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BC纪录片《中国艺术》全3集,领略最具代表性的华夏文化。

 黄之中 2022-06-02 发布于上海

你不多见的电影3集纪录片《中国艺术》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与英国广播公司(BBC)、 德国电视二台(ZDF)、德法公共电视台(ARTE)联合摄制,英国EOS影视有限公司承制。并已在上述各电视台播出 。不是2014年,BBC单独制作的中国艺术 Art of China。

Image

本片穿越中国艺术浩瀚的历史海洋,每一集都是一个特定时代、艺术主题和地域的发现之旅。节目探索了中国最优秀的艺术作品,并探讨了绘画、雕塑和其他作品的历史脉络。涉猎的主题主要包括中国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宗教对中国绘画和雕塑的影响,中国艺术作为中国文人的自身修养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独特现象,中国艺术和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等。本系列片将把观众带入丰富而奇特的中国艺术,展现了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

Image



友情提醒

1、每期电影帖底部都有三千多部可看电影的链接

2、嫌画面小可以手机横着全屏最大化哈

01



本集,我们将视线聚焦于公元前1200年到1000年。从安阳到成都,从西安到敦煌,黄河流域及中国西南,奇迹地存留了许多艺术珍品。

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我们将探索中国人的生命观念。充满神秘色彩的三星堆,出土了如外星人般面目奇异的头像和面具。为什么这些艺术品会跟80根象牙一起长埋地下?这些奇特面孔庇佑下的王国,发生了什么变故?

商代古都安阳是黄河以北中华文明的摇篮。这里发现的妇好墓,出土了近2000件手工精美的铜器和玉器和14个陪葬人。在此之前,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超过200多条卜辞都提及妇好,记录了这位热爱玉石的商代君王正室、将领、祭司的传奇人生。

接着,我们来到世界瞩目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终其一生,都在为确保他死后仍能保持权力而不懈努力。这 7000多尊如同真人的俑像究竟是如何制作的?作为随葬品,它们又展示了中国人怎样的生死观?兵马俑像彗星,他们来了,去了,除了完美造型,他们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谜团的答案。

最后,我们前往古丝绸路上的敦煌,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伟大奇迹。近500 个洞窟中的精美壁画和雕塑,展示了千年之前中国人的信仰和生活。


02

本集,我们将聚焦宋朝至明朝,即公元1000 到 1600年间的中国艺术。无论中西,在公元1000年以前,宗教在艺术中都占据着主要地位。然而,即使在敦煌描绘西天极乐世界的壁画上,我们也仍可瞥见尘世生活与真实的世界。
我们沿黄河从龙门来到开封,这里是宋朝的古都。正是宋朝皇帝宋徽宗,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使它开始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世界服务。作为幼子的宋徽宗从来没想到他会继承王位,所以他将全部的时间致力于艺术:他发明的瘦金体被古今文人模仿;他的《瑞鹤图》和《听琴图》同样是传世珍品;他是第一个收藏《清明上河图》的人;他亲自监督汝窑、钧窑等官窑陶器制作。阴差阳错的机遇使他成为一国之君,但是他的兴趣不在主持政务,而是在写字画画、收集珍品和建立翰林书画院,并把绘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是他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艺术的黄金时代,却正是他最终丢掉了北宋的江山……
在元朝,士大夫属于下九流,仅高于乞丐,低于妓女。南宋都城杭州也逐渐失去了它的影响力。昔日高官、士大夫隐退回乡,以教书为生,同时专心于琴棋书画。此时,他们的创作不是为了取悦于君王,而是为了表现自我,流露真实情感,故而尤为珍贵。特别是在山水画上,元朝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高潮,产生了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大家为代表的文人山水画的典范风格。
接下来,我们还将朝圣黄山。站在黄山顶峰纵览天下,与在当地写生的中国画家沟通,我们或许能理解为什么千百年来,黄山是中国山水画的典范,迄今仍是许多艺术家的灵感。“我们来自自然,回归自然”,这是老庄哲学的核心,同时也是历代文人信奉的理念。
明朝统一中国后,长达两百年的政治安定带来了经济繁荣,其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中国制造”的青花瓷。它们深受欧洲人喜爱,需求量大到足以支持明代经济。在中国陶瓷之都景德镇,我们将回顾从汉代平纹瓷、唐三彩、宋代白瓷到明代青花瓷的历史。欣赏景德镇陶瓷的同时,将向观众介绍欧洲陶瓷业是如何通过效仿中国而取得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效果。

03

在本集,我们将在中国当代文化中心,北京和上海,探索清朝初期直到当代中国艺术的连续性与不断创新。这种特质,表现为西方艺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刻影响,以及风靡欧洲一个世纪的中国风。
旅程从清朝首都北京开始。十八世纪,尽管中国闭关锁国,以耶稣会为代表的传教士却深得康熙、乾隆皇帝的喜爱,而他们带来的西方科技、建筑和绘画也成为大清皇帝的珍爱。宫廷画家郎世宁笔下的乾隆皇帝,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而由郎世宁亲自主持设计的书斋倦勤斋和圆明园,则成为西方艺术影响中国文化的典范。
十八世纪后期,西方枪炮打开了中国国门,鸦片战争和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知识份子开始百年改革之路。而艺术,也成为他们对中国未来前途争论的主要阵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家踏上欧洲之旅,中国现代化的艺术教育体系则是远大抱负的最好例证。而1949年之后的红色艺术,则可视为全球政治意识形态运动的组成部分。
中国艺术两千年的旅程即将结束,而艺术家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有些人从传统中汲取灵感,重新审视文化;有些则着眼自我反思,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获得启示。今天,重新崛起的中国正在确立它在当今全球化世界中的位置,中西艺术的古今对话,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