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造型企业ERP财务常见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及优缺点

 刘忠民SDBZBX 2022-06-01 发布于辽宁

大家好,我是专注制造型企业信息化的咨询顾问老表阿亮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制造型企业ERP财务常见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及优缺点

方法一:加权平均

1.基本概念

加权平均全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其主要计算逻辑为:以本期的期初数量和采购进货&生产入库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期期初成本和采购进货&生产入库成本,计算出本期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计算出本期存货的发出成本及期末库存实际成本。

2.计算公式

平均单位成本= (期初结存成本 + ∑(本期入库成本) ) / (期初结存数量 + ∑(本期入库数量) )

3.特点

(1)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下,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使得本期发出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发出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

(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

4.优缺点

·优点

(1)计算手续简单且满足财务核算诉求。

·缺点

(1)期末才能计算出当期的加权平均单价,不利于管理诉求的核算及时性;

(2)使用此方法计算出的平均单价,与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现行单价相比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库存物料价值一定程度上失真。例如:当前物价呈上升趋势时,则会低于现行单价;反之,则会高于现行单价。

4.适用范围
(1)此方法适合各期存货成本变动不大,或者收发次数少且前后收入存货单位成本相差较大的企业适用。  

(2)全月一次平均法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用户可以自己选择。

方法二:移动平均

1.基本概念

移动平均全称移动加权平均法,其主要计算逻辑为:根据库存收入时点的结存库存以及本次收入的数量和成本,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计算出本期存货的发出成本及期末库存成本。

2.计算公式

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本次入库前结存成本 + 本次入库成本 ) / (本次入库前结存数量 + 本次入库数量 )

3.特点

(1)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工作量大。

4.优缺点

·优点

(1)物料发出成本可随时计算,及时性较高。

·缺点

(1)库存出入时序要求极高,不利于企业实际操作;

(2)核算工作量较大,且财务核对难度较高,不利于财务核算。

5.适用范围
(1)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单价相差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注:在生产类企业内,根据重要性原则,可考虑对重点物料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核算。

总结:根据我以往经历,使用方式一,月一次加权平均的方式是最普遍,用方式二移动加权平均的客户很少,要求比较高,通常也不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