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紫云(2021.第233期,总第460) 改革开放40年征文 幸福在日子里绽开了花 余 惠 每天吃完晚饭,母亲都要出门散步,与同她相同年纪的老太太们坐在一起聊家常、对日子忆苦思甜。每当这个时候,老太太们脸上总是笑开了花,脸上凸凹起伏的沟壑在笑容里更深更沉,咧开的嘴露出已渐渐稀疏的门牙。她们总是抢着话题,有的甚至不管别人是否在听,仍然滔滔不绝;有的你说东她答西,一副认真的模样。她们嘴上时常“埋怨”着生活,今天这个菜吃厌了,明天换个花样;哪家铺子又出了新衣,明天约起去看看。你别看这些老太太些年纪大了,爱美仍是女人的天性,虽然老了,也要穿得漂漂亮亮的。她们“埋怨”着为儿女付出太多,总嫌儿女太忙。可儿女们虽然忙,却是生活稳定和富足的来源。她们更多的“埋怨”里堆满了幸福的生活。当然,老太太们除了谈家庭外,谈得更多的是时代的变迁,她们总是回忆从前饿饭年代,哪一样野菜怎么做充饥最好;谈现在的日子,孩儿们总是在饭桌上挑剔食物,这样不合口味,那样不想吃;她们也谈如何把身体养得好好的,多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在保养身体上总是舍得大把的花钱,今天这样营养品,明天那样保健品的,令人眼花缭乱。 母亲生下了我们几姊妹。在我已经有了记忆的时候,整个社会物质贫乏。人们的生活物资除了国营企业供应外,市场上没有货物的流通,偶尔人们在街上偷偷倒卖货物,如被发现则会没收,并被抓来批斗或进局子,说是什么割资本主义尾巴。那个时候买米需要购粮证、买油买肉需要粮票、买布需要布票,煤油票、糖票、豆腐票、肥皂票等等,以票购买生活物资,几乎全城的人都生活在一个水平线上,没有特别富裕的。每一家日子都精打细算,吃了上顿,谋划下顿。母亲在生产队劳动,四个孩子与母亲一起记工分。由于母亲一个劳动力记五个人的工分,还要补贴粮款来计算,才能获得每天极少的劳动报酬。父亲在集体企业里干活,领取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记得那时,家里的饭甑里每天都是黄色的包谷饭,包谷饭中间有一个窝,盛上一团白花花的软和的香喷喷的大米饭。那米饭是为爷爷奶奶和爱生病的大哥准备的,我们是得不到吃的,基本上要过年或过节的时候,才能饱餐一顿大米饭。偶尔,爷爷奶奶或大哥给我们吃上一口,那一天仿佛都是幸福和快乐的。于是我们就天天盼着过年或过节。那时心想,要是天天能过年或过节该有多好。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家里的生活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变化。母亲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虽然分得了土地,但从小在曾经经商家庭里长大的母亲,时常听幺外公谈起以前家里的生意经,心里对经商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并没有全靠土地吃饭,只有在农忙季节才能在田间地头看见母亲劳作的身影。农闲时,母亲则扛上了称开始赶集,从乡下的集市里收购农产品再转到县城里卖,从中赚取差价,从而得到更多的收入,逐步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长大后,才知道那个时候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可以自由的经商,社会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更多的人放开了束缚手脚的链条,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尽情的遨游,一展风彩。 随着我们渐渐的长大,也各自成家立业,母亲停止了饮食生意,安享晚年。每天早上除了下雨不出门外,必到森林公园打太极拳,晚饭后必到紫云宾馆门口的喷水池旁与其他老太太们聊家常,必在晚7点以前赶回家里,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和海峡两岸。有时,我总是打趣母亲,说她比我们还关心国家大事。母亲总是说:“儿呀,我们这把年纪了,不图什么,就图能有好光景,我们能多享享福,你们能健康平安的生活,孙儿们能安心上学,我们就已知足了。了解一下国家大事,能够知道我们的日子会过得啥样,如果台湾也统一了,天下没有战争就太平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更好过了。”母亲还说,在土地分到户以前,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过上这样衣食无忧、开心快乐的日子,能像电视里大城市里的居民一样,每天在公园里晨练、跳广场舞。生病了有医保。出门旅游,景点对老年人免费开放。孩子们读书不但免费,农村孩子还有免费的营养餐。 如今,老太太们总是有事无事的,像年轻人一样玩起了时髦,聚在一起实行AA制,今天这里农家乐,明天那里新开的餐馆,享受美食与相聚的快乐。她们从来没有想到,紫云变得又大又美,在县城偏僻人烟稀少的郊外,几年间耸立起一幢幢高楼,宽阔干净的街道两侧绿树成荫、霓虹闪烁、鲜花簇拥,俨然一座崭新漂亮的城市,有公园、医院、学校,政务、群众服务中心和文化中心,方便了老百姓办事和娱乐健身。母亲总是要我们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只有国家强大富裕了,老百姓才能有平安幸福的生活。 今日,看祖国的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作者单位:紫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