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逢在美食和文字中

 巴瓦玛依图书馆 2022-06-02 发布于云南

伴随着丰富的烹饪经历,还有那些难以忘怀的相遇。没有美好的陪伴,再好的大餐也会黯然失色......

文/(法)奕夫Yves

不知为什么,虽然在一个西方国家出生长大,我心里却向来就没有一种归属感。相反,倒是东方——印度和中国,从童年起就成为一种遥远却执著的呼唤,因此,对于东方文化的热爱和信仰,便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我爱这种不受物质欲望干扰的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更热爱他们从心底而来的善良、友好和热情。当回到中国的那一天越来越近的时候,这番思考更是时不时地占据我的脑海。

在两年多滞留印度的时光中,我有充分的时间来反思我生活中的选择,我找不到比现在北京的家更适合我的了。我对闲适、富有和繁华的生活从来就没有渴望,因为人生中还有远比这些更重要的事情值得我去思虑。

图片

2011年,定居北京之后,我不仅去了很多大城市,而且也拜访了很多小镇和乡村,为的是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之心”。我遇见过很多痴迷于消费主义的人,同时也见到了更多青睐“简朴生活、高尚思想”的朋友。我渐渐地走进儒家和佛教的文化与传统之中,并发现其核心在很大程度上也同样反映在古印度的韦陀观念中。

在所有这些丰富多彩、迥然相异的生活方式中,我发现了一个最突出的共性元素,那就是——饮食。中国人爱美食,只要有机会,哪管何时何地。于是,我的注意力渐渐聚焦在两个重要的领域上了:烹饪和写作。

图片

落脚北京后不久,一家高端杂志的策划主编成为了我的朋友,于是开始邀请我参加一些主题沙龙,参加者大部分是企业家,他们非常成功富有,但忙碌的工作却剥夺了他们和家人哪怕共享一顿晚餐的机会,于是我亲自下厨做饭并和他们一起品尝和交流。

有一回活动,主题叫“人生就是一场盛宴”,那次我用青椒、豌豆、腰果以及特色香料做了印度花色米饭,配上细腻柔润的豆汤及什锦菜,新鲜牛奶现做的奶酪,还有缤纷田园沙拉。用餐完毕后,我弹奏起古老的印度小风琴,用梵文唱起曼陀颂歌。在座的都非常惊奇,因为他们平生从来没有人请他们参加过这样的“饭局”。

我告诉他们,虽然人们可以尝遍山珍海味,但却忽略了家里那张充满了爱的餐桌,所以人才会不快乐,没有什么美味可以比得上自己的家人用爱做的饭菜。他们很吃惊也很欣喜,似乎还没有人如此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们这一点,尤其是这番话来自不同文化中的一位观察者。

图片
图片

还有那次在798举行的“设计师论坛之夜”也同样令人难忘。那一次,我们分三个时间段准备了三种异域小食:奶酪串蘸酸青瓜酱,纯素牧羊人派和澳纽燕麦曲奇,就如同三段插曲,点缀在其间。对于这群热衷于时尚和创意的年轻人而言,这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他们从未想到素食可以如此有趣而诱人。

在中国,我有过很多精彩的邂逅和各种各样的烹饪奇遇,每回面对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从厨房的设施、食材的种类到受众的反应。每到此时,《博伽梵歌》的智慧总能给予我巨大的精神支持,使我尽心尽力却又不执着于结果。

有时火焰太猛,有时灶台不足,有时食材不够标准,有时物料缺失,但无论发生什么,我总能不负众望,如同神助,正是这份努力赢来了人们的敬慕。我能不远千里,给予他们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就为了这个,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经常对自己说:“这不是参加电视大赛,不是为了得奖出名。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触动人们的心弦。”

图片

餐后甜点

在西安,我们接受了一个特别的挑战,帮助一位朋友在一条热闹的美食街上开设一家西式和印式素餐厅。我们买了一台披萨机,郊外的一家天然奶场每天送来鲜奶,我们用它制作冰淇淋和酸奶酪。炎炎夏日,厨房又拥挤又闷热,但好奇的客人们还是源源不断地赶来尝试这番新体验。吃惯了辣味的年轻人开始对印式炸蔬菜、咖喱蔬饺和芒果奶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别样的音乐更增添了异域风情。

不久,当时北京最大的一家素食自助餐厅发出了邀请,请我们举行一场“国际素食之旅”。那次自助餐,我做了世界各地的特色菜肴共十四种。餐桌上的好奇心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那些闻所未闻的菜名、迥然相异的色香味上了,更多的是对厨师传达的讯息和精神理念的探询。

我们受邀前往深圳一家高端素食餐厅,我们看到这里有一流的专业厨房设施、新鲜的食材和优雅的环境,但是店主还是不甚满意。对她而言,厨艺中传达的诚挚和食物本身的味道还不如精致悦目的摆盘效果来得重要,这不禁让我们对食物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食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图片

伴随着丰富的烹饪经历,还有那些难以忘怀的相遇。没有美好的陪伴,再好的大餐也会黯然失色,一天中最愉悦的时光莫过于和善良友好的人围桌而坐,尽享一餐赏心悦目的纯善美食。于是,我们在各地开办了一系列的讲座和素食文化工坊,这些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亮点。

我们见过许多欢笑,也见过许多泪水,我们一同冥想沉思,也一同经历惊喜和满足。那些笑声就像医治心灵和精神的最佳良方,而我们在教室、厨房和院子里度过的那些时光则像几缕阳光,照进了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些暗淡的日子,让我们在最平凡的人事物中去品味幸福。烹饪如同中国书法,需要一种凝神静气的专注和全力以赴的真诚。

当然,做饭这件事也需要幽默和笑声来平衡,因为在厨房里一连站上好几个小时确实是对体能的挑战,尤其还得遵守我提出的黄金法则:只要在厨房就不能吃东西,烹饪的过程中不能用舌头来品尝,一切凭感觉完成,因为我们得先把做好的食物以感恩之心供奉给大自然母亲,然后再享用,因为是她赐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一切。

图片

一位周游世界的法国人,在印度的灵性文化里汲取了知识和对生活的洞察,抱着开启一个灵性素食新世界的强烈愿望,这一切都使得我们的素食烹饪工坊变成了一次又一次意趣盎然的相遇。三天的时间有些短暂,还不足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但是通过这些被爱点缀了的交流,种子已经播下,而这条纽带会永远延续。

他们来自中国各地,每个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他们的人生旅程中往往伴随着沉浮、困惑和痛苦,当然也有许多快乐和幸福可以分享。每个人都在寻觅心中的答案和慰籍。这时,古老的经典《博伽梵歌》(Bhagavad-gita,点击书名了解) 中的智慧总能象芬芳的莲花一般,驱散困惑的迷雾。

图片

从1976年我第一次来到印度的那一天开始,这部充满灵性智慧的经典就一直伴随着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在课堂上,我们会探索关于自我常被忽略甚至全无觉知的那部分,素食以及制作健康营养、满怀爱心的食物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这是对小我的舍弃,对高尚自我的奉献,而大多数厨师的生活中最容易缺失的一味香料便是——爱。

如何从无肉不欢转向洁净而善性的饮食习惯并进而创造灵性的食物?借助灵性教育鼓励人们素食,这就是我的目标。有的学生很快便放弃了肉食,有的逐渐转变为素食,还有的虽有愿望但依然缺乏勇气和决心。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确信一点:素食中拥有身心健康所需的一切营养,这些素食工作坊成为他们探索人生新旅程的起点。

总之,等到大家的生活恢复正常后,我依然期待着重启这些素食文化和烹饪课,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只要地方合适。期待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在各具风格的优美场地里,继续这样的工作坊,再度分享一个个珍贵的瞬间——学习、沉思、歌唱,共享一个厨房、一张餐桌、一餐美食。

生活所赐予的一切本不该由我据为己有,而应不断地给予和分享,这一点我了然于心。从前,一位师父把一个竹篮交给弟子,让他去井中打水。听话的弟子便来来回回,做着“无用功”,每回都提着滴水不剩的篮子回来。然而他没有注意到,篮子里的水虽漏了一路,却全都滋养了沿路的土壤,不久之后,这条路便成了鲜花盛开的花园。我希望我的生命也是如此。愿我的心能盛满爱之水,让这些爱漏洒在我所到之处,帮助我周围的人在物质生活的沙漠中获得解渴的瞬间。

图片

正如我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灵性素食文化的分享中,同样,我也将另一半精力投入到了写作之中。《爱的作料》这本书,体量不大但内容却很丰富充实。同时,我还有其他的作品在孕育之中,腹中的宝宝正迫不及待地等待降生。

即将诞生的是一部我期待已久的小说,不久之后将来到你们的手中。这本书始于我在澳洲的家,当时我在构思一个故事,想呈现一个年轻人在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人生阶段中所面对的一切。故事中融入了我个人的经历和思索,为了创造这个主人公,我深入地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十八岁时,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了充满爱的家和魅力都市巴黎,如同自我流放一般,投入了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在多年的环游世界之后,我积累了许多难忘的冒险经历和奇遇。不过,这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旅行故事。这本书将带着读者你们,踏上一条不同的旅程。那外在的漂泊寻觅之路将与内在的漫漫心路历程交织在一起,掀起你心海的波澜,或许,它会重新定义你曾经建立的生命基石。

亲爱的朋友,期待与你的相遇或者重逢,也许是面对面,也许是在书页中……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