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反复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2月余,加重1天。 现病史:慢性病程,急性起病,2月前开始步行约50米后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偶伴胸痛并有出冷汗,夜间不能平卧。期间先后至外院检查,查心脏B超提示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具体不详),诊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冠心病”,予双抗血小板、改善心室重构、抗心衰利尿等处理,但患者症状不缓解,1天前患者气促、呼吸困难加重,端坐呼吸,为进一步治疗至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急诊拟“主动脉瓣狭窄”收入心内科,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食欲差,大小便无特殊,体重1月来下降约2kg。 既往史:既往有艾滋病、梅毒阳性病史,规律服用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4年。 查体:体温:36.5℃,脉搏:89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3/75mmHg,神清,半卧位休息,精神差,简答对答,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未闻及干性罗音和胸膜摩擦音。 初步诊断:1、主动脉瓣狭窄(重度) 心功能IV级(NYHA分级)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肺炎;4、艾滋病 ;5、梅毒 术前心脏彩超提示: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EF:36%;VP:4.85m/s,PG:94mmHg,MG:55mmHg。三尖瓣轻度返流,左心功能减低。 ![]() 术前CT评估: TYPE1型二叶瓣,中重度钙化,左右可见融合脊,右无疑似局部粘连,左冠高度约14.3mm,右冠高度约17.2mm,法式窦结构 可,STJ高度约19.3mm、直径约23.1mm,升主动脉未见明显扩张,心脏角度约45°,左室大小可。 Annulus:22.5mm,LVOT:25.7mm Sinus:30.7mm*29.4mm*33.2mm,STJ:19.3mm(高度)23.1mm(直径) AO:28.4mm,Angio:45° LM:14.3mm,RCA:17.2mm,瓣叶稍增厚增长 Total:547.6,中-重度钙化,TYPE1型二叶瓣 左室大小尚可 主动脉弓部走行稍差,可见多发软斑块 腹主动脉走行较平直、可见多发溃疡斑块,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走形稍迂曲,管径窄,管壁可见钙化斑块、多发溃疡斑块 颈动脉管腔直径尚可,但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较多软斑块。 左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偏窄 该病人重度主狭合并严重冠心病,心功能差。术前CT评估提示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瓣叶类型为TYPE1型二叶瓣,中重度钙化,钙化积分:547.6,左右可见融合脊,右无瓣叶疑似粘连,瓣环:22.5,流出道:25.7,呈小结构。拟制定手术策略18球囊行预扩,拟植入Venus-A L23瓣膜,高位释放。 另该患者血管入路条件较差,两侧下肢动脉均有多发性严重狭窄、钙化、闭塞,多发软斑块及溃疡斑块,另锁骨下动脉也存在严重狭窄(左:2.0mm/右:3.6mm),颈动脉官腔直径足够(>6mm),但复查之后发现该患者颈动脉也存在多发性软斑块。如选择颈动脉入路,但术中需严格控制血流阻隔时间(15min以内)。心内科刘杰主任团队在联合心外、麻醉、重症医学、介入室、超声等多学科分析研判后,结合自身团队有较丰富的外周介入经验的特点,征求家属及患者同意后决定行TF TAVR,术中使用外周球囊对入路进行预扩张,使用18F鞘管及小型号瓣膜输送器装载L23瓣膜。同时备好外周血管支架及覆膜支架,充分做好外周血管并发症处理预案。必要时使用“裸奔”策略。 此外,患者HIV阳性、梅毒抗体阳性患者,术前充分评估HIV、梅毒及病情控制情况,术中注意加强个人防护。 输送器过弓 股总动脉部分离断,患者失血性休克,立即压迫止血,输血 下肢小血管压迫 ![]() ![]() 术后即刻PICCO各项指标 术后第二天PICCO各项指标 ![]() 因为患者病情危重,术中失血性休克,因此,刘杰主任团队术后利用PICCO监测仪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精准化评估和精准化容量管理、精准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PICCO监测仪是一种对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的工具,该仪器特点由简便、微创、高效比,可以测定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通过对该患者的精细化评估和治疗,患者短期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得到了很快的恢复。 由于TAVR手术的输送器械直径较大, 需要比较大的通路,TAVR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再TAVR开展的早期,由于定义不规范不明晰,各类文献的统计比例从2%-30%不等。VARC-2重新定义了血管并发症的标准之后,目前的文献报道结果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在10% - 20%之间,而在近期文献中可观察到显著降低至4%甚至更少。尽管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常见。 目前相关文献所报道的经股动脉路径TAVR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9%-30.7%。取决于手术风险、手术路径、患者一般情况、瓣膜类型等;随着输送系统和器械的发展,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在第三代球扩式瓣膜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中,VARC-2定义的主要血管并发症在中风险人群的发生率为6%-7.9%,在低风险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3.8%,自膨式瓣膜在中风险人群的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发生TAVR相关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和危险因素,可以分为术者、手术、患者相关的因素。术者的因素主要是术前CT的阅读理解,穿刺的熟练程度,以及缝合器的使用。刘杰主任指出:在处理外周血管入路并发症时,要及时发现并紧急处理,这需要有丰富外周血管介入的团队随时待命,建议在TAVR团队中加入一名有外周介入经验的高年资术者。 刘杰主任(右二)团队 专家简介 ![]() 刘杰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一区主任,教授、医学硕士。 现任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中国共产党党员、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支部党支部书记、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黄金会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难治性高血压与周围动脉病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常委、广西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师协会内科学分会委员、广西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南宁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专家库专家、南宁市胸痛中心副主席。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
|
来自: 昵称69125444 > 《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