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响在村里的冲锋号(一)-- 乡情紫云 -- 王安全

 乡情紫云 2022-06-02 发布于贵州

乡情紫云(2022.第63期,总第539期)


作者:王安全

笔名:高原风,贵州紫云人,贵州省作协会员,贵州省兰花协会常务理事,紫云自治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有小说、散文散见于省市报刊,参与编写(篆)过中国书院辞典、中学语文助读丛书、县志等,主编出版地方文艺作品集共十余本。









响在村里的冲锋号

——上校支书黄恒礼

(一)

引子  建强兵支书  建功新时代

小序

“到2020年,中国政府将实现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想要打赢脱贫攻坚这一战,异常艰难。唯其艰难,方显本色,更显担当。
面对困难,省委书记孙志刚下定决心,迎难而上,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撕掉贵州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安顺市委为高质量打赢这场战役,多措并举。其中的一项就是“建强兵支书,建功新时代”。为统筹军地资源,创建了全国首个“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成功打造了以“兵支书”为代表的六大项目品牌,为加强军政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提供了安顺模式和安顺样板。用好退役军人破解农村基层“人难选、选人难”的题目。 

一、流淌着村支书的血液
黄恒礼的名字出现在紫云自治县黄鹤营村支书的名单上是今年4月的事。
他是一个退役的上校军官,又是老支书的儿子。正当紫云这个深度贫困县处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又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硝烟浓浓之际,黄恒礼毅然把黄鹤营村支书的重担扛在肩上。
是什么力量驱动?是什么信念支撑?是什么精神鼓舞?一连串的问号促使我决定前去揭开个中之谜。这是我决定在全县150来个兵支书中选择写他的理由。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在退役军人局局长的陪同下,驱车前往黄鹤营村。上一次见到黄恒礼是五年前的时候,威武、健壮,脸上白里透红;这次,脸色黑里透红,身材明显细了一圈,但英俊的质地仍然保持。
黄鹤营村是近几年才改的名,是由原翁弄和打扒河两村合并而成因村内有黄鹤营景区而借名。共有11个村民组,3875人,总面积16.09平方公里,位于紫云自治县猫营镇,距安顺市区50公里,距紫云县城30公里。
他已故的父亲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担任村主任和村支书30多年,一直为家乡尽心尽力,最后积劳成疾,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黄鹤营村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在老支书的带领下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加工米粉。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贵阳人吃的米粉有一半出自黄鹤营村民的手,那时黄鹤营在贵阳做米粉的人多租住在马王庙到三桥一带,每日天不亮,黄鹤营人就穿梭在贵阳的大街小巷,骑着车把粉送到各个餐饮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光是贵阳人,黔南、黔东南、遵义、铜仁、毕节等市州, 甚至省外的昆明、重庆、怀化等地都有黄鹤营做粉人奔走的身影。
来到黄鹤营村村委会,黄恒礼正在忙着接待村民,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耐心的给村民讲解着什么。送走村民,黄恒礼才跑过来带着歉意跟我们握手打招呼。面前的黄恒礼笑起来略带憨厚的样子,或许是在老师面前也或许是改变了角色的缘故,部队指挥官那种威武和严肃的风度全然被尊崇和谦恭所代替,只从眼神感受到一种坚毅和自信。
跟黄恒礼是老熟人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了颇多的瓜葛,所以一见面就很亲热,不仅因为他是我的学生,更因为他父亲跟我也是老熟人。早在1986年就跟黄鹤营村和老黄支书认识。那时,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之际,县里派遣我和张正明赴黄鹤营蹲点采写《义务教育法实施调查报告》,对那里的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山水、人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做过详细调查了解。我知道,黄鹤营村人的进取精神是可贵的,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可做典范的。黄鹤营所属的牛场坡学校初中部的教学质量曾经吸引过周边的板当、猫营、鸡场,甚至是紫云县城和安顺的学生。黄恒礼是众多优秀学生中的佼佼者,黄恒礼的父亲黄存业老支书是当时当地的一面旗帜。
黄恒礼高中阶段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全年级前列。1994年的高考前夕,按择优保送,免考直接进入高校的原则,黄恒礼可以而且应该保送到贵州师范大学。学校基于多录取几个的考虑,到黄恒礼家里和家长商量,家长担心考试出现意外,为保险起见,直意要求保送,作为黄恒礼本人,也深知自己的成绩能考一个更如意的学校。他想考一个军校,他从小就有一个军营梦。他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填的都是军校。在学校当面承诺,如果当年考不取学校,补习的一切费用学校全包这样的条件下,与家长沟通仍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的情况下,黄恒礼单脚跪在父亲面前,请求父亲要参加高考。他说,辛辛苦苦学了三年,是好是坏,我要检验一下到底学得如何,如果考不起,就补习一年。当时,科任老师、班主任也是同样的想法。但作为家长,孩子不用考试就可以拿到一个大学录取通知书,十拿九稳,何乐不为?按黄恒礼平时的成绩,学校知道他能考上一个像样的学校。事实上,当年他的分数超过重点大学线60多分,只是在军校体检时,由于体重和身高的原因,未能如愿进军校,之后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
1998年6月,黄恒礼毕业后应征入伍,终于圆了他的从军梦。在部队期间,黄恒礼历任工程师、站长、党支部书记、党委书记、信息化办主管等。曾荣立“三等功”两次,被评为集团军“优秀共产党党员”、军区“优秀大学生干部”,所发明的军用无线路由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2006年、2008年、2013年、2015年五次获得全军优秀人才奖,2013年、2014年被选为军区装备技术保障骨干型人才,2014年9月被集团军推荐上报为“全军联合作战专家”,在军队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2009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至2011年期间攻读并获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退出现役,这是2017年,黄恒礼从军十九载,官至正团级、军衔到上校、学历达硕士后响应部队编制体制改革作出的决择。

(待续)
主办:紫云自治县作家协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