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海经济观察】紧张的粮食

 蓝海思享汇 2022-06-02 发布于北京

作者:沈奇  杨政

1

粮食危机扩大,国际粮食高位徘徊


2022年5月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创二战结束以来历史新高。

进入2022年,这一情况进一步加剧,这使得国际粮价2022年持续走高,目前依然高位运行。3月8日,芝加哥小麦创历史最高1363.5美分/蒲式耳;芝加哥玉米在4月29日达到2013年以来最高价824.5美分/蒲式耳;CBOT大豆在2月24日达到1759.25美分/蒲式耳,是2012年10月以来的新高。目前,小麦、玉米、大豆仍在高位徘徊。

2

供给端仍在削弱


作为俄乌冲突的主角,俄罗斯农业遭到经济制裁,乌克兰的农业则是直接受到战争的破坏。5月18日,乌克兰农业政策与粮食部长索利斯基在表示,今年乌克兰的粮食产量有可能下降50%(下图为2016-2020年乌克兰分省小麦产量占比,绝大多数位于东南部)。

与此同时,受拉尼娜现象影响,美国出现严重的干旱,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截止5月17日,12%的大豆种植面积、23%的玉米种植面积受到旱灾影响,截至5月22日当周,美国春小麦播种率为49%,去年同期为93%,五年均值为83%。美国春小麦出苗率为29%,去年同期为63%,五年均值为50%。位于南美的巴西与阿根廷自去年以来也饱受干旱困扰,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下滑。

此外,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发布的消息,截至5月28日,包括阿根廷(豆油豆粕)、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摩洛哥、土耳其、匈牙利在内,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或农牧产品的出口限制令,品类包括小麦、玉米、面粉、西红柿、植物油、豆类等。

3

粮食与通胀


粮价的持续维持高位使得很多地区通胀率不断升高,其中非发达经济体尤甚。

根据高盛的一项研究,食品和饮料价格上涨对总体通胀CPI贡献最大的是CEEMEA(中欧和东欧、中东和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其后是亚洲新兴经济体(不包括中国),之后是发达经济体,最后是中国。相较大多新兴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受影响较小,但也是1996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而土耳其和俄罗斯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

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东南亚的食品和饮料通胀明显低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中国最低,而土耳其的食品和饮料年通胀率高达89%,这也助推土耳其进入恶性通胀,据土耳其统计局数据,4 月份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 69.97%。

4

国内粮食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2020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为历史新高。另外,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亿吨,相当于我国产量的24%,同样是新高。按此计算,粮食对外依存度约为19.4%。不过,由于中国有着较其他国家更高的粮食储备比例,因此中国不太会发生绝对意义上的粮食供应短缺。

根据wind数据显示,中国的小麦、玉米作为主粮对外依存度并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了84.33%,而玉米的需求量在快速攀升,对外依存度也在提高。

国内面对的问题主要是结构上的,肉类消费近年来快速提升,与此同时,粮食作物用于饲料的需求大幅提升,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计,2021/22年度,我国饲料用粮(包括进口)将达到2.94亿吨,而口粮消费是2亿吨,饲料用粮较口粮更多,此外还涉及到工业用粮,这都是导致我国大豆、玉米消费量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

除大豆玉米外,小麦也逐渐开始用于饲料,近期河南某地小麦即将成熟之时被提前收割当做青贮饲料,正是这种“人畜争粮“ 的局面的体现。青贮小麦每亩1500元的价格也较籽粒小麦对农民来说更有吸引力,为防止此类现象扩大化影响口粮安全,农业农村部开始禁止此类行为,但这也暴露出青贮饲料供应保障有待提升

5、受到俄乌冲突、新冠疫情、拉尼娜现象多重打击,全球粮食面对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形式,粮价长期维持高位,并且供给端并没有看到缓解的趋势

粮价的高耸危害最深的是非发达经济体,高企的通胀让这些本就发展落后的国家与地区面对生存压力,极易引发局部动荡的局面。

对国内来说,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很难发生,但粮食供应的成本上升仍可能会导致结构性的通胀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未来粮食安全问题,更需要从口粮、饲用、工业用粮之间的平衡出发考虑。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