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化疗灌注机(腹型机)的使用

 果冻布丁007 2022-06-01 发布于江苏

一、机器管路连接

​1.打开循环管路包装盒,并将内包装盒置于地面。如此一人连接导管比较好操作。

2.悬挂储液袋,尽可能低,但底部不应着地。出水管路朝左,便于连接循环泵。加液管路末端置于输液架,注意封闭进气侧孔及管路夹。

3.连接储液袋出水管路(末端为蓝色滴壶)中间的硅胶管至循环泵(蠕动泵)。

4.将出体导管的三个滴壶及导管连接端置于下支撑架。与入体导管短路的导管位于内侧。

5.将入体导管(带红夹)的两个滴壶及导管连接端置于上支撑架。与出体导管短路的导管位于内侧,注意导管尽量不要扭结。必要时加固短路连接导管。

6.连接波导加热管与冷热管路,注意无菌操作。注意反向旋转导管末端后再连接旋紧,防止导管局部扭结。安装波导管固定盒及螺丝,将波导管缓慢安装至机器内加热场,滴壶归位并固定。

7.连接所有测温线,按照一定的顺序并形成自己的习惯。明确所有测温节点所反应的具体管路温度状态。

8.入体及出体导管末端连接血气针筒外鞘,便于连接体腔导管。八字绷带固定法,保持一定的张力。注意无菌操作。

二、加液预循环

1.首次储液袋加液(一般为生理盐水)1000-1500ml,尽可能不要带入空气。加液前可以用消毒液润滑补液袋接口,可明显减小局部穿刺及摩擦阻力。

2.开通短路的出体及入体导管,其它出体及入体导管夹闭。启动循环泵,250-300ml/min。使用倒置翻转法适时将短路的出体导管滴壶排一半空气。

3.主控滴壶排空气,使用20ml或者50ml注射器抽气比较妥当。注意反复挤压冷水管路滴壶,彻底排出波导管内残留空气,防止发生局部干烧而导致高温报警。

4.主控滴壶排空气完毕后可以开始控温(加热)。治疗温度一般选择43-44℃,胸腔可以比腹腔略高。

5.连接入体导管(治疗用)与储液袋排气接口,并确认开通整个管路。手指挤压短路循环导管局部,限制短路导管循环量,进行治疗用入体导管滴壶排气,保留一半空气。排气完毕后夹闭导管并分离。控温稳定后处于待用状态。

三、热灌注循环或热灌洗

1.连接治疗管路,一般腹腔一进两出,胸腔一进一出,细进粗出。如进行热灌洗,出体导管可以先接引流袋引流适量腹水。

2.三通配合,使用注射器抽吸及注射,进行出体导管排空气,至滴壶满液为止,并沿途排尽管腔内所有空气,建立虹吸循环。如体腔内液体较少,可以先泵入一定量的液体,此时应确保加入储液袋内液体量足够,防止泵入空气至循环管路。虹吸循环建立后,有条件可以适当调高患者治疗床,增加虹吸压,确保有足够的出体管路流速。

3.打开入体导管通路,限制并调节短路循环量或者关闭短路循环。开始画线(记录温度曲线)。先进行热灌注循环,验证管路的通畅程度,注意观察储液袋的液面,判断出入量是否平衡。一般用时30分钟。

4.患者的体腔是弹性容量池,短路的管路不具备弹性容量。如出体管路的流量大于入体管路的流量(泵速),循环将建立稳定的平衡。如出体管路的流量有限,可以使用适量分流/降低泵速/抬高治疗床/增加体腔压力(增加灌注液体量)等策略建立可控的循环平衡。排在前面的方法优先使用。如果出现出体导管梗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排除故障。

四、热化疗循环

循环稳定后加入化疗药物进行热灌注化疗,此时更要密切观察入体量与出体量是否平衡。主要观察储液袋内液面变化,出体管路的温度变化也会反应流量的变化。一般用时60min。

五、结束治疗

1.治疗完毕后保留适量液体于体腔内。先停循环泵,再关闭入体管路。若要继续引流,可稍后关闭出体管路。

2.负压法分离并封闭管路接口。固定患者体腔治疗管路。

3.专用垃圾袋及锐器盒,处理化学性及损伤性医疗垃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