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30岁了,还不结婚吗?”

 滚滚睡着了 2022-06-02 发布于山东

  

▶▶这届不着急结婚年轻人实在不让人省心,催婚的不光是爸妈,连国家都看不下去了!

▶▶从古至今,结婚就是桩国家大事。多大岁数结婚,法律说了算!

▶▶虽然成功人士似乎普遍晚婚,但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祝愿每一桩婚姻都幸福美满、瓜瓞绵绵。


这届“三十不立”的年轻人



  

近日,多地发布2021年婚姻大数据,显示近五年结婚登记数量逐年下降、结婚年龄普遍推迟。

特别是安徽省,2021年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31岁,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作为一个非经济发达省份,这个数字有点出人意料。

消息一出网络上立即议论纷纷:“还以为只有高学历高收入群体才会超30岁结婚”“说明安徽的统计部门太实诚”“不知怎么看到这消息我放松了很多,准备中午就把这新闻发给老妈……”

初婚年龄推迟已经不是新话题,身边的人结婚似乎的确越来越晚。根据江苏省民政厅的数据,2017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就到了34.2岁。山东省的平均初婚年龄也呈逐年推迟趋势,有多地超过30岁。

要说年轻人最大的困扰,“家人逼婚”绝对位居前列。从明示到暗示,从路边两只一起玩闹的小猫,到隔壁王阿姨抱着孙子喊累的“凡尔赛”,父母有一千种催婚的方式。

“过年人还没到家催婚的消息已经传来,我是不是要中途考虑下车。”

“感觉自己越来越敬业了,亲妈逼得我都不敢有假期了。”

“旅游业那么发达,就说你们是不是跟我一样怕回家被催婚,都出去躲难去了?”

“真的高估了家里的长辈,三句不离感情生活,这个话要怎么接?”

现在好了,不光是父母,连国家都加入了催婚的阵营!

普遍性的晚婚现象,终于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毕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年轻人都不成家,国也早晚会受影响。

特别是跟婚姻相伴的另一个重大事件——生育,更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和发展的大事。换句话说,结婚不结婚国家倒还暂时管不了那么多,但生不生孩子可不光是你自己的事,必须要提高认识,人口问题那可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专家们分析研究后指出,这届年轻人越来越不积极结婚,主要是由于适龄男女婚恋观念的转变,养育子女成本较高,导致生育意愿降低,对于婚姻的需求也随之降低;另外,年轻人生活方式和观念都发生了转变,如追求多样化生活,婚姻和生育不再是必需品而成为一种选择。

专家的结论是:婚姻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既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也与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息息相关,初婚平均年龄频频推迟,亟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

道理都懂,但谁能在合适的年龄给安排一个合适的对象,关键还得有套房子?



结婚年龄历来是国家大事



     

我国现行的法定婚龄是男22岁、女20岁。这个数字“在国际上、我国历史上均处于最高水平”,因此几年前曾有人大代表提出“下调法定最低婚龄”,一度引爆微博热搜。

当时就有很多网友吐槽说:还想申请上调呢,可以帮我应付催婚!

《婚姻法》新中国第一部法律,1950年5月,新中国成立才半年多,《婚姻法》就颁布实施了。新生的共和国百业待举,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出这么一部关于人民婚姻家庭生活的法律,可见政府知道婚姻生活是件大事,必须充分重视。

 第一部《婚姻法》继承了陕甘宁边区时代的婚龄,即男20岁、女18岁。1980年,计划生育背景下的新《婚姻法》将婚龄提高到男22岁、女20岁,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当时的国策提倡晚婚晚育、控制人口数量。

在国家层面上,婚龄从来都是一种政策。百姓结婚时间的早晚要服务于国情。

《周礼》云:“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这个时候的婚龄还停留在“礼”的范畴。但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婚龄逐渐被纳入“法”。

农业经济的社会,劳动力越多,力量就越大,战争能力也越强,人口无疑是统治阶层最欢迎的财富。所以在一些朝代,到了某个年龄必须结婚。

春秋晚期,卧薪尝胆发展国力的勾践最早实行提早结婚、快速增长人口的刚性国家法:“勾践之地,……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到了汉朝,晋惠帝刘盈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算”是当时计征人头税的一种计量单位,也就是说,如果适龄不结婚,要缴五倍人头税的罚款。

晋武帝司马炎也曾规定:“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女子到了十七岁,如果父母还不安排她嫁人,国家就会进行强制分配。可以说很可怕了!

从一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嫁娶的年龄,多在十五到二十岁之间。《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自称是“十七为君妇”。唐传奇小说《莺莺传》里,莺莺之母向张生介绍莺莺时称:“生年十七矣。”《牡丹亭》里,十六岁的杜丽娘怀春自怜,暗自幽怨,“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 “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当然有的时候会更早一些,李白《长干行》中说“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国家对婚龄的限制,一方面限定最高婚龄,用以刺激人口增长;同时也规定起始婚龄,以限制童婚习俗。

这和今天人们的认识相同。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认为,合法结婚年龄不应低于15岁。出于保护女童的考虑,2013年,其儿童基金委员会曾倡议统一18岁为最小结婚年龄。



晚一点能不能更好一点?

 


 李宗盛曾经写过一首歌《晚婚》:“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今天为什么有人晚婚?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对于婚姻,个人与国家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思维。虽然国民整体婚姻状况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但具体到每一个人,更多考虑的是感情。毕竟现代婚姻理念下,婚姻与爱情不可分割。恩格斯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实际上,在大量不婚族、恐婚族存在的当下社会,法定的婚龄意义已经并不大。

很多国家法定结婚年龄很低,其中甚至不乏发达国家的身影,比如荷兰的法定婚龄是令人惊讶的12岁,俄罗斯也只有14岁。

但现实中,除了一些特殊的宗教、民族地区外,晚婚已经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多个国家的初婚平均年龄都超过30岁,如英国、法国、韩国等等,其中日本男性甚至超过35岁。而荷兰男女平均初婚年龄是32/30岁,还在逐年上升,谁会特别在意其法定婚龄是12岁还是14岁?

就算有的国家依然在动用政策试图干预民众的结婚大事,比如德国,对单身者的税收要超过已婚者,但人们似乎并不愿为了少一点税负而减少对婚姻质量的追求。毕竟万一离婚的话,付出的经济代价更大——想一想贝佐斯那358亿美元的赡养费吧!

在2019年的一档综艺节目中,歌手谭维维曾翻唱过《晚婚》,现场改编了两句歌词:

“身边有好多像我的人,生活也过得很安稳。我们拥有灿烂的天分,拥有自由的灵魂”。

在录制这期节目时,由于试穿婚纱,网络上还一度引起37岁的谭维维准备结婚的传闻,当时谭维维发微博回应称:“不是所有的婚礼都要有婚纱,但是希望所有的婚姻都是因为有爱情”。

对于“晚婚”,人们似乎越来越豁达坦然,有些人、有些事,来得晚一点,如果能够好一点,那就没关系。

李宗盛还有一首《写给自己的歌》,有句歌词是“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走远我不追”。下次可以直接发给催婚的家人:老妈你别催,婚姻来了我不推,但结婚应该是因为有了感情,而不是因为有了年龄。

 晚婚族们最常用的一句日剧台词:罐头是1810年发明出来的,可是开罐器却在1858年才发明出来,有时就是这样,重要的东西也会迟来一步,无论是生活还是爱情。

 祝愿每一桩婚姻都能琴瑟和鸣、宜其室家,当然要是能瓜瓞绵绵、葳蕤繁祉就更好了,国家会很高兴!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无论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礼律,女性结婚年龄都要比男性早,因为女性承担着生育的重任,一定要早生、多生,所以千百年来女性都是十分辛苦的,要尊重并爱护她们!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