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中客 字数:3410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 编者按:上回韩信投奔汉营却当逃兵,刘邦气得要杀他,为何最终又拜其为将军?我们说到,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他的军事才能逐渐显现,不仅帮刘邦摆脱困境,还一举拿下了陈仓城和咸阳城,名气就此打开。那么之后,他的战神之路还会一帆风顺吗,又会遇到什么呢? 在拿下废丘,恢复汉军元气后,刘邦命韩信随驾东征,韩信带领汉军,一举灭了代国,擒了魏王豹。 而后,韩信“背水一战”,以三万人打败了井陉口的二十万赵军,再次封神。 几边欢喜几边忧,项羽听到汉军不断大捷的消息,终于坐不住了,决定出兵征讨刘邦。 项羽将刘邦所在的荥阳城团团围住,本来除掉刘邦是胜券在握的事,可项羽又错失良机。 在陈平的反间计下,项羽与麾下名将钟离昧产生隔阂,又与亚夫范增心生芥蒂,最终让范增气死在回乡的路上。 项羽自知中计,但此时刘邦早已逃之夭夭,留下假扮刘邦的纪信吸引楚军注意,气得项羽恨不得立刻马上杀掉刘邦以解心头之恨。 此时的韩信正在赵国,刘邦带领众人,就直奔韩信的军营而去。 可到距韩信军营仅三四十里的地方,刘邦却突然不跑了,面露忧色地说道:“如今,我们奔韩信而来,手中却没有一兵一卒。万一韩信心生异心怎么办呢?” 夏侯婴深知韩信的为人,立刻为其作保道:“大王,韩信一向重情重义,怎么会背叛您呢?再说,现在我们身后有项羽追击,只有到了韩信大将军处,才能保证安全啊!” 刘邦叹气道:“韩信只要一声令下,我们就会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啊!除非我们有办法拿到韩信的兵符与印信,控制住他的军队,否则,我是不可能真正放心的!” 于是,刘邦让夏侯婴找了家客栈,二人便进去休息了。 由此可见,刘邦已对韩信心生芥蒂,其实想想无非就是韩信的领兵才能和在军中的威望让他感到不安,即使他知道韩信不会背叛他。 第二天,刘邦还是来到了韩信的军营,只是他似乎若有所思。 到了韩信的大帐下,刘邦多了个心眼——他自己没有现身,只是令夏侯婴前去嘱咐哨兵:“汉王有紧急军情,派使者求见韩信大将军。” 夏侯婴虽然不解,但还是照做了。不多时,执勤的将军便出营迎接“汉王使臣”,却没想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汉王刘邦本人! 执勤的将军赶紧跪倒在地,说道:“微臣不知大王驾临,实在是罪该万死!” 刘邦挥了挥手,说道:“无妨,你们接连用兵,已经十分困乏了,退下去休息吧!” 见士兵走后,刘邦径直走向韩信营帐。趁着韩信还在睡觉,他缓缓从韩信衣服上解下兵符和印信,然后一声不吭地走出了大帐。 有兵符和印信在手,刘邦顿时精神起来。他坐在大将军营帐中,吩咐执勤将军,即刻擂鼓集合众将领。 睡梦中,韩信听到有人擂鼓,于是赶紧坐起身来。他匆匆来到帐外,却发现刘邦正端坐在中央,一脸气定神闲地发号施令呢! 韩信匆忙跪下,随即道:“韩信不知大王亲自驾临,实在是太失礼了!还请大王恕罪!” 刘邦一笑道:“大将军快快请起,是我看你睡得香甜,才不让众将军叫醒你的。” 韩信何等聪明,他抬眼一看刘邦手里的兵符,便知道刘邦是故意拿走的。于是小心翼翼地问道:“大王今日亲自来此,想必是有极其重要的任务吧?” 刘邦轻咳一声,说道:“我此次前来,是想交给你和赵王一项任务。赵王张耳留在赵国,安抚赵人的心,你继续率兵东进,消灭齐国!” 韩信点头领命,然后说道:“大王,您是与赵王一同留在赵地呢,还是与微臣起兵伐齐呢?” 刘邦一笑道:“我还有重要任务,需要领兵攻伐。” 韩信看着刘邦拿走兵符和才训练出来的新兵,心中很不是滋味,我对汉王忠心耿耿,难道他还怕我造反不成? 时间来不及韩信多想,他的当务之急,是立刻拉起一支新队伍,用来攻伐齐国。 刘邦夺下了韩信的兵权,心里安定了许多,于是决定挥师荥阳,继续与项羽开战。而韩信也重整旗鼓,将目光对准了齐国。 “报……!大将军韩信攻陷齐国,占领临淄,他即将挥师南下,直取楚国腹地!”正当项羽打算调集军粮之际,前线哨兵给他带来这样一个消息。 项羽大吃一惊,韩信?不就是那个曾几次三番地给自己献策,可自己都因为他的身份选择无视,最终投奔刘邦的小卒吗?如今他已这般厉害?想到自己的人现在为刘邦效力,这让项羽十分恼火。 但眼下,他还是决定留下与刘邦继续“扯皮”,因为杀掉刘邦,韩信自然或逃或降,不足为患,于是就派龙且和项它去讨伐韩信。 龙且和项它都是性情狂傲之人,韩信早年在项羽麾下,对龙且的性格了如指掌,于是心生一计。 天刚蒙蒙亮,韩信便让一万个嗓门大的士兵排成一个方阵,站在潍水中对着楚军大营大骂龙且,这声音可是震耳欲聋。 龙且这时在营中睡得正香,突然被这样的噪音惊醒,定下神来一听,原来是汉军正在骂自己,顿时火冒三丈,立即下令:“齐楚联军全部上阵!定要一举打败韩信!” 不得不说,这招激将法果然管用! 齐楚联军一听龙且下令,争先恐后地下了潍水,朝着汉军追去。 见楚军上钩,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沙袋也撑不了多久,于是韩信按照早已部署好的路线命令汉军撤退。 汉军立刻后队变前队,一边喊着“大将军逃了,跟大将军跑啊”,一边暗喜地往自己大本营逃去。 龙且看着逃命的汉军,听着他们喊的话语,不由得大喜过望。 此时的龙且已经完全被韩信骗住,韩信果然是个懦夫!他们已经抵抗不住我们的攻击了! 于是,龙且一边蹚水过河,一边大笑道:“韩信!辱夫!快快与我一战!” 韩信在马上听得好笑,心想,你还是跟这潍水一战吧! 眼看汉军全都跑到西岸边,潍水河内尽是齐楚联军,韩信回马转身大笑。 看着韩信的样子,龙且心里觉得纳闷——这韩信死到临头还敢大笑,难道是疯了不成?正当龙且疑惑之际,上游突然传来轰鸣之声。河中央的齐楚联军全都停下了脚步,是什么东西才能发出如同猛兽呼啸的声音呢? 突然,靠近潍水上游的楚军喊了一句:“大水来了!” 众人还没来得及恐惧,洪水猛兽便张开了血盆大口,吞没了齐楚联军。 等龙且明白过来时,已经太晚了,随着水面的不断上升,龙且和他的军队全都被洪流卷走。 身穿重甲的齐楚联军根本不可能浮在水面,全都葬身于潍水河底。龙且勉强逃过一劫,可他刚上岸,便被灌婴将军的部卒围了上来。 几个回合后,龙且便因体力不支,被汉军割掉了头颅。 看着眼前数十万人生命消逝,听着身边汉军们的高声欢呼,韩信叹了口气——他并不是同情龙且,因为他知道,这就是战争,胜负已定,这一次,赢家依旧是自己。 不得不说,韩信这一计,确实妙,不费吹灰之力,就大败龙且。 很快,齐王也被活捉,齐国被牢牢握在韩信手中。 消息传到成皋,刘邦顾不得自己胸口刚中了项羽一箭,兴奋得手舞足蹈。 为了安抚手握重兵的韩信,他即刻提笔,任命韩信为齐国的代理君王。 项羽听闻韩信大败龙且,已经在齐国称王,惊怒之余,这位霸王也算看清了形势。 韩信已经是不弱于刘邦的存在了,刘邦当日离间他与亚父的关系让他吃了大亏,既然如此,他又哪里肯放过分裂刘邦的机会? 于是,项羽立马派出武涉,前去韩信处游说,要与他联手剿灭刘邦,共分天下。 韩信对武涉的提议嗤之以鼻,但蒯通却看清了形势——如今天下变化,时局走势,都取决于韩信的一念之间。 蒯通早已看清刘邦其人,韩信只能与之共患难,却不能与之同安乐。作为谋士,蒯通想劝韩信背叛刘邦,但作为臣子,他又深知韩信素来忠诚。 一番思虑后,蒯通决定用隐语试探韩信。 一日,蒯通对韩信说:“将军,我曾经学过相面之术,您从面相上看,最多不过被封为侯爵,还总是处在危险之中;但看您的背形,则是世间极贵,难以言明。” 韩信不懂蒯通的言下之意,于是问道:“您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蒯通请求韩信支开众人后,说道:“天下刚刚发难的时候,各个英雄豪杰纷纷自立为侯、为王。他们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像云雾一般汇集而来,像鱼鳞一样交相错杂,又像疾风一样迅速兴起。那时候,人们只为推翻暴秦而忧虑。” 看到韩信沉默不语,蒯通继续分析道:“如今,楚汉相争,百姓流离失所。汉王率领数十万兵众,据守巩、雒,凭借山河之险,不仅一连数战毫无功效,甚至战败而逃,回来后,又拿走了您的兵符,带走了您的精兵,可见对您已心生芥蒂。如今汉王又在荥阳败退,负伤逃到宛、叶之间,已经陷入困境了。” 韩信当即明白,蒯通是在劝自己自立为王。 蒯通又说道:“不如三分天下,各自为王,凭您的贤明,又拥有军队,还有强大的齐国做靠山,何不顺应民意,来制止楚、汉间的争斗呢?希望您能考虑考虑。” 韩信一番思虑后说道:“汉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先生不必再说了,我不会背叛汉王的。” 韩信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心里还反复想着蒯通刚才说的话,难道汉王真的对我心生芥蒂了吗? 由于篇幅有限,后续我们将继续连载更新相关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本号。 参考文献: 《史记·淮阴侯列传》 司马迁 《韩信:活着就是为了实现理想》 曲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