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涉及到哲学、生物、科学等多个领域,长期以来,并没有一个能被大众认可的准确答案。但是,随着鸡蛋化石被发现,以及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其他国家科学组织的共同调查研究,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科学解释。 ![]() 所谓的鸡蛋化石,指的是在贵州瓮安发现的一种多细胞生物——“笼脊球”化石,它来自于6.1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整体而言,“笼脊球”呈现出的是一个笼状的球形结构,直径不超过1毫米。通过先进的数码技术,科学家发现,它是由笼状外观与内部实心形态构成的物质,这一点在瓮安发现的生物群中非常罕见。 其中,外部的笼状是中空结构,由较小的细胞与组织构成、分支与放射状的细胞链隔开。此外,研究人员观察样本细胞后发现,除了晶状体阶段,该细胞的总体积会增加,但是单个细胞的平均体积几乎没有变化。科学家推测这是在细胞分裂时发生的,并认为“笼脊球”这种多细胞生物揭示了从单细胞走向多细胞的生命过程。 ![]() “笼脊球”化石与动物胚胎的关系 此前,巴塞罗那生物学家曾对鱼孢子虫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这种寄生虫会通过膨胀、复制DNA片段的方式发育成128个新细胞,并在分裂之前就在簇内移动,且作为单个细胞游走。 与此综合对比后,科学家认为“笼脊球”的细胞排列与鱼孢子虫、动物胚胎的囊胚腔,具有相似的“胚胎发育”过程,而这是动物胚胎独有的发育机制。 ![]() (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 此番对“笼脊球”的研究,间接表明在真正的动物出现之前,可能就已有生命迈向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中科院副研究员殷宗军指出,“笼脊球”奠定了生物学基础,是单细胞与多细胞动物祖先的共同桥梁。 从这个角度看,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答案是先有蛋(笼脊球多细胞生物),再有鸡(进化的动物),最后是鸡生鸡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