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立‖黄山之巅(当春乃行之三)

 陕南野山菌文集 2022-06-03 发布于陕西

记得小时候家中有一本很厚的书,是关于祖国名山大川的许多传说,山神、山石、山洞、哪怕山上的树都有神奇的故事,如同《聊斋志异》令人着迷,那么多精灵古怪,让我从小就对山痴迷,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不管什么山,对于我来讲都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魔力。黄山更是如此。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两度登临黄山,有这样的记载:“绝岘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我也看到过关于邓小平登临黄山的记录,也欣赏过一些关于黄山的图片,如今要眼见为实了,思古接今,期待奇秀之美的心情不免有些小激动。

      这几天的天气一直不好,阴雨连绵,早上起来,云里雾里的,不免为登山有些担心。

      我们吃饭时,见到溪谷山庄的朱老板,他带着歉意说:“昨天晚上回来晚了,没有来得及给你们细讲黄山的注意事项!一会儿我在路上给你们讲!”吃过饭,坐上老朱的车,赶赴通往黄山的汽车站。闲聊中,得知老朱不仅开了这家溪谷山庄,还有自己的茶园,茶园就在山庄对面山上,他说我们来得正好,今天有时间,明日就要到安吉去采白茶了。他南方口音很重,慢时我还能听懂,可是说快了,一句也听不懂,如同使劲望那远处被雾遮挡的山,却看不到真面目,只好茫茫然莞尔一笑。他嘱咐我们:到了车站,千万要到售票口自己买票,不要听信别人,更不要跟人走,有很多游客是被人骗到非黄山的某山,胡乱转转的。下了车,朱老板拿出地图,认真勾出我们应该行进的路线,“如果在上不知怎么走了,尽管给打电话,或发个图片求助,对黄山的每一处都了如指掌!他再次叮嘱后方才离开。朱老板的热情与诚恳让身在异乡的我们感到温暖,也很踏实。

     按照老朱的指引,我们买票进山,坐上大巴车在山路上几经辗转之后,坐上了玉屏索道56号缆车,56号是个难忘的号码。这时的雾并不是很大,我们可以看见山上的树木,也能看到山谷,我们三人都很紧张,有种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恐高,姐姐神情紧张,她摘了帽子,放到座位上,为了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我开始录像,转移注意力,当时我也怕面对镜头,我们做个自我介绍,姐姐努力克服恐高,声音异样地三美女至此”但见晃来晃去僵直的手指头却是两个,小田唱起了颇有气势的歌——《大王派我来巡山》,三个女人来巡山,我也跟着唱,嗓子里吐不出连贯的句子,只能拉着小田的尾音山、山......山,它太高了。终于要下车了,姐姐妹妹一跃而出,我也紧随其后,下车后定了定神,姐姐说:“坏了,帽子还在缆车上!”我们等待,等了很久89号缆车才上来,56号看来还早呢。姐姐当机立断,不能在这里耽误时间了,我们走吧,帽子不怕高,让它继续游山吧!于是忍痛割爱离开玉屏索道随人流浩浩荡荡爬黄山去。

上面是人,下面是人,旁边是树,周围是雾,什么山高,什么渊深,啥也看不见呀!云雾凝结成水滴打湿了衣服,打湿了帽子,松树在云雾里和我们遥遥相望,雾里看松,如梦境一般,这是真的吗?迎客松,我看到了迎客松前几日,我的梦里出现过一位老人,他远远的冲我招手,难道就是他,黄山不老松,是你吗?我突然莫名地兴奋起来,因为我们似曾相识呢!不远千里来看你了,老松。我知道,这不是梦。 

什么手机石,什么拇指石,在雾里根本识别不出形状了,那都是云雾里的记忆名词能看到的就是脚下石,闷头爬吧!还挺热,我把冲锋衣里的棉袄卸下来,轻快很多。

所经之处,杜鹃花、天女花都还没开,我只好拍人,拍脚下的路,拍露珠,胡乱拍、拍、拍。恍惚间,竟然拍到一个和同事长得十分相似的人,不禁惊叹,大千世界,无数个你我,没准儿能遇到另一个自己呢!   走着,走着,遇到这对老夫妇,我真佩服他们,如此年纪还能携手爬黄山。征得他们同意后,为他们拍照留念,心中默默祝福:愿普天之下的父母们都身体硬朗,如这二老。 

      无知者无畏,登上将近1800多米的光明顶,也竟如履平地一般。我明白了,驴为什么要戴上眼罩拉磨,因为这样一点都不累。光明顶上,游客们都兴致很高地爬到大石头上拍照,其实我想说,上面下面都一样。雾里的景色都一样,没有高下之分。姐姐妹妹我们坐下来吃饭,啃面包,咬火腿。我重点把黄瓜苹果之类的消灭,好减轻负担,姐姐腰不好,腰受凉就动弹不得。我把棉衣给她,她围在腰里,问我冷不,我说不冷,我站起来蹦蹦,她是重点保护对象。

酒足饭饱之后,席地而坐在石头上吹风。人来人往,有说有笑皆如过眼烟云。我是谁,何曾到此?我问山,还是山在问我!人站在高山之巅,却无丝毫居高临下之感,如履平地一般,皆因自己的视而不见。如果不是因为地上有海拔高度的标记,我怎么会知道自己已经云游至此了呢。努力想象一下吧,此时此刻已经是“高处不胜寒”。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云雾中混沌的我寻不到前途,也找不到归路。努力体会眼前的大美,期待通达之智慧。

     小憩一会儿,我们决定奔后山,因为云雾太大,继续上山意义不大。

     走着走着,看到挑夫,他们真的好辛苦,我顺手拍下这位,没想到被他发现了,他对此十分反感,似乎是骂了几句,我没听懂,呦呵,这脾气怎比我还暴!我这是相机,拍你是心疼你。见他气呼呼放下扁担,我暗自思忖:“要干啥!”瞬间脚底生风,扎入人群,看你怎么把我找! 

来到贡阳山,白鹅山庄就坐落在这里。这里是观看日出日落的重要地点之一。可此时我们仍然置身于云山雾海之中,偶然听到一位导游介绍:白鹅洗澡,下午两点后雾就会散去。虽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这给我带了希望,我可以如愿以偿一览黄山真面目 

我们商定要等到下午200,姐姐妹妹去周围转转,我一个人站在贡阳山的标志旁,期待中等待。一位游客驻足说:“这雾霾真大!”当地人说:“这不是霾,我们这里没有霾!你是灾区来的吧!”游客说:“我是北京的!”

突然一阵风来,雾一片一片出来,丝丝缕缕,确切的说应该是云,它略过我的身躯,吹向前方,薄如纱,轻如丝,我似乎化作衣袂飘飘的仙人,随风扶摇而上。突然之间,我看到天上有光亮了,太阳出来了,我和我的影子合张影吧!真难得。

“造化钟神秀,一览众山小”。我看到你了,山,在雾气的氤氲中,黑黝黝的笔直挺立,你咋就这么羞羞答答,半遮半掩呢,轮廓即将显露出来时,又被遮住了。嘿,我这急脾气,如果我的胳膊足够长,一定要把那块云布为你扯下;如果我是风婆婆也行,一口气为你把云吹散,看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咋就这么难。

      太阳时隐时现,蓝天出来了。我就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执着站立着,云来云去,我都记下了。天公作美,此时的云海绕过山间,如波浪般此起彼伏,山因为有了云才更显壮美。 

     姐姐妹妹来了,我们离开贡阳山,下行来到观景台上,俯瞰栈道,如天梯般,不禁惊叹其险峻之美。此时远处的始信峰也凸现出来,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便题名"始信",后渐名传遐迩。始信峰是黄山最秀美的山峰,秀在峰林小巧玲珑,悬崖突兀,谓之"挺秀",还秀在古松林立,苍劲多姿,谓之"幽秀",故谚云:"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加上此峰临空而立,烟云环绕,又使它显得"灵秀"

   下山了,坐上了云谷索道,我再次录像,留下美好的瞬间。来时的恐惧感没有了,我好像长了翅膀的飞鸟,穿破云雾,翱翔在山巅,在树顶,在峡谷,或高飞,或俯冲,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挺拔高峻的山,你给了我腾空而起的力量,给了我一双仔细端详你的眼睛,造物主是伟大的,而我在赞叹造物主造物的同时,也感谢她造就了我,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是我庆幸,此时失去了一个小自我,成就了一个巨大的无我。黄山,黄山,我默念你的名字。三山半落青天外,我的天,我的山,这边云雾缭绕一片昏暗,那边隐隐的山在阳光下妩媚!我的一双眼睛同时看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良辰美景,奈何,奈何,只求一晌贪欢。

      黄山归来,回到住处还不晚,我们似乎意犹未尽,在溪谷山庄前荡起了秋千,飘荡在云山之间,时光在倒流,我们仿佛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山为幕,向天歌,好个自在。我们爽朗的笑声,黄山的山神不会受到惊扰吧!

作者简介:程立(笔名),原名程晓,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民俗协会会员,用心发现生命之美,以生命之美滋养心灵,以文字与读者共鸣。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吕学敏  远洲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副主编:墨海顽石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

力   荐       无言年华    雪舞梨花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我是布衣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小麦的籽

陕西文谭    松风阁语     方子蝶 

平台往期文字阅读:

程立‖印象古村(当春乃行之二)

程立‖当春乃行之一   序曲

程立‖母亲的赞歌

程立‖春到小城

程立‖春天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