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天下】原丽云丨山水之恋

 昵称71028402 2022-06-03 发布于河南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山水之恋

□ 原丽云/ 文  

如果你认可"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么你更愿认同"自然美是人世间最真的美"。

  壹  

阳春三月,独往小南海景区游玩。山里午后的阳光要说暖还真是有点牵強。阳光下穿单衣还好,阴凉处着袄亦可。放眼望去,目之所及,花红柳绿相和,四季服饰尽现。换种角度看,生命的叁与,反倒平添了些许春日的生机;风势很凶,因位置处于两山夹一沟的地带,总带着的呼啸声不绝于耳。这种声音传递到内心声处的不仅是好奇,还有对回不去的小时候的眷恋的热切呼唤。于是总想迫切找到它的真面目。你在哪儿?终是惘然。时不时扬起的飞尘,猛烈时夹杂着点细小的沙粒,再加上一旁酣畅的流水声,颇带种震撼之感。总能联想到那部电影的蒙太奇画面;而意念中又在审视着退了半步:幸亏人多,倘若孤人行于此地该会如何行色紧迫。


长发随风撩动着,不时眼生迷离,索性抬手编起个麻花辫,任尔东南北风吧。乘着风小的间隙再细看,一树树高冠的榆树枝头,榆钱儿一串串,玲珑的形状,浅清的色泽;有的垂吊着,有的上翘着;随着风来风去,纷纷扬扬,或单个或成双或组团,落于发髻上,吻在臂肩旁,洒在花草间,拥入流水中。飘得那洒脱,下得那种浪漫,加上其极美好的寓意,叫人怎不好生待见?!此刻一旁的杨柳絮之美,相比之下倒逊色了几分。”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分明我有些陶醉其中了。记事起,每至此时节,奶奶总会掂着小脚,举着竹竿挠勾,打下些榆钱儿,清洗,焯水,捞出困水儿,不干不湿时加面,搓揉,待一绿一白相染,上锅,溢出清香了,出锅。扑簌簌地洒在盘子里时,色调较之前深沉了些。一边新蒜、醋、芝麻酱等调汁,这流程奶奶一气哈成。做成榆钱儿疙瘩。"稀罕物儿″,那诺诺的飘着的清香入囗后,奶奶总会带着由衷的笑,说“每个孩儿都要有份的"。

谁曾在意老人家的话儿呢?白发升时,才真正懂得"此情可待成追忆"的遗憾了。

  贰  

放眼对岸,“小南海″三个大红字闯入了视野,待游移至其左边时,竟然看到个寺庙建筑群。细观规模不大,但错落有致,宛若飞燕,倚山傍水,倒也喜人。不禁上前探问过客,曰"小南海观音寺"。

许是近来看余秋雨先生的著作,受其本人影响,生起了前去一拜之念。

到对岸需踏过一段滩途,确切地说此前的确是条普通带小桥洞的水泥路,因去年河水泛滥,已被冲刷得面目全非(由一旁捐款修此路的简介为证)。此时阳光下河流中裸露的河滩,在淡绿的大山的衬托下,透着大自然的美,无以比拟。呼吸变得那么清畅,同时又感觉自己多么荣幸,多么渺小,又多么通透。脚下的鹅卵石诱人,弓身习惯性地拾捡起一枚。因常年冲刷,干净无垢。握在手里,圆润柔和,丝丝清凉中绕出点温度,恍若时间中穿梭的挚友,在畅言些什么呢?带回住处且存放于一隅吧,不知待再看你时,可会有此时光阴里的思绪?


“三分春色,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词句的韵味,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山体掩映在通透的新绿中,被桃梨揉进了几点粉几点白;山脚下坐落着几家红墙小院;小院下有不规则的带土的长路;长路旁有成排的杨柳新榆;树的短岸下种有几垄绿畦;绿畦的低岸处便是宽宽的流水。次第望去就是幅山水画。是画要讲究虚实的,还要有主体,那么任你思想怎么驰骋,这幅画的魂魄终是停留在这山间的流水上了。看它弯弯曲曲,从上游到下游,或平缓处清澈见底,或急流处浪花飞溅,处处都是那样清明敞亮,不禁使你也透露出真心情的欢笑。敞看这一切无雕刻的美,恰似坦荡荡的人生!依稀是老家村后每年夏末入秋的北河,一双河底卵石上的脚丫清晰地在波上晃荡。同是干净的清凉透澈吧,而有最明显区分的是,这里四季常流水。又最引人的是平缓处有的飘浮着的水草,不管纵里生长,还是横着弯曲,参差不齐的新绿都是那么迷人;而那些依附于卵石上的苔藓,长茸茸,绿浓浓的,丝缕青细,宛若素锦丝线,与水草和着流水,姿态婀娜,缠绵不止,若醉醺状,自然律动,甚是自在。于是油然而生出一种愉悦,于是沁胸飒然。眺望山与水间,想来古时修身养性之地,曰寺曰庙曰观日庵,虽叫法不下同,但大都远离繁华,建于清静之地,也是蕴含了非常朴素的但很深厚的哲理了。

    

近观,“小南海″的三个字,廊檐,楼柱,对联,佛尊等处,皆是打眼儿的红色。走近时,马上升起一种庄重而虔诚之感。寺庙虽小,但八路佛尊,尊尊有位。入得佛门,便是弟子。扶一柱清香,待香烟袅袅时,合掌,闭目,净立。恰有缘听闻楼上一颂经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虽不能全部懂得,但却句音绕心。想来世上诸教,归而合一,大凡是劝世人善莫大馬;放下恩怨;且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阵风刮过,待开掌启目,顿然感觉神清目明,天地干净,体轻心安。


那么何为自渡?简曰为自我拯救。余秋雨乃佛门弟子,先生半生坎坷,荣辱不惊。从容地走过“风一程,雨一程”。为。考察到真实学术资料,置生命于度外,踏上戈壁险难,闯入消烟战场,沷涉人迹罕至之地。历经多少事,个中或轻或重,或多或少,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他何尝不是在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一边选择,一边放弃?在这浮躁的世间,大凡能静下心,静观自我,使一颗心保持清亮安定,这应该是种对自我的不断救赎吧。故此,导致当今社会佛门净地兴盛的原因。是的,于我,对"心安之处是吾家″,也应该有更加宽泛的解释了。

兴尽晚归时,心却依然被那长长的奔腾着的流水,深情地拽拥着,温润着……
——  The  End  ——

原丽云   爱在寻常的日子里,追寻生命的美好。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