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出现酸、麻、胀、痛、痒?中医古方有奇效!

 文香阁 2022-06-02 发布于河北

我们经常会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例如疼、痛、痒、酸、胀、麻、痒、乏等,到医院检查的时候,还查不出什么问题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适感觉呢?

图片

1、麻:通常我们的胳膊、腿被长时间压过之后,老百姓常说压的不过血了,肢体就会出现麻麻的感觉,这表明麻就是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很多心脑血管病的人,很容易产生肢体麻木,也主要是血管内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2、木:很多人在马桶上坐的时间太长了,刚开始是麻,后来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3、酸:我们身体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对吧?还有就是我们走时间长了或者跑步后,腿也很容易酸,而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造血,所以,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供应不够。

4、胀:经常会听到一句话“被气的鼓鼓的”,这个“鼓”就是我们所说的胀,它经常会是外观看不到的情况,因为气就是看不到的,就像吹气球一样,如果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会胀,此类人一般爱生气。

5、痛: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经络不通,血瘀堵了。

6、痒:什么情况下人体会痒呢?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说明气血在通达到伤口时,受到一定的阻碍,人体就像有小虫子爬过来一样,就会感觉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有的人后背也经常会痒,这种痒其实是人体的阳气在往外顶体内的湿。在顶的过程中,由于人体的经络不是很畅通,因此,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会痒。抓挠之后表面的经络暂时疏通,痒也就会缓解,但是不解决根本问题。

7、乏:我们总说这一天可真乏啊,这种乏多是自己身体内在的一种感觉,身体打不起精神来,这与我们气血不足有关,气血不足以支撑我们的身体,反应出来就是乏累。

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出现这些不适症状,基本都与气血不畅、经络不通有关。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为气的载体,气为无形之质必定依赖载体运行,血的运行也必然依靠气的温煦推动,当气虚推动无力或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时,则血出现瘀滞,结成块时,又必然阻碍气的运行。如此反复,瘀血阻络,脉道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图片

所以,几千年来,中医治病、防病的根本就是补气血、通经络。把气的升降浮沉理顺了,病也就不药而愈了。

图片

针对这些症状,中医有一个古方可以全部解决,那就是补阳还五汤。

此方出自清代著名的医学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七药组成,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 “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虽然原方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但根据其益气活血通络功效,广泛用于临床难治之症,常获良效。

图片

补阳还五汤方解

  • 君药---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 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 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也是佐药,善于活血通络,能够有助于将黄芪的气向全身经络散布,同时也有助于消除阻塞经络的瘀血。

  •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图片

之前我们讲了,人身体出现酸、麻、胀、痛、痒、乏,不外乎气虚血瘀,瘀血阻滞经络所致,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具有补脾益肺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气血的化生,所以使用大剂量的黄芪来补气,配上少量活血化瘀止痛之品,使血气通畅,经络畅通无阻。

图片

使用注意:

  • 1)本方证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以正气亏虚为主,原书称为'因虚致瘀’,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4两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 2)使用时,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脉缓弱者为宜。

  • 3)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在治疗中风时,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 4)高血压患者可用,但正气未虚者慎用,阴虚阳亢,或阴虚血热,或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图片

临床上难治之证,总是患病时间长,缠绵难愈,势必久而耗气,气虚则血瘀,因而应用补阳还五汤,药证相符而获效显著。但使用本方时应注意辨证准确,如属病实,如脉实而有力,舌头颜色是红的,苔又黄腻,一派上火的症状,则非本方所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