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志礼医案(八)

 一个大树 2022-06-01 发布于山东

十二、清热祛风法治愈风热型荨麻疹一例

李某,女,25岁。

初诊∶198158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一周前外出旅游,汗出当风,次日自觉皮肤瘙痒,抓后起大片红斑,剧烈痛痒,越抓越多,数小时后自然消退但不久又起,时起时落、反复不断已5天,影响睡眠及工作,自觉精神不振,食纳欠佳,大便已数日未行。

诊查躯干四肢散发多数大小不等的不整形红色风团,部分融合成片,部分皮肤可见散发抓痕血痂。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计数偏高。脉浮滑,舌质淡,红苔薄白。

辨证内有蕴热,汗出当风,风热相搏发于皮肤。

治法清热祛风止痒。

处方马齿苋30g白鲜皮30g桑白皮15g薄荷3g(后下)浮萍10g蝉衣6g防风10g荆芥10g地肤子15g冬瓜皮15g赤芍10g生军6g(后下)

二诊服上方药3剂,大便已通,皮损明显减少。前方去生军,加生地黄15g,续服药5剂而愈。

【按语】荨麻疹,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本例患者发病于春末夏初,内有蕴热,复感外界风热之气,风热之邪郁于腠理不得疏泄而发病。故重用马齿苋、白鲜皮清热除湿散风,表里双解;再用桑白皮、薄荷、浮萍、蝉衣清肌表之热;用防风、荆芥、地肤子去皮里膜外之风,并佐冬瓜皮清热利水消肿,生军泻阳明实热,釜底抽薪而获全功。多年来笔者用此法治疗风热所致荨麻疹,无不生效。

十三、养血疏风、益气固表、温经散寒治愈顽固性荨麻疹一例

陈某,女,34岁。

初诊∶197411月。

主诉及病史患者8年前因产后受风而生皮肤瘙痒,经常起大小不等的风团,时隐时现,剧烈瘙痒,日以继夜,多方求医,多年不愈,遇冷更重,已持续8年。病魔缠身,寝食俱废,严重时痒不欲生。近年来体质渐弱,时有头昏眼花、畏寒恶风、动则汗出。

诊查患者形寒怕冷,体质瘦弱,皮肤干燥,四肢及腹部有数片皮疹及榆钱大小红斑,略高出皮面,皮肤划痕征阳性。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血虚肌肤失养,腠理不密,外感风寒,留而不去。

治法养血疏风散寒,益气固表止痒。

处方当归10g熟地黄10g白芍10g首乌藤30g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浮萍10g桂枝10g干姜皮10g僵蚕10g白鲜皮30g

二诊上方药服7剂后,皮肤瘙痒减轻,续服7剂皮疹很少发生,自觉精神好转。再以前方去防风、浮萍,加茯苓10g、苦参15g,服药14剂而愈,随访两年再未发作。

【按语】《黄帝内经》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虚则不能濡养皮毛筋骨肉,气虚则肤腠开,易受外邪侵袭。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是因气血两虚而为风邪所乘,风邪稽留久而不去则荨麻疹久而不愈。本方药当归养血和血,熟地黄滋阴补血,白芍和营理血,首乌藤补肝益肾养血祛风,四药合用达养血健肤之效;因患者畏寒,动则汗出而中虚卫阳不振,气虚不能卫外,故用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健脾以资气血之源,又加防风配黄芪使补中有散,祛风邪、固卫阳;再以干姜皮、桂枝通心阳散寒气,使里寒得以温;浮萍散风行水以消肿;僵蚕、白鲜皮祛风止痒。此方可达养血散寒、祛风止痒、益气固表之功效,而使8年不愈的顽证得以痊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