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探源

 点出好未来 2022-06-02 发布于湖北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多样和庞杂。过去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楚国屈原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农历五月五端午节。但是近代学者的研究证明,端午节的许多活动早在屈原以前就存在了。据北宋高承的《事物记源》记载,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操练水兵而划龙舟,这说明端午节起源很早。还有的认为是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还有曹娥救父之说。也有人主张农历五月五端午节与介子推有关。还有的说是为了祭祀先祖。类似传说五花八门。

端年节的起源可能是为了祭祀水神或龙神而举行的祀神仪式,后来各地又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对端午节起源作了自己的解释,其中纪念屈原是比较流行的说法。也有人认为该节是龙图腾的祭祀节日,或来源于夏至,或起源于恶日。

“恶日”避邪说-古代北方人比较认同这种说法。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这一天是恶鬼群出、恶疾流行的日子。

“中夏之月瘟疫、瘴气漫延,毒虫滋生,宜禊袚、禳解。”于是,古人创造出许多驱毒、祛瘟的方法。如插艾蒿、悬菖蒲、制吞袋、饮雄黄、浴兰汤、剪雄鸡、画符图·····《后汉书·礼仪志》上说,“五月五日,以朱索五色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许多习俗沿传至今。

南方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也有四五种说法,其中多是纪念历史人物的。

吴越民族祭龙说-考古学家发现,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印着几何纹的陶器,使用过这些陶器的部族,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百越族。他们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有断发文身的习俗。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干年的历史发展中,很多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华夏子孙也都自称为龙的传人,以法力无边的龙为图腾,到五月初五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人们在高昂的鼓声中,划着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给龙神取乐;同时还把各种各样的食物放在竹简中,襄在树叶里,扔进水里献给龙神吃。

纪念伍员——这个说法,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员就是伍子胥,其名员,是春秋末年楚国的大夫,父兄无罪却均被楚王杀掉。后来伍员弃暗投明,出关投奔吴国,帮助吴王阖间夺取王位。又与孙武合作,统率大军大败楚军,占据楚国都城-郢。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员掘开楚平王坟墓,亲自鞭尸三百下,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求和,夫差答应了。伍员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伯嚭,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员,夫差信了,赐伍员宝剑。子胥本是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一挂在吴京之东门上,看着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命令把伍员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沉于海底。天帝可怜伍员的不幸遭遇,让他成为保障人民平安,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威力无比的“涛神”。后人怀念伍员造福百姓,有功于国家,因此到处立庙祭祀,并于每年五月初五,在江上展开迎伍神的活动,一面摆上供品,一面竞赛龙舟。

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时期的上虞人,父亲在江中溺死了,过了很多天都没有找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才14岁,昼夜沿着江号哭。又过了17天,还是没有找到。于是曹娥决定在五月五日投江找寻,五日后抱出父尸。这件事传到县府知事那里,下令为曹娥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谏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此外,还有五月五日效法吴王夫差与西施水戏一说、勾践卧薪尝胆成立水军之日一说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