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的来源与演变

 秋雨书轩 2022-06-01 发布于黑龙江

中国最早的姓氏出现在什么时候?这一问题很难考证。生活在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由于血缘关系的不同。也会分为一个个部落,各个部落为了相互区别,也会有各自的名称,这种名称就是姓的雏形,但那时还没有文字部落的名称,只能靠口头相传。经历了无数时代以后,开始有了文字记载,人们才能把这些最早的姓氏记录下来。

我国在夏代以前,曾有许多部落活动在广茂的国土之上,这些部落各有不同的始祖,他们是各落的开创者,被后人奉为神圣。当做半人半神的英雄。如,黄帝、炎帝、尧舜等人。不仅被本部落的人当作神灵看待,而且名字也被用来当作部落的代号,这些代号无疑都是最原始的姓。后来各个部落有进一步分衍为许多支族,这些支族同样以于本支族有关的人或物命名,这些名称显然也就是最早的氏。

我国最早鉴于文字记载的姓氏,一般认为出自商代的甲骨文中,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字看,有邹秦、邹楚、邹启、邹周等字,其中邹即后来的父,邹秦即父亲,指来自秦等部落的父人。上述秦、楚、启、周等字。都被认为是我国早期姓氏的一部分。商周以后由于人口的增多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姓氏渐渐多了起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些姓氏经过进一步的分化、发展、演变,就成了今天我们使用的姓氏。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源和发展历史。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源流。有些是由国名演变而来,有些是从官名、地名等发展而来的。有些是历史上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号或改姓。还有些姓氏的来源于某些家族的崇拜物及居住地、祖先的名字或职业有关,原因众多,情况不一。

当然,我国的姓氏在出现以后,还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古老的姓氏被废止、绝灭。同时又有许多新姓氏诞生出来。在这些新姓氏中,有些属于为避开某位皇帝的名讳而改。有些是因读音而变为别的姓氏,有些是因避乱祸等自行改姓,有些是因政治原因而改姓,有些是从少数民族或外国人中改姓而来。但影响最大且使姓氏变化最多的一次事件,是发生在公元496年,由北魏皇帝主持的把鲜卑姓改为汉姓的运动。

北魏黄是出自鲜卑族中,在改用汉姓以前,鲜卑人使用的是三字或四字姓,复杂且难记,到了北魏孝文帝时,随着鲜卑人汉化程度的加深,原来的姓氏越来越不利于民族间的融合。于是,孝文帝下令把繁复的鲜卑姓改为汉姓。其中皇姓“拓跋”改为“元”,其他如:“丘穆”改为“慕”,“朴六茹”改为“杨”,“频孤”改为“陆”等等,共计有144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少数民族改姓之举,这些被改姓的鲜卑人,后来都融入了汉族之中,他们的姓氏也成为汉族姓氏的一部分。到宋代人编修《百家姓》时。由这次改进而来的许多姓氏都被收录了进去。如今,如果仅仅从姓氏上看,我们已无法区分他们的族属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