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逢秋暮露成霜--乡情紫云--王安全

 乡情紫云 2022-06-02 发布于贵州

乡情紫云(总第194期)

王安全

笔名:高原风。苗族,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理事。现在紫云自治县文联工作。曾发表过散文、小说,编写过中学语文助读丛书、志书、辞典、民俗专著、文艺类书籍十余本。

时逢秋暮露成霜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来临。正是风凉霜起,月冷霜重。
霜降,是由秋到冬的过渡,午热早晚冷,昼夜温差大。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有“霜降杀百草”之说。由于冷空气南下频繁,植物渐失生机,大地渐呈萧索,深秋景象明显。霜是因温差变化,由地面水气遇冷空气凝结而成,并非从天上降下。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霜降”≠“降霜”,两者不是同一概念。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温度降到霜点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而成的白色冰晶。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气象学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春季出现的最末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初霜到终霜期间称无霜期,“霜”通常纵贯秋、冬、春三季。

节气的七十二个物候,多是反映生物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唯霜降的三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教合一。

一候豺乃祭兽。反映了儒家的不忘本,心存敬畏。豺狼为冬藏而大量捕获猎物,吃不完的就摆放着,用人类的视角来年,就像在“祭兽”,即豺杀兽而陈之若祭。如同人丰向天献祭,以示回报并祈来年风调雨顺。孔子说:君子要畏天命,畏有德之人,畏圣人之言。祭天祈福是人与天的感应互动,是对天道规律的敬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敬畏一词似乎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从“人定胜天”到科学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到改造自然,如今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敬天命”最美的阐释。现在社会,有德之人被憨与傻掩盖,唯我独尊、唯我独大者比比皆是,几行打油诗即以李杜齐名自居,凑两捧水泥就是高楼大厦的奠基者。畏高官者众,畏圣人之言者寡,老子天下第一,我的地盘我作主,我的讲话即政策。凡此种种皆是——无知者无畏也。人须有敬畏之心。《菜根谭》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敬畏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存敬畏的人,行为上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人切断了与天地自然同气相应的联系,也就意味着被天地自然所抛弃。不忘本是记住从哪里来,以便明白向哪里去。懂敬畏才能跟大自然连为一体。知感恩才证明与他人、世界有着走心的连结。三者皆晓才是老子“天地并生、万物为一”的真意。

二候草木黄落。反映了道家知归根的人生减法。渐寒的气候,考量着大自然所有的生命,百草尽枯,秋叶翩飞。草木为保护自己,将多余的叶魂归泥土,以便度过严寒。悲秋,是向来对天时的感应,说明读出了那份凄凉和萧瑟。然而万物轮回是天道,走向凋零的同时也是孕育新生。一切经历,无论苦乐喜悲,都是前进与成长的资粮,本无须执念,更不必后悔。柳宗元有寓言:蝜蝂爬行时,每遇东西总抓来背着,即使越背越重,用尽全力也不停息,直到跌倒摔死于地。其实,人生为何是蝜蝂,有背负不尽的东西,懂得适可而止,知足常乐,善莫大焉。什么是道,《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做学问需要一点一滴积累,修道则要做减法,只有减到无欲、无知、无名、无为的境界,才能返璞归真。传说乾隆皇帝巡游江南,途径金山寺,问寺中高僧:“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高僧说:“只有两条船”。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高僧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之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为了各自利益而奔波,就是这个意思。”在这里,高僧阐释了司马迁的大智慧。人生就应该像霜降的草木,舍去那些不必要的追求和负担。

三候蜇虫咸俯。反映了佛家的懂蛰伏,但净本心。佛家认为烦恼是因为心量不够大。痛苦总是源于不合理的欲望。欲望越多,杂念和牵绊越多,烦恼也就越多。生命轮回,经历了春夏的热闹与繁华,冬天来临之际,蜂蝶不见踪迹,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无声地进入冬眠状态,告别外界的喧嚣。不仅蜇虫,世间万物都会循天道遵节律生活,为更好的重生而蛰伏。而人们却把一生当作短跑,只顾冲刺,舍不得适时停下来调整步伐。不如站在生命的长河中,把心量放大,听听仓央嘉措的规劝:“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中国古代哲学向来以静作为底色,其养生的基本方式不是生命在于运动,而是生命在于静止。蛰伏并非放弃,更非死去,乃休养蓄积,迎接未来。这需要等待和修炼。《管子》云:时则动,不时则静。这是霜降时的虫道,也是人生路的正道。天道阴阳,动静有时、厚积薄发,才最牢靠。《菜根谭》云: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天时之中有天意,物候之中接地气。

霜降三候,以朴素的道理蕴含天地人生,散发中华文化的智慧。霜降所得是要在轮转中沉静下来,关注自身的修行和悟道。而不是“搅得周天寒彻”,是要在懂得不忘本、知归根、懂蛰伏真谛的基础上,实现思想上的反思,认知上的改造,心灵上的内省。回到起点,拾起初心,简单而清澈,素朴而冷冽。不必沉浸于拥红叠翠,诗乐曼妙,莺歌燕舞的过去,也不必抱着春风相拂,夏花相伴,秋实相依终了,但可以重新编织和完善余下梦想的羽翼,让每一次飞翔都更接近山顶或天空。微笑向寒,从容向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