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紫云自治县宗地镇振兴乡村战略--乡情紫云--杨朴

 乡情紫云 2022-06-02 发布于贵州

乡情紫云(2021.第205期,总第432)

作者:杨朴

苗族,紫云自治县宗地镇人。紫云作协会员,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会员。(此文刊于安顺市《庆祝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浅谈紫云自治县宗地镇
振兴乡村战略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镇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后,如何巩固和提升这一美好生活现状,是宗地镇人迫在眉睫的问题。按照振兴乡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找出宗地镇的差距,实施一系列相关的措施来实现宗地人民美好的理想憧憬。根据宗地镇喀斯特地貌的自身条件,尽可能地使产业兴旺起来,带动和促进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长期就业,巩固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辅以打造宜居的生态,形成文明的乡风,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提升法律意识,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形态,就达到振兴乡村战略的目的。
宗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且山几乎垂直于地面,这边坡和那边坡可以喊话,地形窄,土少石多,大大地限制了宗地镇的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优势,宗地镇在紫云自治县是大乡镇之一,其人口众多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最多,必须多渠道创造产业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岗位,拓展增收渠道,巩固和提升人民来之不易的小康生活,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人民的生活来源收入问题。那么宗地镇究竟有哪些可以开发的产业,使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就业呢?
除了种植和养殖而外,似乎几乎找不出可以开发的产业了,但是只要认真思考,想尽办法,还是有其它产业可以开发的。宗地镇打若村打若组就有待开发的潜质,这个地方盛产“方块石”,石质特殊具有脆、软、容易开采打造产品特点,乡镇扶贫公司可以投资开采,或招商引资开采成地板砖、石碑、墙砖、石雕等多样化的砖石厂。原来政府招商引资欲开发过,但苦于缺水,没有开发成功。现在打若村的水源已经从水安坝的龙洞里引水至马雄坡,修建一个大水池储存起来,再压至各个组,水源已经不是问题,只待开发的决心。若开发成功,将是打若村人民最大的福祉,造福于打若人民,给打若人民创造就业岗位,增加收入。然后打造品牌,打好广告;“购买麻山腹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出来的产品,就等于直接扶贫。”这样一来,各个老板将大发善心,争相购买,大大地提高销售率,形成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宗地镇湾塘村湾塘组和下宗地组也盛产“方块石”,也有待开发的潜质。至于水源问题,等黄家湾水库引至宗地,国家投资上亿在龙木山兴修大储水池,再把水压到宗地镇附近的村组就解决了。湾塘村湾塘组和下宗地组的石头开发出来与打若村的有同等的效益,产业带动脱贫致富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个重要渠道。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期,把资源变资本,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要对乡村旅游做分析和预测,如果趋于饱和,要提前采取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点符合宗地镇振兴乡村旅游战略,宗地镇以格凸河景点和鼠场河景点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从格凸河景点出发坐船至鼠场河景点,再从鼠场河景点坐旅游车到宗地镇,在宗地镇羊寨打造杨排芳副营长反蒋革命武装的红色旅游景点(其事迹紫云自治县已有记载)。在歪寨村摆项厂组打造十二姊妹的红色革命英雄事迹(民国年间,战火烽烟四起,“摆项厂”这个偏僻的山旮旯并不寂寞。美女强人——人称“坐堂老爷李春凤”和“山歌六洋田福莲”,集结了12个美女姊妹盘踞在摆项厂,年龄在18至24周岁不等,个个配有手枪带刀,身手了得。传说“坐堂老爷李春风”是地下党,组织姊妹们与民国政府乡长曾国举作对,建立红色革命政权。但红军离开紫云后,渐渐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而解散嫁人。这些传说待有关部门考证、挖掘,然后宣传)。再坐旅游车到宗地镇打饶进入中洞景点,形成旅游连锁链,给宗地人民带来永恒的好处。

以旅游为纽带,辅以开发各种各样可以开展的活动,带动宗地镇经济发展。宗地镇是亚鲁王之乡,苗族亚鲁王的活动多得数不胜数,可以说亚鲁王的祭祀活动是个很大的博物馆。可以在宗地开展亚鲁王的“砍马活动”供游客观赏,单凭“砍马场景”就会勾引游客的思绪,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远古的亚鲁王时代,了解古代亚鲁王族群的野蛮和豪放,去揭开那神秘的历史面纱:“穿着长衫,戴着斗笠帽的'东郎’给马说唱,声音凄凄惨惨,歌调悲悲切切,时而高亢冲天,时而低垂落地,时而委婉哀伤,时而慷概激昂。交代走向天堂的路径,到哪里遇见险情,怎样走才能通过,一一叮嘱。提醒马要吃饱喝足才能有力气帮亡人驮运五谷杂粮到达目的地。于是向马嘴塞糯米饭和酒,此时马似乎听懂'东郎’交代的神圣使命,仰天长啸,大有’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英雄气概,还忍不住滴下几滴离别的泪水。然后'东郎’敬酒谢罪,唱的大意为:是苍天给予你的神圣使命,休要怪我无情无义,安心上路吧!把五谷杂粮捆绑在马背上离开了。到亲戚子女喂马的时候了,跟随吹唢呐和敲锣打鼓的先生绕马数圈,连续放鞭炮祝马一路顺风。亲戚离开后,接下来是穿着长衫,戴着斗笠帽,身挎长刀的五位或七位砍手威风十足,反背着手向天仰望请求赎罪,同时哼唱:啊…呜…啊…呜…啊…呜…此时此刻已经营造出杀气腾腾的气氛。砍手们大口喝酒,醉意朦胧,凶相毕露,扯出马刀向马颈砍去,终于惨不忍睹,马流着血和泪水随亡人驾鹤西归。在“营房”内演绎砍马的全过程,不必真砍,广告照片用真实的砍马场景吸引游客,引起游客的好奇心。收取门票,创造了20多个持续就业岗位,增加人民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提醒我们要毫不保留地传承非物质文化,打造具有民族特点的地域特色品牌和精品,走向市场,发展自我。以旅游业为支撑,就有机会向旅游者推荐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宗地是竹手工艺品之乡,竹手工艺品种类繁多;有簸箕、筛子、簸簸、饭箩、梭箕、斗笠、提篮……等等,大小不等,玲珑精美,任意选购,家庭厨房和客厅非常适用,用于客厅里摆放果实之类的东西,采购量大。还有民族服装也是一个值得开发摸索打造的品牌;苗族的“小编衣”花纹精美,图案清晰,宽松大套,种类繁多,穿起来风度翩翩,非常惹人喜爱。宗地镇的“小米酒”甜美可口,细细品味大有“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民间传统的风味小吃多得可爱……但缺少品牌包装,缺少广告效应。这就需要我们政府职能部门主动出击,为民分忧,广而告之。在打饶搬迁点、宗地、羊寨搬红色旅游景点、摆项厂红色旅游景点等开好门面,形成特产一条街的开放形式,精品摆放整齐,井然有序,大力推销乡土品牌,把乡土中国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游客购买最原始的竹工艺品、服装品、风味小吃,找到回归大自然,回归乡土的味道。

(“坐堂老爷”李春凤集结12姊妹居住过的屋居)

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实践家提出:“以文艺教育治愚,以卫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乱。”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利民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除了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育而外,我们对人民的教育很少,甚至没有落实。过去我们对人民的教育叫做“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现在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不需要“扫除文盲”了。但“法盲”“卫生盲”“道德盲”“秩序盲”“友善盲、互助盲、防拐、防骗、防毒、防赌”在人民的现实生活当中仍然横行霸道,我们有必要在人民群众中扫除“法盲”“卫生盲”“道德盲”“秩序盲”“友善盲”“互助盲”的工作,开展“防拐”“防骗”“防毒”“防赌”的培训工作。请相关专家学者著作一本书,基本内容是:基本法律常识、基本卫生常识、基本道德常识、基本秩序常识、基本友善常识、基本互助常识、预防拐卖常识、预防受骗常识、预防吸毒常识、预防赌博常识等等。把《书》下发到工厂、菜场、养殖场、矿场、种植场、村庄等地的农民手中,这些地方都是青壮年打工生活的场所,方便集中起来,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提升素质学习。安排老师或青年志愿者到点,利用工作之余教学,有条件的工厂、菜场、养殖场、矿场等政府明文规定必须完成这方面知识培训才能上岗,政府职能部门定期检查完成情况即可。普及法制、道德知识,让人人尊老爱幼、懂法、守法,讲究卫生,明理知耻,崇德向善。营造安定团结、和谐友善、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为建成小康社会弹唱优美的社会旋律。

(杨排芳副营长居住过的堡垒)

“家乡美不美,关键看口碑。”各级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发挥村民组的主人翁精神。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龙头带。”驻村第一书记必须要有安居思危,以时俱进的奉献精神,为群众着想。规划好各村、各组的活动场所,绿化好各村组的硬化道旁和房前屋后绿化带,并且清除垃圾,观注环境卫生。让人进入村寨有一种舒适优美的感觉。在这方面的工作宗地镇实施得不够全面,可以说还有待加强。要加大投入,要抓住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采取政府出绿化苗、出砖、沙和水泥,驻村干部规划,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做成简易绿化带框架,种上绿化苗。建设好生态宜居,绘制出宏伟的蓝图,把工作落到实处,用3至4年的时间完成农村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建设。在美化、绿化地带修建图书亭,摆放人民关切的书,摆放《人民日报》《安顺日报》《农民报》等等,让广大人民在休闲时读书、看报,了解时事,增强素质。使人民在享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享受精神方面的条件,实现人文与景观合一的境界。这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群众势必踊跃参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使青山绿水看得见摸得着,让广大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和优越感及幸福感。

以农业,旅游业,产业一体化发展构建资金整合,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挖掘乡村收入潜力,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永远脱贫奔小康,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才是硬道理。这一点事关宗地镇全面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大计,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马虎。实施振兴乡村战略需要人才,要有一批扎根山村,热爱山村的人才队伍,这个问题国家已经实行乡村工作人员的“补贴”制度,把乡村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不同程度相应得到不同“补贴”。这是很好的鼓励人才向往农村政策,但“补贴”的名目繁多,我觉得力度不够或补贴方式不对。要加大乡村“补贴”力度,改良乡村“补贴”方式。让在城市的工作人员争取来农村工作,在农村工作的不想走,要请得进来,留得住,干起工作个个卖力,人人尽职尽责。

总之,实施振兴乡村战略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振兴乡村之路,要关注“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用产业、旅游业一体化的实施和协调来带动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使农村得到全面发展,缩短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使农民得到实惠,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农民有获得感和优越感;使农业得到规范化和规模化稳步发展,大量的农民工到旅游业和产业岗位就业,丢下的荒地承包给个人发展有规模的种植,反过来又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带来循环的经济效益。要加强农村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必要政府出资在每个村组安装2-3个摄像头,保一方平安,确保乡村出现太平和谐景象。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机制,化解农村矛盾突出问题,实现小康生活条件下国泰民安的盛世蓝图。实现振兴乡村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憧憬;让人民在生活中获得自信感、安康感、美满感、幸福感、和谐感、安全感。从而使人民对国家,对共产党产生一种热爱之心、亲近之心、崇拜之心、拥护之心。实现军民大团结和民族大团结,大家拧成一股绳的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让中国大地绽放出幸福的色彩。

主办:紫云自治县作家协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