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5年,陕西女孩寄140元给新疆大叔治病,祖孙三代寻找恩人53年

 潮大叔 2022-06-02 发布于湖北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句话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可在新疆有个家庭,祖孙三代53年间跨越千山万水,只为找到当年在火车上一面之缘的“军衣女孩”。

文章图片1

他们将女孩所做的一切清楚地写进日记本里......

车厢内的1个动作、感情真挚的15封书信、偷偷寄来的140元钱,都是女孩在他们心中种下的“希望之树”。

经过岁月洗礼,双方容颜都发生变化,他们还能如愿找到女孩吗?

翻开一页页泛黄的纸,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感人故事跃然纸上......

火车上的初次见面

这个家庭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一个小村庄里。

1960年,16岁的艾外都·阿不都跟随父亲阿不都·卡斯木下田干活时,发现其小腿肿胀,还起了很多小红点。

他怀疑是被田间毒虫咬伤,连忙让父亲回家休息。

然而,艾外都·阿不都的话非但没引起父亲的重视,反倒被数落了一顿:

“男子汉大丈夫,哪来这么娇气!”

眼见父亲不听劝,艾外都·阿不都只能作罢。

文章图片2

后来,父子俩还是照常下田、外出卖货。

看着腿部情况并未影响父亲的日常生活和劳作,艾外都·阿不都也慢慢安心下来。

时间很快来到1964年。

反常的是,通过留心观察,艾外都·阿不都发现父亲的腿4年来没有一点好转。

那些红点逐渐凸起变成肉瘤,甚至开始影响父亲正常走路了。

在无数个夜晚,艾外都·阿不都听见父亲躺在床上来回翻身的动静,有时还会伴随着呻吟声。

文章图片3

只不过每次他去问父亲,却都得到一个回答:“没事。”

无奈之下,艾外都·阿不都偷偷找到母亲。

这一问才得知,父亲的健康状态每况愈下,经常失眠、四肢乏力。

夫妻二人私底下也去乡里卫生所检查过,但当地卫生条件有限,医生根本没见过这种情况。

艾外都·阿不都彻底意识到事情不简单。

他辞掉手中的工作,决心带父亲去哈密市区里的大医院看病。

这个想法虽好,但也面临一个大的难题:路费哪来呢?

文章图片4

家里根本拿不出闲钱看病,好在当时实行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艾外都·阿不都找到生产队申请救助费。

拿着队里批下来的30块钱,父子二人急忙到火车站,前往离家30公里远的哈密市区。

令艾外都·阿不都意想不到的是,父亲的病因就连哈密市区医院也无法查出。

医生给出的建议是让他们去新疆乌鲁木齐的大医院再做进一步检查。

文章图片5

这个结论着实给艾外都·阿不都一道晴天霹雳。

他低头坐在医院大厅的长椅上,双手使劲地挠着脑袋。

瞬时,自责、难过、担忧各种情绪涌上心头,任凭他抠破脑袋都无济于事。

偏偏在这时,命运又给艾外都·阿不都沉重一击。

因为来回颠簸,父亲的病突然恶化,已经无法站立和端坐,只能平躺。

他掏了掏口袋里的钱,不得不选择回家从长计议。

文章图片6

上了火车,艾外都·阿不都将被褥铺在两个车厢连接处。

父亲仅在这个位置能躺平,同时,还不影响其他乘客。

只不过,火车上来来往往的人不在少数,而每一位路过的乘客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

有人好奇,有人同情,也有人会下意识捂住口鼻,透露出恐惧的神情......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退场”方式,那就是小碎步跑走。

文章图片7

其实,艾外都·阿不都能理解大家的反应。

毕竟这个病在当年是几乎无人知晓的怪病,不敢停留自然也是人之常情。

就这样,在各种目光下,父子俩别扭地在过道待了半小时左右,随后被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吸引。

只见一个身穿军大衣、戴军帽的人朝两人跑来。

在没看清其面容之前,艾外都·阿不都单纯认为,这人也是听到车厢里的议论后,来看稀奇的。

文章图片8

万万没想到,这人径直跑到艾外都·阿不都父亲身边,毫不犹豫地蹲下并握住其手臂,轻轻地抚摸了他的肉瘤。

在如此近的距离下,艾外都·阿不都看清这人面容,是一个善良天真的年轻女孩,她的眼里流露出的是全是担心。

这时,艾外都·阿不都耳朵里传来今天的第一句问候声:“你们从哪里来,准备去哪里?”

温柔的话语让艾外都·阿不都惊喜之余,十分感动,便告诉女孩二人的遭遇。

听完,女孩的眼神突然变得很坚定,她紧紧握住两人的手,一字一句有力的说道:

“去乌鲁木齐军区医院一定可以治好!千万不要耽误!你们方便给我一个通讯地址吗?我给你们写信,到了乌鲁木齐,记得来找我!”

文章图片9

艾外都·阿不都心里不禁涌上一股暖流,他从未想过陌生人的鼓励能有这么大的作用,之前的无力感都荡然无存。于是,开始跟她愉快地交流起来。

也是在聊天中得知女孩名叫王香莲,是一名西安军医大学的学生。正值寒假,回乌鲁木齐探亲。

文章图片10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没聊几句就到分别的时刻。

在王香莲的帮助下,父子俩顺利下车。

“乌鲁木齐见!”王香莲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整个站台。

多年后回忆起来,艾外都·阿不都仍记得说这句话时,她的脸上洋溢着期盼的笑容。

只是那个时候,艾外都·阿不都全当客套话并未在意。

出于礼貌,他朝王香莲微笑着点头示意,也当作告别这段短暂但愉快的经历。

文章图片11

艰难的书信联系

正当一家人为阿不都·卡斯木的病犯愁之际,一周后他们意外收到一封从乌鲁木齐寄来的信。

艾外都·阿不都怀着一半期待、一半紧张的心情拆开信封,小心翼翼取出信纸,上面工工整整写着一句话:

“我去乌鲁木齐打听过,你们没来吗?是还没准备好吗?”

艾外都·阿不都立马反应过来寄信的人就是火车上的那个女孩。

他做梦也没想到,王香莲一诺千金,真的给家里写信。

可同时,他也陷入了纠结。

文章图片12

事实上,艾外都·阿不都没有告诉王香莲他们是由于家境贫困,拿不出钱去乌鲁木齐看病。

当面说不出口,文字也难以下笔。

思来想去,他只好以还在准备中为借口,善意欺瞒王香莲。

艾外都·阿不都的拖延竟没有换来王香莲的放弃,很快第二封信就寄来。

在信中王香莲告诉他,自己要回西安上学了。希望艾外都·阿不都早日带着父亲去治病,不要再耽误黄金救治期,还让他们记得到了医院把新地址给自己。

文章图片13

遗憾的是,王香莲记得提醒他们给新地址,但自己却忘了。

等到艾外都·阿不都想要回信时,已经不知该寄往何处。

虽然断了联系,但王香莲三番五次的关心和问候,让父子俩感动至极。

同样地,这让艾外都·阿不都认识到,一位非亲非故的女孩都对父亲的生命如此上心,作为儿子,难道不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全力救治父亲吗?

艾外都·阿不都放下脸面,开始找各路亲朋好友借钱。

不仅如此,他还给哈密政府写信说明情况。

文章图片14

最终,在筹集到350块后,他带着父亲和母亲,踏上去乌鲁木齐的求医路。

1965年3月15日,北京时间正午12点,三人来到火车站。

至于这个时间艾外都·阿不都为什么记得清清楚楚,是因为当时邮局与火车站相连。

趁着火车还没来时,他进到邮局。

刚一进门就发现有自己的信件,是一封从西安寄来的信。

艾外都·阿不都连忙拿着信跑到父母身边,告诉他们这一消息。

文章图片15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下这封信。你们去乌鲁木齐了吗?一切顺利吗?”

艾外都·阿不都刚念完,眼泪就止不住掉在信纸上弄花了上面的字迹,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更让一家人感激的是,这一次,信封里还夹着10元钱。

要知道,这在当时完全是一笔“巨款”,相当于成年人一周的工资,更何况王香莲还是一名学生。

文章图片16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王香莲的行动,让艾外都·阿不都和父亲都潸然泪下。

在600多公里、整整10个小时的行程中,一家人始终将王香莲挂在嘴边。

直到安顿下来,艾外都·阿不都火速给王香莲回信,告诉她,一家人已经到医院,请她放心。

后来,双方开始不间断地书信交流。

文章图片17

王香莲十分关心阿不都·卡斯木的治疗进展,有一次还让艾外都·阿不都把病历和治疗记录拍给她看。

信的最后,王香莲定会有一句鼓励他们的话,然后再附上10块、20块。

虽然每次金额不大,但前前后后加起来高达140元。

艾外都·阿不都一家人把王香莲当做恩人,更当做亲人。

正是在信中,阿不都·卡斯木认她做干女儿。

这也意味着,艾外都·阿不都从此多了一个姐姐。

文章图片18

这个姐姐光是写信慰问还不够,她动员自己在乌鲁木齐的亲戚隔三差五提着各种水果、点心去医院探望阿不都·卡斯木。

王香莲的加油鼓气让阿不都·卡斯木更有动力面对疾病。

很快,他的病情就有所好转,住院4个半月后就痊愈出院了。

本以为生活能够走上正轨,在一切风平浪静之时父子俩还与王香莲约定好,要去西安看望她。

可命运就是爱捉弄善良的人,1969年,阿不都·卡斯木病情复发。

文章图片19

幸亏当时家里条件有所好转,艾外都·阿不都又带着父亲去医疗条件更好的地方根治这个疾病。

第一时间,两人同时提出去西安。

在那里,除了治病,还能见到王香莲。

曲折的报恩之路

一下火车,父子二人先到王香莲实习过的西安陆军医院。

当他们走进问诊室的那一刻,突然所有医生和护士都起身相迎,一齐说道:

“阿不都·卡斯木大叔来了!”

文章图片20

随后更是有专人协助他们办理住院手续,带他们去病房。

虽然很好地解决了两人人生地不熟又语言不通的问题。

可这里的医生护士是怎么认识艾外都·阿不都和阿不都·卡斯木的呢?

艾外都·阿不都回过神,想到王香莲找自己要过父亲的病历,看来是在这个医院做过咨询。

王香莲又一次默默帮助他们,艾外都·阿不都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这位姐姐。

文章图片21

在安顿好父亲后,他前往王香莲的学校。

在不到半小时的车程中,艾外都·阿不都思考了很多......

王香莲是否还认识自己?见面后该说些什么?要怎么表示对她的感谢?

然而,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他满怀期待踏进校园,却垂头丧气走出来。

原来,艾外都·阿不都从老师口中得知,王香莲已经毕业且被分配到东北一家医院工作,具体的地址学校也不清楚。

这无疑是给父子两泼去一盆冷水。

文章图片22

还没等他们从失望中走出来,院方又告知他们,阿不都·卡斯木的病情需要一个X光机照射才能治好。

为了抓紧时间,医院决定不让他们在西安排队接受治疗,而是写一封介绍信,将他们介绍到当时在我国数一数二的上海华山医院。

文章图片23

的确,有了医院的介绍信,阿不都·卡斯木顺利住院、及时治疗。

他的这个“怪病”终于得到根除。

出院后,艾外都·阿不都带着父亲在上海旅游。期间还拍下了很多父亲面带笑容的照片。

可惜,这些照片没办法寄给王香莲,只能当做未了的心愿,全部珍藏起来。

回到哈密,一家人开始原有的生活。

至此,他们也再没收到过王香莲的来信,好似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一样。

文章图片24

艾外都·阿不都感到沮丧,但他知道,在王香莲心中父亲已然痊愈,中断联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就算道理都懂,他仍不愿将两家的缘分在这里画上一个遗憾的句号。

1981年,阿不都·卡斯木因心脏病去世。

临终前,他将家中所有人都叫到自己床边,拿出一个铁盒交给艾外都·阿不都,里面装着与王香莲来往的15封信,

文章图片25

“我在这世上没有别的留恋了,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我干女儿,没能当面感谢她。”

这又何曾不是艾外都·阿不都心中的遗憾呢!

他明白父亲和自己一样,从未忘记过王香莲。

他在父亲床边,一只手紧握父亲的手,一只手放在自己胸前,严肃认真地发誓,承诺父亲自己一定会找到姐姐。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艾外都·阿不都在处理完父亲后事后,便匆匆收拾行李,打算去东北一家一家医院的打听,直到找到为止。

文章图片26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父亲的去世,代表着艾外都·阿不都成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当时他的五个孩子都还小,必须留下来赚钱养家。

为了防止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逐渐忘记这件事,艾外都·阿不都就用写日记的方式,将与王香莲发生的所有事记录下来,然后装进那个铁盒中。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好不容易等孩子长大,能够自食其力,家里又再发事端。

他的妻子突然脑溢血致使半身瘫痪。

文章图片27

为了不打扰孩子自己的生活,艾外都·阿不都独自承担起照顾妻子的责任。

这一照顾就是12年的岁月,找王香莲的事情也无奈被搁置。

一直到2012年妻子去世,艾外都·阿不都才空闲下来,有机会找寻王香莲。

只是岁月不饶人,当时他已经68岁高龄。

可想而知,他的子女自然不愿意让他冒险去外地奔波找人。

“爸爸你放心,我们帮你找!我们找不到,还有下一代可以找!”

文章图片28

没曾想,找王香莲成为这个家庭的“传家宝”。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经过后辈们的帮忙,很快事情就有了进展。

2018年,互联网已经十分发达,有许多网站、节目等方式帮助市民寻亲。

于是,艾外都·阿不都的女儿决定放手一搏,将信息登记在网站上。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明智的。

通过网络,他们找到王香莲,还一起约定好时间在北京见面。

知道这个消息后的艾外都·阿不都欣喜若狂,提前好几天在家中准备礼物,每天祈祷时间能过得再快一点。

文章图片29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53年的寻恩,终于在此刻实现。

尽管距离两人上次见面已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尽管岁月在两人脸上留下苍老的痕迹,他们的步伐不再矫健,头发不再乌黑,口齿不再清晰;

但就一秒钟的对视,两人也能认出对方就是当年那个善良的姑娘、那个淳朴的小伙。

仿佛时间回到那年火车站,对视着约定再次见面。

文章图片30

两人一见面就紧紧相拥在一起,不约而同地说出:“姐姐/弟弟,我想你了!”

“弟弟,对不起,对不起。 ”

王香莲紧接着连连道歉。

原来,当年她被分配到辽宁锦西部队医院。

在赶往辽宁的路上,她的箱子丢了,全部家当都在里面,也包括艾外都·阿不都家的地址。

王香莲永远没料到,作为一名医学生应有的举动和作为一名中国人应有的同胞间关心,被艾外都·阿不都牢牢挂在心上,甚至是影响了他们三代人。

文章图片31

“姐姐,你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们家一生!你永远是我们家的恩人!”

艾外都·阿不都激动地留下泪水。

两人又一次抱在一起开始各种嘘寒问暖,从身体问到家庭,从年少问到当下......

他们互送礼物,然后纷纷拿出阿不都·卡斯木的照片。

王香莲紧握着手里一张完整的照片,看了看艾外都·阿不都手中的半张照片,打趣地说道:“弟弟,你还没我保存得好呢!”

听到这话,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就像是在家里兄妹之间的玩笑打闹。

文章图片32

而后的几天,王香莲带着艾外都·阿不都及其家人在北京游玩了三天,还去到一家照相馆拍下全家福。

最终,在火车站王香莲依依不舍地送他们离开,

“来年,哈密见!”

后记

事情圆满结束,长达53年的寻恩路终究迎来美好的结局。

都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这句话用在艾外都·阿不都和王香莲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文章图片33

更令人动容的是,在艾外都·阿不都送给王香莲的三件礼物中,有一副“两个石榴”图。

在新疆石榴代表团结,象征两个民族。

维吾尔族的花帽和围巾,代表给最尊重的人。

最后是一个毛主席头像的徽章。

我想这何尝不是在暗示着各族人民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呢。

一个善良,一个感恩,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对象,他们的精神是应该刻进我们骨子里的品质。

参考文献

《等着我---53年中三代人寻找恩人王香莲》

兵团日报《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重逢——艾外都·阿不都一家与王香莲的故事》

天山网《最好的安排 新疆哈密古稀老人53载寻找恩人终圆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