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话葫芦

 天下掌故 2022-06-02 发布于内蒙古

                          端午节话葫芦

                           —牛忠仁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为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杀而流传下来的节日,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为什么又与葫芦有关联呢?在古代先人们认为每年的五月为“恶”月,五月的南方天气已是十分的炎热,雨水大增山洪频发而无防,人们为了求生,便利用天然生长的葫芦绑在身上险中求生,这时的葫芦起救生作用,被称为“腰舟”。

       古人又将五月称为“毒月”,即是五毒(蛇、蝎、蟾蜍、蜈蚣和壁虎)出洞的季节,将其收纳葫芦之中,起到祛病化煞辟邪驱瘟之作用。

      “葫芦”二字的谐音有“福、禄”之意,葫芦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寓意子孙万代兴旺发达。葫芦“把”酷似“老寿星、佘太君”手持的“龙头拐杖“,故又具“长寿”之意,所以又将葫芦视为“福、禄、寿”的象征。

       葫芦又有装药之用,“老寿星、济公、太上老君”等诸仙身不离内装有灵丹妙药的葫芦,该药可治百病,甚至能有起死回生之功效。葫芦还是“阴阳八卦”的道家至宝,是“医、卜”的工具,彰显家庭风水之物。

       由于葫芦有以上诸多美好的寓意和功能,上千年来中国人便对葫芦产生了崇拜,逐步演变成了吉祥物,形成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悬挂葫芦的习俗。

         葫芦虽小藏天下,伴随诸仙百姓华夏欢。

         中华传统千载传,白石不画葫芦此生难。

         恭祝各位及家人们端午节安康!





     牛忠仁,满族,生于赤峰,祖籍河北承德,赤峰市政协退休。


天下掌故           —天下掌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