉吏”;又要勤勉为民,从不言苦,当个“勤官”。然而,要真正做到沉心如水,廉不言贫,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要自己志存高远、立德力行,又要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紧紧联系在一起。 三国时期的刘玄德,爱民如子,当曹操进兵攻打樊城时:他问计于孔明, 孔明曰:“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玄德曰:“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 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先使云长往江岸整顿 船只,令孙乾、简雍在城中扬声曰:“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 便同过江。”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 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玄德于船上望见,大哭曰:“为 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闻者莫不痛 哭。船到傍岸,回顾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玄德急令云长催船渡之,方才上马。 ![]()
临难仁心存百姓, 登舟挥泪动三军。 至今凭吊襄江口, 父老犹然忆使君。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善待百姓,在民众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却也得罪了一些人,比如平原县的土豪——刘平。刘平收买了一个刺客,让他去刺杀刘备。当这位刺客潜入刘备的府邸准备动手时,刘备误将其当作普通的来访百姓并非常友善地接待了他。一番交谈之后,刘备那种亲民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刺客,刺客认定刘备是个好官,因此不但放弃了原来的行动计划,还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刘备,然后离去。“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唐代的崔玄暐能够做到为官清正,就与母亲卢氏的谆谆家教密切相关。母亲卢氏“宁公而贫,不私而富”的教诲,使崔玄暐从为官之初就懂得“富于钱财不如富于节操,官位之高不如品德之高”的道理。 宋代的范仲淹一生有志于天下,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意识和担当精神。范仲淹在泰州为官时,征调民众四万多人,重修捍海堤。经过五年苦干,修成长约300公里的新堤,不仅使百姓的生活、耕种和产盐均有了保障,还在“捍患御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百姓将所修之堤命名为“范公堤”。《宋史》评价范仲淹说:“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王安石也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官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便不要忘记初心,这个初心就是要真心实意地勤政爱民,不辞劳苦地为百姓操心、担责、排忧、解难,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更多的福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