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明池的前世今生

 zqbxi 2022-06-01 发布于江西

      昆明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鱼斗路,地处西安城西的沣水、潏水之间。昆明池总面积3.32平方千米,始建于西汉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昆明池建设之初是为练习水战,后为泛舟游玩的场所,唐时干涸为陆。昆明池两岸有石雕人像一对,曾建有人工岛屿,豫章台、灵波殿,池中雕有石鲸,栖有豫章大船,池面332顷,蓄水量约5000万立方米。

历史沿革

       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昆明池开凿。主要目的在于拓宽加深"灵沼",并扩其地以象滇池。唐代几次疏浚昆明池,并把沣水引入池中,基本保持汉时风貌。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因向昆明池输水的石垯堰堵塞,池水逐渐干涸,变为大片农田。唐代后期,昆明池因长年缺乏维修,堤堰多有崩溃,逐渐干涸衰落。宋代,昆明池已有名无实,被广阔的农田所取代。2015年,陕西省实施"南水北调"联接"引汉济渭"工程,在昆明池旧址建设斗门水库(昆明池)。

遗址特点

       昆明池利用斗门镇(今长安县西部)东南一片洼地所建,池面332顷,蓄水量约5000万立方米。因潏水、滈水本是独立流入渭河的两条河流,后在今香积寺附近筑堰使二水相汇通,二水相汇西流,人称洨水,在今堰头村附近又折向北流,至石匣口村,汇集于人工开凿、拓宽后的湖区,从而形成昆明池。

石鲸

       昆明池石鲸原立于汉昆明池遗址边,据《三辅故事》载,此石鲸"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形象生动,后移至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保护。

牛郎织女石雕

昆明池东岸有牵牛石像,池西岸有织女石像,由火成岩雕成,造型古朴、粗犷。班固《西都赋》中云: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天汉之无涯。后人将这双石像分别称为石婆、石父,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大型石雕作品之一。

文物价值

       昆明池作为中国古代较大的人工湖,其开大型水体为核心的园林建设的先河,还有三大作用:一是昆明池可以为渠运提供水源和皇室游幸,二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三是关中大运河漕渠的主要水源。

  

  

  

  

  

  

  

  

  

  

  

  

  

  

  

  

  

  

  

  

  

  

  

  

  

  

  

  

  

  

  

历史文化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学家。刘彻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西羌、楼兰、车师、轮台、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公园里鹊桥与水和月色呼应,成就一番美景

  缘于央视《天下有情人》七夕特别节目暨2018年“七夕晚会”8月17日在央视综艺频道首播,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国际频道分别转播及多轮播出,作为晚会西安分会场录制地的昆明池,其中国历史上第一大人工湖之魅力风采再次受到世界的关注。

  昆明池位于古都西安西南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境内,距市区中心钟楼约25公里。关于建造昆明池的初衷,《史记·西南夷列传》云,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建议开通蜀地道路,交好身毒国,以利汉业。不料,“岁余,(使者)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汉武帝大怒,欲征伐昆明,鉴于“越巂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汉书·食货志》亦载:“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遂大修昆明池。”由此可知,昆明池之诞生,并非汉武帝一时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为着大汉天下长治久安,以己之不擅(北方人大多不善水性),备战敌之所长,体现了一代大帝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与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也难怪他能与建造万里长城的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昆明池的诞生,作为国之命脉所系,而被赋予平定天下交通外邦之神圣使命,与万里长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牛郎织女的传说也正是诞生在昆明池畔

  关于“乃大修”后的昆明池盛景,据《三辅旧事》载,昆明池约三百三十二顷,池中有戈船数十艘,楼船一百艘,船上立戈矛,四角皆幡旄葆麾。《三辅故事》云:“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关辅古语》说,池东西两岸立有牛郎织女两个石人,以为天河的象征,在民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牛郎织女”故事,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以物化的形式,口口相传延续至今。

  昆明池作为当时史无前例的水利工程,选址科学、设计合理,不仅为西汉王朝强大的水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兼具平稳漕运水系、丰富都城水源、益于灌溉农田、文化休闲娱乐等功能,后世学者雅士无不高山仰止,留下了“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杜甫《秋兴八首》)、“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南山青滉瀁,波沉西日红奫沦。”(白居易《昆明春水满》)等千古佳句。

  然而,沧海桑田、世事巨变,在中国水利史、军事史和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昆明池,至唐大和时干涸为陆,成为历史留给长安古都惊鸿一瞥的潋滟,唯有屹立在今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办事处街东的牛郎,以及向东6里常家庄村北的织女石刻,精准地标明了昆明池东西两岸的坐标,讲述着当年池上烟波浩渺曾驶万人大船、池旁宫室林立别这一番无比繁盛的景致。

  

   昆明池的修建体现了一代大帝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

  随着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的不断迈进,再现昆明池历史文化胜景,打造大西安最美城市会客厅,成为西安市委市政府一项重要工作。水域面积707亩、景观面积1548亩的昆明池(一期)七夕公园于2017年国庆节前盛大开园,标志着将昆明池建成大西安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会议会展和水上体育赛事为一体的世界一流旅游度假目的地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园近一年来,先后承办了“七夕之夜”音乐节、国际名校赛艇对抗赛等盛大文化品牌活动,喜摘“神奇西北100景”殊荣。

  信步于风景如画的昆明池畔,七夕湖上波光粼粼,鹊桥含情倾诉衷肠,汉堤锁烟芳草离离,卷云台望云舒云卷,落霞坞前牛郎追仙,石鲸拍浪若隐若现,丹鹤白鹭肆意颉颃,舟帆舫影渔歌缠绵。这时耳畔便会响起那首天籁之音《又见昆明池》——“一波烟柳接远山,一围花海香秦川,牛郎凌波一池月,织女长袖舞蹁跹。秦岭翘首,翘首问天,唐时明月汉时帆,一池昆明水多情,多情醉长安……”令人魂牵梦萦,沉醉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