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医70年,善用“毒药”医治疑难重症,中医名家吴佩衡让世人称奇

 阳光ewi5000 2022-06-01 发布于广东

在历史上,云南出现过很多的中医名家,他们各有千秋、各怀绝技,治病救人,留下了一段段杏林佳话。但是,有这么一位老中医,用药别具一格,出人意料却往往收到奇效。更奇特的是,他爱开、善开“毒药”而名闻天下。他行医近70年,在面对疑难重症时别出心裁,善用奇药、“毒药”,加之胆识过人,屡屡起死回生,他就是中医名家吴佩衡。

吴佩衡1888年出生于四川省会理县,自幼家境贫寒,10岁那年,父亲托关系将其送到药铺当学徒,由于勤快好学,悟性极高,18岁时被当时有名的中医袁恩溥收为徒弟,将一生所学倾囊相授,短短几年,医技精进,顺利出师,开始独立行医。

文章图片1

吴佩衡由于医术精湛,不到几年就名满家乡,特别是善用附子治病而名动一时。附子是一种大热而有剧毒的药物,其所含的乌头碱毒性非常高,指甲大小的一片就可能让人一命呜呼。但吴佩衡却悟出了它的使用方法,用它发挥了奇效。有一次,他接诊了一个危症病人,由于病情凶险,别人都不敢医治,家属慕名而来,请他救命。

他仔细诊断后,开出了高达800克附子的两剂中药。当时,连抓药的伙计都不敢抓药,因为按照常理,附子的用量不能超过15克,否则就有中毒的风险。但吴佩衡却力排众议,亲自抓药,亲自煎药喂病人喝下。神奇的是,病人不仅没有送命,反而当场好转,两天后就可以下床走路。一时间,全县震动,就医者蜂拥而至,吴佩衡名动天下。

文章图片2

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不休,当地难以立足,吴佩衡无奈南下至云南禄丰县行医。在机缘之下,遇到了时任滇军军长的朱德。当时朱德患有重感冒,吴佩衡三剂药下去,朱军长痊愈如初。于是,经朱德推荐,吴佩衡来到云南昆明行医。当时昆明瘟疫流行,善用猛药的他很快就崭露头角、声名鹊起,救人无数。

吴佩衡认为学医要博采诸家之长,还要勤悟,要结合实际,单靠师传、口授,不能修到精湛、独到的医术。如对瘟疫的治疗,他认为人体本身的真阳之“少火”决不可损,而邪热之“壮火”则决不可有。他既重视前人经验,而又不墨守成规,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上多有创新。

文章图片3

1929年,汪精卫提议废止中医,全面改用西医,妄图让中医彻底消亡。在这民族大义面前,吴佩衡只身前往南京请愿,在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医终于得以保全。但是,经过此事,他意识到,要壮大中医,唯有办学,培训更多的人才。于是,吴佩衡自筹资金,多方奔走,历经磨难,1948年开办了云南省历史上第一所中医学校。

至此,他一边行医救人,一边培养中医人才。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吴佩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也成为了中医扶阳派的代表性人物,并且开创了一个中医流派。如今,他的第三代传人同样医术精湛,也同样善用附子,善用奇药、猛药,将他的医术发扬光大。

文章图片4

和其他名中医一样,吴佩衡对于求病问诊者一视同仁,不分彼此,不论贵贱,都精心医治。对于贫穷者,他都会免除病人的诊费,还会赠送药物,甚至免费治疗。吴佩衡用药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药味少。

他认为:“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而在精。”他开出的处方,一般不超过10味药,因此价格也非常便宜。吴佩衡在生前将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临证验案和会诊记录进行整理,精选了85例制成医案,供后辈学习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