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1,蒙牛喊话30个品牌

 休克文案 2022-06-02 发布于江西
每逢6.1这个节点,品牌都统一步调,制造童趣鼓励人们做回个小孩。
 
无论创意是什么形式,都离不开童话、玩心、公益等关键词。
 
而今年,蒙牛做了一个特别颠覆的传播。
 
当大家都在抢占儿童节的注意力,它直接走进一个新的内容赛道,把目光看向了别处——世界牛奶日。
 
 
 
 
有时候,一些品牌会为了特别而特别。
 
蒙牛很明显不是,之所以营销重心放在「世界牛奶日」上,是基于一次对节日现象和产品本身的洞察。
 
众所周知,6.1是国际儿童节。但鲜有人知,它其实也是世界牛奶日。
 
在这一天,所有的社会传播、话题讨论、消费动机……都是围绕着「儿童」去展开,而不是「牛奶」。
 
这种节日现象和牛奶本身有着共通之处,在生活中,牛奶始终就扮演着一个配角。
 
吃奥利奥时,牛奶是一种玩料;
 
在拿铁咖啡里,牛奶是一种配料;
 
在艺术作品里,牛奶则是一种衬托,展示当下人物环境的阶级制度。
 
面对这样的生活处境,蒙牛站出来说话:牛奶也可以是主角,6月1日也是自己的主场。
 
这次的创意诉求顿时清晰可见,借助牛奶这个产品的自我觉醒和呼吁,从而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而这种产品呼吁并不是嘴上说说,更付诸于行动。
 
在6.1当日,蒙牛搞了一个自己的主场,以「和牛奶一起混童年」为主题,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蓝V互动,喊话30多家品牌一起来玩耍。


@奥利奥
 


@白象



@高德地图



@桂格



@美的



@特步



@王小卤



@小熊电器



@招商银行



这种互动形式和文案调性,不禁让人想起杜蕾斯感恩节这个经典案例。
 
虽然都是带头搭建台子和大家一起互动,但两者之间是有一些区别,它们背景和动机是不一样的

感恩节是一种共识,而「世界牛奶日」是一个在6.1被人忽视的日子。

杜蕾斯是在增添感恩的节日氛围,而蒙牛则是相反,在大家都在热闹过儿童节时,瓜分注意力分散到「牛奶」上。

可见,蒙牛并不是模仿,而是在刷新了节日的打开方式。

与其「公转」,跟着公众围绕流量转,不如「自转」,玩转一个专属自己的话题。

这个难度很大,但也很有意思。

当你努力调动全身能量去创造,自然也会吸引那些共振的人和事

事实也证明,在喊话的30多个品牌中,有一半的品牌和蒙牛达成了合作,它们用转发评论的方式进行呼应。





在6月1日,蒙牛和众多品牌不过儿童节,而是把「世界牛奶日」拉到大众的视野里。
 
这次的营销传播形式很清晰,用一个个趣味真实的生活对话去扩大声量,这里就不赘述。
 
我更想聊聊,蒙牛这次节日传播带来的两个思考。
 
一个是造节方式:
 
在此之前,我理解的品牌造节是这样的。借助节日的象征意义,把它绑定成品牌的一个专属节日。
 
比如,3月21日成了特步的跑步节,因为3、2、1开跑。
 
再比如,5月27通过音译出来,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品牌的爱妻节。
 
可见品牌的通用操作是,给这个日子赋予一个品牌寓意,然后通过持续打造营销活动最后造就品牌的节日。
 
但蒙牛这次不是,它扩大了造节的传统定义。
 
没有凭空设计节日,没有重新命名,而是刷新大众对6.1的认知,把更多的注意力拉回到「世界牛奶日」。
 
它的造节逻辑是,第一个率先做出有影响力的节日传播,那么这个节日就会成为品牌的独特记忆。

谁先挖掘那些忽视的节日,谁就能抢占其用户心智。

那些人们忽视的地方,往往生产着宝贵的创意,更值得品牌们去开垦。
 
另一个是创意基点:
 
我纳闷一件事,在世界牛奶日,蒙牛凭什么可以吸引其他行业品牌捧场?

答案是,这里使用了一种隐喻创意。

在现实生活中,你我皆是凡人,没有主角光环,平淡地长大,默默地奋斗。
 
蒙牛站出来说「牛奶也可以是主角」,言外之意是在传达「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

表面上是替牛奶喊话,实际上是在为你我在发声。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书中说过: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中。

这样隐喻的表达,正好契合我们日常思考的逻辑,可以更高效地传递品牌的讯息观点。

在6月1日,蒙牛主动喊话众多品牌,把注意力放在「牛奶」身上。

本质上是希望人们更多去关注自己,向我们证明一件事。即便不是主角,也可以搭建自己的舞台,让生活成为自己的主场。

这是这次节日传播的创意内涵,也是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地方。



最后,蒙牛这次6.1的传播,既从儿童节中脱颖而出,又回到了孩子的童趣上。

谁也想不到,一个品牌放弃成熟巨大的流量话题,去做一个「世界牛奶日」的内容策划?这种舍大求小的做法,充满了钦佩勇气。

而在整个活动中,也时刻透露着品牌的孩子气。

喊话其他品牌一起玩,像极了小朋友之间的沟通方式。另外「和牛奶一起混童年」这个主题,更是在勾起大众的集体回忆。

之所以如此,都是在朝向一个品牌的最终目标。

蒙牛不是为了炫独特,也没有矫枉过正,而是希望让大众明白,6.1既是国际儿童节,也是世界牛奶日。

那些专为某个群体准备的舞台,也是属于大众的主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