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书读品 |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新“料”迭出重回历史现场

 星河岁月 2022-06-0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新“料”迭出的情爱往事

文 | 倪斯霆

非创新之士,断无创造之举;惟拔新之人,方有领异之作。拜读周利成先生新著《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2月版),心中顿生如此感慨。

图片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
 周利成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2月 

翻开书页,立马看到:开北京大学现代风气之先的蔡元培,百余年前留洋甫归,便公开刊登启事向全国求偶,是为中国征婚广告之始;1929年元旦,国民革命军第十路航空司令刘沛泉与南京才女王素贞“异想天开”,于飞机上举行了国内首场空中婚礼;1935年,一对名为孙志超、徐綦的新人标新立异,在上海轮渡上举办了国内首场水上婚礼;同年,在上海市政府大礼堂,57对新人举行了中国第一场集体婚礼。凡此种种,书中随处可见。其实,与这些前人的创新创造不谋而合,作者在讲述他们情爱故事的同时,有意撇开以往出版物重复叙说近现代婚事,而通过老画报等故纸,图文并茂地还原旧时“征婚”“订婚”“结婚”“离婚”及“情殇”的意图,也是尽显无遗。这种另辟蹊径地重回“历史现场”,恰恰是周利成先生近年在中国老画报领域反复耕耘后的一种拔新领异之举。

图片

中国近现代新闻画报滥觞于清末,1876年上海申报馆开办点石斋石印局,其出版的《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便为此后媒体中图像叙事之先河。影响所及,20世纪初,随着照相与制版技术在国内的迅速普及,各类画报便在中国众多大中城市频繁出现。这其中,尤以上海、北京、天津为甚。对此,周利成早在《中国老画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中便有介绍。他认为,中国近现代画报热潮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天津、北京三地呈鼎足之势,上海数量最多,天津次之,北京第三。而在这一时期所面世的四百余种画报中,他又将其分为综合、科普、时事、艺术、专业、娱乐、低俗、敌伪八类。虽然这种分法尚有依据不一的再商讨之处,但其欲将中国近现代老画报分类后进行系列研究的想法,则已明显表露。如今这本《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我想应该正是他这种系列研究的成果之一。

图片

以“婚恋”和“情爱”作为老画报系列研究之首,周利成是有其独自考量的。他在全书“自序”中曾言:人类社会所有的社会关系,归根到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婚姻关系则是基础,它不仅关涉男女两性问题,而且还涉及生育、亲情、伦理、抚养、教育、继嗣、遗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研究一个时代的婚姻问题,实际上就是打开了管窥该时代的一个窗口。而阅过全书便可发现,《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正是以汗牛充栋的民国老画报和卷帙浩繁的档案为资源,以婚恋为独特视角,通过征婚、订婚、结婚、离婚、情殇5个板块,为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民国时期的婚恋故事,既揭示了民国人物的婚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对于这种操作,周利成不但得心应手,而且得天独厚。多年的老画报收藏、研究经历,再加上资深档案编研专家的身份,让他在这部新著的完成过程中,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同时,得出的成果,亦是发前人未有之新声。

图片

观千剑而后识器。周利成如今能在民国老画报研究领域异军突起,成果耀眼,是源于他数十年对各类老画报的苦苦搜求与整理。目前国内有关民国老画报研究的书籍并不鲜见,但除少量藏家依据个人收藏详述版本的专著外,其余大多流于人云亦云、相互转抄,或肤浅简单的望“图”生义。周利成的这部新著则不然,收入书中的48则婚恋故事,可谓篇篇都是在据实而录基础上的“有感而发”。而这,恰恰是与他所掌握的大量一手资料有关。据我所知,举凡国内老画报收藏丰富的图书馆、档案馆,都曾留有他查阅、翻拍的踪迹;而海内外各类旧报刊的线上拍卖,他也是常“拍”不已;至于各地的旧书肆与旧书摊,他更是此中常客。正是在这种不间断地搜求与海淘中,他的近现代画报藏有量,已居国内藏家的前列。

图片

收藏的目的,在于研究。对于这点,周利成先生心知肚明。这从他每日早上利用工前两小时,对所藏画报进行专题扫描、分门别类归档便可看出。“海量”的一手资料积累,训练有素的档案专业技能,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成就了他“中国近现代画报研究专家”的头衔。也正因此,读这部《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给人的第一感受便是新“料”迭出,叙述传神,旋即便能将阅读者带入“历史现场”,去感知已逝岁月中那些如幻如梦的“情爱”往事。图片


图片

图文来源 | 网 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