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淄出月台

 zqbxi 2022-06-02 发布于江西

      ①又名柴汶。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之小汶河,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杜注: “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北入汶。” 《水经·汶水注》: “汶水又南,左会淄水,水出泰山梁父县东……淄水又径梁父县故城南,淄水又西南径柴县故城北,世谓之柴汶矣。”

       ②又作菑水或甾水。即今山东中北部淄河。下游古今有变化。《尚书· 禹贡》 青州: “潍、淄其道。” 《汉书·地理志》 泰山郡莱芜县: “原山,甾水所出,东至博昌 (今博兴县东南) 入泲。”《水经· 淄水注》: “淄水东北合时水入海。” 按《史记· 河渠书》: “于齐,则通菑、济之间。”其事当在战国时,则战国前淄水本单独入海。沟通菑、济之初,盖分菑入济,菑水正流仍当入海。《史记·夏本纪》 正义引 《括地志》: “淄州淄川县东北七十里原山,淄水所出。俗传云,禹理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淄水也。” 未知何时入济之流转盛,而入海之菑遂绝,至西汉后期犹然,此即 《汉书· 地理志》 所载状况。东汉又还复入海故道,即 《水经》、郦注所载。金、元以前大致走今小青河下游入海。金、元后又改入青水泊。清代以来清水泊淤塞,淄水改合小清河入海。

淄河是山东省境内一条重要的纵向河流,因河水呈墨绿色而得名。

淄河古称淄水,上源有石马、南博山、夏庄、池上4条河流。前3条又称西淄河,后一条又称东淄河。其中以石马河最长,为淄河正源。石马河发源于莱芜县和庄乡望鲁山西麓的大英章支沟,自西向东流,在博山谢家店大桥与南博山河、夏庄河两大支流会合。又东北流,至博山泉河头东北与东淄河汇合,又东北流进入淄川区境,经过太河水库,又东北流至益都庙子南,仁河由右岸注入。仁河发源于益都、临朐、博山交界处的三县岭西北麓龙宫村,西北流注入淄河,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131.5平方公里。淄河又东北流,经淄博市临淄区,于广饶县辛庄东北由右岸注入小清河。淄河河长155.1公里,流域面积1500.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3.7/1000。

水 之 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45亿多年前,巨大古老恒星的寿命终结时发生大爆炸,所产生太空尘埃凝聚成了地球这颗岩石行星。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直到距今7000万年左右的新生代,地球才基本构成了跟现在想似的地貌,淄河也就随之诞生了。

新生代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社会最早使用的楔形文字出现在5200年以前的伊拉克的南部。大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创造圣书字,3500年前,中国有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关于淄河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书.禹贡》记载:“潍淄其道(导)。”《元和郡县志》中,亦记有大禹疏导淄河的传说。

天上银河,地上淄河。

淄水之源

在科考领域,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国河源唯远的观点。根据这一观点,判断一条河流的源头有三个标准:距离最远、流量最大、河床最低。

因为淄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涝时水白流,旱时贵如油。”因此,很难考察其流量。所以就以距离为主,河床为辅来判定淄河及其各支流的源头。

北魏水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二十六《淄水》中开篇就说: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淄水出县西南山下,世谓之原泉。《地理志》曰:原山,淄水所出。

莱芜古称赢、牟,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故址在今淄川东南21、5公里的城子庄。北魏时嬴县治所向东迁移至今南文字村。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于北魏嬴县故城(今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今莱芜市境内。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莱芜有三千多年的冶炼史,是山东省的重要钢铁基地。也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莱芜。解放战争时期,震惊中外的“莱芜战役”名垂史册。

现在的淄河源头却是在莱芜和庄以西的望鲁山南麓、碌碡顶山东麓的大英章、小英章、黄湾等小支流。大多数人认为大英章一条为最长,为淄河之正源,也有人认为,小英章一条最长,是淄河正源。

望鲁山之巅的探海石。据说站在上面能看到东海日出。望鲁山,又名二泰山,是博山与莱芜的界山,战国时是齐国和鲁国的界山,因背齐望鲁而得名。相传:很早以前,望鲁山来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仙,她手持神鞭飘飘然落在山顶,看到峰峦嵯峨,古木参天,飞云叠瀑,瞬息万变,女仙留连忘返,想在此山安家。只是觉得望鲁山稍低,便举起神鞭,连打三下,口中念念有词,本想让其长高,结果望鲁山却反而下降了一半。气得女仙驾云西去,到了本来不如望鲁山高的泰山。她又施展神法,顿时山摇地动,异峰突起。

位于望鲁山南麓的英章水库。水库于1974年3月建成,因位于大英章村东北而得名。

建于1836年重修于民国26年大英章村的关帝庙。大英章村原名鹰爪村,传说村北有一大莹光石,上面布满鹰爪印,故得其名。后改为鹰掌村,遂谐音为英章村。

小英章村1971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改河造地建成的封门水库。远处山坳是淄河、汶河的分水岭——封门顶。封门顶原叫封门庵,此庵两侧的山势像两扇大门。早年顺沟有羊肠小道,是莱芜雪野、茶叶通往博山的交通要道。每年冬天下大雪后,因雪深路滑,推车、挑担的行人很难通过,此时村人叫封门。邻近村庄的村民,春节后正月十六日,拿工具铲雪破冰,修桥整路,方便过往行人。修好路后,都汇集在庵中、庙前烧香焚纸、放鞭炮等,庆贺“行好做善”。每年如此,形成惯例,——正月十六日的封门顶庙会。

在此庵顶有村人王道松于民国年间建有庙宇,后有王成运、王成栋各有重修,每年正月十六庙会,不少村民汇集于此处,祭神拜佛,做些善事。

小英章村西北角的这座小桥是淄河上的第一座桥。

位于南麻峪支流源头的黄湾水库。远处山上那块耸立的岩石就是立柱顶(也叫碌碡顶)。

立柱顶西南方向4公里,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的战场。公元前684年(庄王十三年),齐军攻打鲁国,鲁国武士曹刿随庄公迎战于长勺(今勺山)。开始按兵不动,待齐军第三次击鼓进攻时,曹刿请庄公击鼓助威,反击获胜,成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碌碡山”的传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强大的齐国对弱小的鲁国发动了侵略战争,鲁庄公全国纳贤,从民间聘请一位盖世奇才曹刿助战。曹刿与鲁庄公同乘一辆战车,来到了鲁国的北部边陲在勺山驻扎。

曹刿带领几名将官,顺着齐鲁官道来到鲁国的最后一道防线横顶视察,只见西去数里的一座大山上旗幡招展,不禁问道:“那座山上驻扎着哪个部队?”守将回答说:“主帅,那座山叫野杏山,上面没有部队居住,是一支自发的女子武装,领头的叫风姑娘,是从齐国逃亡来的女奴,手下有四五千女兵。”

曹刿吩咐手下准备一大批弓箭、粮草派人送给她们,把这座山寨上的百姓安全护送到沙石关,并把附近的村庄打场用的碌碡全部收集到山寨中。

按照曹刿的部署,鲁国军队大踏步的后撤,守将带领一哨人马在山寨上驻防,为了吸引齐军,把各色彩旗遍插城墙上,与野杏山上的巾帼武装遥相呼应。

齐军大队人马势如破竹,沿着齐鲁官道行进。主将鲍叔牙坐在一辆豪华的战车上,看了看山寨上飘扬的旗帜,唤过牙将,令他领兵攻打山寨,其他人马长驱直入,直逼沙石关。

牙将带领八千人马来攻打鲁军守将的山寨,偏将率队攻打野杏山。牙将隐约看到齐国的大军举着大旗,拼命地往山上攻,就听到山寨上传来骨碌骨碌的声音,抬头一看,大大小小的碌碡,如同脱缰的野马飞奔而下,众多兵士被飞滚而下的碌碡砸成了肉饼。牙将趴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下面,侥幸躲过了一劫。

牙将想派人去主帅那里搬救兵,又怕大帅骂他无能,正在犹豫之时,突听到勺山一带战鼓雷鸣,杀声震天,看来主帅已与鲁国大军交上了手,牙将吩咐就地安营扎寨。夜里又遭鲁军火攻,一败涂地。第二天牙将带领残兵败将向野杏山靠拢,与野杏山败下来的偏将队伍相遇,牙将让偏将帮他攻打小山头,偏将立功心切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当他带领军士往上攻的时候,牙将的士兵却在悄悄地往后退。偏将的军士刚到寨门边就被滚落下来的碌碡把队伍冲散了,偏将也被滚落的碌碡要了命。主将一死,兵士们更成了无头的苍蝇,乱跑乱钻。飞滚得碌碡把往山下跑的士兵碾成了肉泥,山坡上就像下了一场血雨,染得彤红。

午时刚过,从勺山方向传来的追杀声越来越近,已经看到了逃回的齐国士兵,牙将从噩梦中惊醒,身先士卒第一个踏上了逃跑的路。守将在山寨上看得既明且白,立即组织军士冲下山来,缴获了大批的辎重粮草和俘虏。

曹刿和鲁庄公亲自到山寨慰问,发现山上还堆积着很多大小不一的碌碡。曹刿下令,将此山寨的山民妥善安置,山寨里的碌碡原样不动,作为鲁军抗击齐军的纪念碑。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场卫国战争,就把这座山取名叫“碌碡顶”。

横顶村东的玄武庙。因村落横坐在淄河和汶河分水岭顶,故名横顶,村名的来历另有一说,当年杨家将出兵作战失利,被困在村西的深沟中,故而得名杨家困,后习惯叫杨家岭,再后改为杨家横。村西有泰山奶奶行宫,正好建在淄河和汶河的分界线上,才有了“一个雨点分两半,一半灌淄河,一半入汶河”的说法。

远眺燕子山。燕子山位于普通村南侧。是莱芜战役和庄阻击战的主战场。1947年2月21日,华野八纵(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向明、副司令员孙继先,辖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师)、九纵(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副司令员聂风智,辖二十五、二十六师,配属鲁中军区警备第四团)在和庄一带伏击由博山南下归建国民党七十三军的七十七师,歼灭和俘虏74师万余人。

三分支源头在和庄以西汇聚到一起,在和庄前形成了宽阔的水面。为防止夏季洪水泛滥,疏通河道,1971年修建长65米的和庄桥。为加固河堰,防止水土流失,1979年修筑两个拦河大坝。

经过实地考察,和庄以西淄河三个分支的源头中,立柱顶东麓黄湾——横顶、南麻峪——普通的源头流经最长,河床最低,为真正的源头。所以,淄博市志中关于淄水发源于莱芜市和庄乡碌柱顶山东麓的说法是最准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