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北京八里桥之战是一次重要的战役,清军占有天时、地利和人和。从兵力上来说,英法联军共有6000人,其中法军2800人,英军3200人(有约1000人未参加战斗)。清军共有34000人,是联军的6倍还多,其中僧格林沁部2万人(骑兵1万人、步兵1万人),瑞麟部步兵8000人,胜保部步兵6000人。 清军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一是武器落后,二是战法落后。 ![]() 法军的八里桥战斗示意图 一、英法联军的武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 1.火炮。 法军共投入战斗 的火炮为12门,英军则投入了15门大炮。参战5000人27门大炮,人员-火炮配比为5.4门/千人。 这个比例与欧洲军队正常的比例相当(略高)。 最主要的是,这些火炮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线膛炮,甚至还有前装滑膛铜炮。所有的大炮全是铜铸炮身炮管,加固程度强度都非常强悍。 ![]() 法军在八里桥战斗中的主力火炮、12磅线膛野战炮 ![]() 八里桥之战联军火炮状况 ![]() 英国12磅阿姆斯特朗炮 ![]() 12磅阿姆斯特朗炮 八里桥战斗中,英法联军战前一天为炮兵补充完毕了弹药,炮弹的配备比例为每炮250枚炮弹。战后,每门火炮平均下来就仅余炮弹47发每门炮平均一天(实际上是激战半天)耗弹200发之多! 这样的耗弹量是即便是在欧洲战场上也是极为恐怖的,一场战斗,英法联军实际发射炮弹约为5400发。但是,大炮全部是完好的没事。 2.火箭排。 法军当时还有1个火箭排(第12炮兵团9连1排),装备了在英军康格里夫火箭基础上研发的多种火箭。 这种火箭虽然没有什么实战杀伤力,但是却是恐吓战马的最佳手段。僧格林沁部骑兵马匹受惊,很多回头冲进自己的步兵方队,导致兵败。 ![]() 火箭发射情形 3.步枪。 当时英法两军都使用发射“米尼耶”(Minié)子弹的前装线膛击发枪。 ![]() 1860年时英法步兵枪支装备状况 ![]() 1859年式线膛卡宾枪外形图 线膛枪的装弹速度快、射程远、威力大。 1.火炮。 清军火炮又叫滑膛炮,铸造技术落后大炮巨大沉重,射程近(不到1千米),命中率低,射速为5分钟1发。最主要的是炮弹都是实心弹,杀伤力很弱。 ![]() 清军大炮 2.清军装备的抬枪、鸟枪,射速为2分钟3发。其中抬枪的有效射程可达300米,可是“巨大蠢笨”,鸟枪的有效射程仅120米,而且数量不多。 ![]() 清军使用的抬枪
火绳枪装填的是火药,引火用的是火绳,所以叫火绳枪。作战时,很多士兵自己的火药被引燃,被活活烧焦。 ![]() 火绳枪效率低,不安全 4.清军主要使用的还是弓箭。 ![]() 弓箭 ![]() 八里桥战后情形,部分桥栏已经毁于战火 三、八里桥之战的最后结局:英法联军完胜,清军完败。 历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与法国,这时候已经成为世界工业的中心,其军事装备的水平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 在有着代差的武器和强大的火力打击面前,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以及各路勤王之师以血肉之躯当然难以长久支撑。 在大清军骑兵死亡超过1000人之后,清军已经胆寒,开始溃败,最终局面已经不可收拾。 英法联军只有5人阵亡,46人受伤。 结束语:八里桥之战让英法更加看清了所谓大清最强大的蒙古骑兵的实力,其实不堪一击。从此英法对中国的看法彻底改变,成了蔑视,甚至直到现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