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两县城距离仅12公里,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和这条河有关

 大运河时空 2022-06-01 发布于河北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和鹤壁市浚县,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市,但是两个县的县城之间直线距离仅有12公里,如此近的距离在全国范围来说虽算不上是最近,但也可以说是数得着了。

河南省两县城距离仅12公里,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和这条河有关

距离极近的浚县和滑县县城,中间是高铁滑浚站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近的距离,在郑济高铁建设过程中,两县县城才可以在中间位置建设一座有着两者共同名字的“滑浚站”,使一座车站满足了两个县的需要,让其他因为高铁建设过程中争抢线路在本地通过、在本地设站而争破脑袋的地方极为羡慕。

滑县有人口110多万人,位居河南省人口大县前十行列。浚县人口虽然并不在其列,但也是拥有60多万人口的大县。并且两县面积都在1000多平方公里以上,滑县面积甚至接近2000平方公里。那么为何有着众多人口、面积并不算太小的县域,县城却设置得如此近呢?

这两个县名最初并不是现在的名字。

浚县最早名字为黎阳,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黎阳县,属冀州魏郡。晋灼曰,黎山在其南,河水经其东,其山上碑云,取山之名,取水在其阳,以为名。黎山即今天的大伾山,当时黄河流经黎山之东,山南水北为阳,故得名黎阳。黎阳县在宋朝为通利军,政和初年升为浚州,号浚川军,金元为浚州,元初黎阳县以州治省,仅存浚州,明洪武三年四月,直到今天。

河南省两县城距离仅12公里,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和这条河有关

清朝嘉庆年间的浚县图

滑县名字最初为白马县,因县东北三十四里有山,“有白马群行山上,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山名为白马山,县也因此山得名白马县。虽然和浚县离得极近,但在白马县却属兖州东郡,隋以后升为滑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白马县省入滑州,七年降为滑县。

河南省两县城距离仅12公里,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和这条河有关

两县县城之所以设置这么近,是有着特殊原因的

清朝《浚县志》“疆域”记载:东南至滑县界牌十二里,至滑县城二十五里。而清同治《滑县志》疆域记载:西至浚县界四里……西北到浚县城二十五里。可见两县均记载县城相距二十五里,基本接近今天在卫星图上测量的距离。

在古代设置县域一般方圆百里,因此县级长官也有“百里侯”的称呼。而县城作为一县经济、政治中心在设置时也有居中、交通方便的原则,那么为何这两个县的县城都偏离县域的中心位置,并且还距离如此近呢?

河南省两县城距离仅12公里,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和这条河有关

西汉时的黎阳和白马

这一状况在设县之初就已形成。当时,这两县并不像今天这样土地相连,而是被黄河隔开,在以“山川形便”为划分行政区域原则的古代,黄河就成为两个行政区域的分界线。在汉朝是冀州刺史部、兖州刺史部的分界线,到了唐朝则成为河北道、河南道的分界线,河北、河南之名一直使用到今天。

河南省两县城距离仅12公里,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和这条河有关

唐朝时的河北道、河南道分界线

同时也因为两地是黄河南北两岸的战略要地,就在沿河两岸设县进行控制。因为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我国历史上发生在这两个地方的战争数不胜数。

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争霸之时,曾按照郦食其的建议在这里“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显示自己的实力。汉初灌婴在白马下曾斩叛将桓婴。东汉末曹操与袁绍曾分别以白马和黎阳为基地进行了有名的“官渡之战”。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两地更是作为重要的战场,进行过无数的厮杀。有书云“每河北有变,滑台常为重地。盖其地控据河津,险固可恃也”。

河南省两县城距离仅12公里,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和这条河有关

官渡之战示意图

东汉初,光武帝刘秀曾以幽、冀、并三州兵骑统一了全国,后在黎阳立营,黎阳营有“兵锋尝为天下冠”的美誉。后来黎阳营成为位于黄河北岸的、京师洛阳的屏障。隋开皇三年在黎阳置黎阳仓,集合河北的漕粮,供京师使用。此举也让黎阳成为隋末战乱时很多势力的掠夺目标。李密攻东都时,开黎阳仓得兵三十余万。宇文化及、窦建德等势力都攻打过黎阳。

五代十国、北宋末黎阳也是被攻略的重点。

为何如此重要的两个战略要地,为何到元明清却被划入同一政区呢?

在元朝,浚州和滑州同属中书省大名路,明初,二州分别降为了县,划归北直隶大名府管辖,到了清朝雍正年间,两县又同时被划入河南卫辉府。从元朝开始,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属于不同的上级行政区管理。这个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

河南省两县城距离仅12公里,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和这条河有关

宋朝绘制的《华夷图》,通利军和滑县分别位于黄河两侧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自然环境发生了改变,分割开两县的黄河因为改道离开了这一区域。清代《滑县志》《浚县志》均记载:

宋南渡后,大河南徙,滑州、白马皆在河北。

因为南宋建炎二年(1129年)东京留守杜守为了抵御金兵,“以水代兵”人为使黄河决堤,造成黄河的最大的一次改道,由入渤海变为了夺淮河河道入黄海。黄河改道之后,浚县、滑县之间的黄河天堑也就不再存在了,阻隔两地的河道成为了坦途,战略要地的地势也不复存在,特别是因“山川形便”成为大行政区界线的先决条件也已消失,距离极近的两县被划入一个大行政区成为必然。

河南省两县城距离仅12公里,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和这条河有关

元朝的大名路

二是政治因素的原因。蒙古灭金以后,在中原汉地的世侯军阀林立,控制浚州、滑州的是占领真定路的世侯史天泽。他占领的区域极为广大,据《元史》记载:“领中山府,赵、邢、洺磁、滑、相、浚、卫、祁、威、完十一州”,和金朝的河北西路的辖区范围相差无几。

河南省两县城距离仅12公里,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和这条河有关

金朝河北西路

为了减弱他的影响,在窝阔台汗四年(1232年)开始,对各路世侯军阀的地盘进行了“画境之制”的州县地界秩序调整,先立彰德总帅府,析出了相、卫二州;又于窝阔台汗八年设邢洺路总管府,析出邢、洺、磁、威四州;在窝阔台汗十三年析出祁、完二州,归属顺天路。到了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将滑、浚二州割出,另立大名路总管府管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起,浚县、滑县就归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划管理。

河南省两县城距离仅12公里,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和这条河有关

分属平原省安阳专区和濮阳专区的两县

新中国成立后,两县先是同属于平原省管辖,但是浚县归属安阳专区管辖,而滑县则属新乡专区。从此两县又开始了归属不同行政区域管辖的阶段。浚县于1958年属新乡专区,1962年属安阳专区,1969年属安阳地区,1983年属安阳市,1987年改属鹤壁市;滑县于1952年属河南省濮阳专区,1954年属安阳专区,1969年属安阳地区,1983年属濮阳市,1986年改属安阳市。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