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茧而出

 佩君的文艺营 2022-06-01 发布于浙江

第一只蚕破茧而出变成飞蛾是五月的清晨,小徐率先发现,他喊我去阳台看。去年他在阳台放置一张白色高脚圆桌,桌上有几盆绿色植物,蚕宝宝的家也在桌上。

一只蚕蛾,形似蝴蝶,全身披着米色绒毛,小心翼翼沿着四方形的边缘爬行。小孩闻声而来,凑近问:“妈妈,蚕变成飞蛾了吗?”

“是啊,你看,这就是它现在的样子。”

“它怎么不飞呢?”

“现在还不会飞吧,就像小宝宝一样,刚出生还不会走路呢。”

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据说蚕变成飞蛾后会寻找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交尾后雄蛾即死亡。

雌蛾一个晚上可产下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飞蛾在撒卵时,消耗很大的体力,没有更多的养分长久维持蚕蛾的生命,蚕蛾在撒过卵后,完成任务就会死去。如果不进行交配,飞蛾在几天内因无法进食也会死。

我们一共养了四只蚕,量少,从吃喝拉撒到羽化成蛾,不需要操心太多。蚕蛹羽化成蚕蛾用时十几天。


第一次羽化出来的那只因为没有找到交配的对象,两三天之后便另外两只一前一后从蚕蛹中出现,不知是否交配成功,看不出。天看到其中一只拼瓶尽全身的力气在撒身上的粉,一对翅膀快速而高频的震动,没过多久,死去。

这次我没有太难过。

小徐在手机上找到一段蚕变成飞蛾并最终逝去的科普视频给我看,视频中一位男士细致周详的讲解,说蚕的一生需要经历蚕卵、蚁蚕、蚕蛹、蚕蛾,四个阶段,蚕蛾产下的卵经过孵蚕,变成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讲解人着重强调,这是蚕生命的规律,不必过于伤感。

生生不息,大抵如此。

去年这个时候,我带小孩在卫生间洗澡,那时一只飞蛾从窗户飞进。在她身边飞来飞去,她充满好奇:“妈妈,飞蛾为什么绕着我飞呀?”

“因为它喜欢你啊。”

“我喜欢飞蛾,它每天都会来吗?”

“希望吧。”

第二天小孩没见到飞蛾,伤心大哭许久。蚕羽化成蚕蛾后,我便对她说:“你看,飞蛾今年出现了,它很喜欢你,又来找你呢。”小孩很开心。又充满疑惑的问,为什么蚕宝宝会变成飞蛾呢?

“因为生命形态发生变化,就像水遇到高温变成气体,遇到低温变成冰一样。”或许这样的解释有些牵强,但我想让她更直观明白事物的变化。

有天早上她去阳台,看着桌子上的飞蛾,坐在凳子上与它们聊天。第一只飞蛾已死去多时,浑身干瘪,形同木乃伊;另一只刚死不久,完全不动弹,身体还是软的;还有一只刚羽化出来,最后一只仍静静待在蚕蛹里。

她对它们说:“小飞蛾,你想不想把身上的粉弄掉呀,你看你身上的粉这么多,你们最后一个同伴去哪了啊,它是不是跑走啦,我在这个盒子里找了好久,它都没出来,还是出去觅食了呀,为什么你们要爬在我手上和我爸爸的裤子上面呀。”

停顿一会,继续说:“小飞蛾,你的触角真可爱,你会拉出臭臭吗,你会拉出尿尿吗,你的尿尿是什么样的呀,我下次给你搭一个小马桶,你和同伴在小马桶里拉臭臭和尿尿好不好呀,你需要吗,小飞蛾,你以前是蚕宝宝的时候很可爱的,你忘记了吗,以前我经常玩你的,如果你不喜欢,以后我再也不玩你了。”

“小飞蛾,你为什么还不会飞啊。”

我走过去跟她聊天,得知飞蛾的生命将要结束,以后再也看不到,我问她:“怎么才”能留住飞蛾呢?是不是可以用相机拍下来?”她一开始去拿自己的照相机,蹲在地上将它们拍下来。

“还可以把飞蛾画下来。”听到我这么说,她雀跃的转身去客厅,找到一张白色A4纸,认真专注在纸上画画。

过了一会儿,我跟她说,我们应该把飞蛾埋葬,让它入土为安。她不理解其中的意思,问我:“妈妈,什么是入土为安?”

“就是让死去的动物灵魂得到安息,让养护的人觉得心安。”

外面滂沱大雨,“哗哗哗”下个不停,我拿起门外一把大红伞,给小孩穿上雨衣雨鞋,我们一起出门,走到单元楼下一个枫树下,我蹲下来用铲子在湿透的泥土里刨一个坑,她弯腰将飞蛾放入坑里。铺平泥土,才觉妥当。回去之前,我对她说:“如果你以后想念飞蛾,可以来看看枫树。它就在枫树下。”

风急雨骤,返回家中,鞋袜裤子全湿,小徐问:“你们出去干嘛?”

“去安葬飞蛾啊。”

“古有林黛玉葬花,今有你们母女葬蛾。”

我笑笑,没再说话。世间生命皆值得尊重,它们的存在教会我们,如何在拥有时用心对待,心存感激;它们的消逝告知我们,在变幻的生命进程中付出自己(吐丝结茧),不因时间的快或慢而放弃,学会自己成就自己,珍惜珍藏有过的曾经。来世一遭本就不易两相离别愧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