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语文“四结合”作文教学的探索

 木香草堂 2022-06-03 发布于辽宁


魏心芳

一、“四结合”语文教改的主要目标:

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是一九九四年二月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批准立项的。

高中语文“四结合”作文教学的探索

“四结合”教改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通俗地讲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必将引起教学进程的深刻变革,因此“四结合”教改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要目标。

语文“四结合”教改以探索新型语文教学模式为核心,以建构“词语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具体任务。而这一切又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汉字编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研究手段的。

在此,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一下“四结合”教改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在西方逐渐兴起的认知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主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求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交际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辩论什么是正确的;交际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下,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讲座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讲座;在讲座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指导学生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由以上所介绍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见,它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是大不相同的。

三、现阶段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即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味考虑教师如何教,不考虑学生如何学,不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表现在作文教学中亦如此。

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习题”式的教学,有这样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命题→指导(或有或无)→写作→批改→讲评,即由教师布置一道作文题,稍作指导或干脆不作指导,学生埋头构思写作,然后教师批改,最后讲评。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过程,固然培养学生的独立作文能力,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外:

(一)、被动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是通过教师批评而被动接受,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二)、单一性。只单一地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听、说、读的能力。

(三)、局限性。学生只顾埋头写作,互相之间缺乏互相学习,不能开拓视野。

由此说来,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为写作而写作”,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致使学生害怕写作,甚至讨厌写作。更由于教师需要较长的批改过程,信息反馈时间过长,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的不能迅速得到肯定和指导,有的学生对自己作文内容己淡忘,而在写作当时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四、高中“四结合”作文教学的探索

(一)学生作文是一复杂的心理过程

历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标志。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了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作基础,而且还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以至用词、造句和修辞能力都是主要通过阅读获得的。所以作文既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

(二)高中作文命题的特征

高中生们都面临着高考的检验,而每一年的高考作文始终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纵观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充分体现文章“合时合事’而作的意图,人生哲理,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思想认识等渗透其中,而从思维角度看,思维方式上,既考形象思维,如小作文的联想和想象,又考抽象思维,如大作文的辩证思维,求异思维;思维品质上,则综合考查了思维的敏捷、周密、深刻、独创。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能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四结合”作文训练的初步探索

根据“四结合”教改的目标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高中作文的特点,在高中作文训练中,先从给材料作文入手,作出了初步探索。

给材料作文命题,特采取一大一小的形式。设计小作文时,突出片断性和单项性,考查学生的专项写作能力,大作文则以议论文为主,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上,则采取由“创设情景----指导点拨----打字表达----评议修改----联系思考,讨论交流----提供资料----打字成文----批改点评”八个环节组成的新型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1、创设情景:

根据不同的命题内容,利用并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屏幕上的真情实景引起学生的深厚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有声有色,甚至动感十足的情景代替干巴巴的文字或单调的图片,更生动更真实,更容易触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情景创设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必将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

2、指导点拨:

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教师以三言两语,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去注意,去观察,去体验,逐步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并适时提出本次小作文的要求,或续写,或插叙,或描绘画面,或想象人物对话,等等。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比起干巴巴地讲文章体裁、格式,几大要素等要主动的多,自然的很。

3、打字表达:

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适当点拨的基础上,根据本次小作文的要求,让学生把自己构思的短文,用键盘在屏幕上打出来,这样不仅锻炼和提高学生操作电脑的能力,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评议修改:

评改是师生作文教学双边活动中信息及时反馈的重要环节,反映着师生信息双向交流和作文教学计划具体落实的状况。这一环节一旦被忽视,就无法建立起师生信息反馈的链条,学生无法及时获得对自己作文的具体指导意见,教师也无从检验作文教学的落实情况。习作再多也无长进。

而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师可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当时的写作情况,有的放矢地作出相应的指点:并且可以选择学生的优秀作文或有突出毛病的作文通过大屏幕或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学生一起欣赏或评议修改。这样激起学生很高的参与热情,使学生都能积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使例文的作者也能在友好的气氛下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点与不足。同样,也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其精力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上。

这一环节,把传统的“老师为中心”的单向反馈教学变成了师生之间以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交流,扩大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既能使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得到适当的点拨,又能使成绩差的学生及时得到鼓励,加强了写作信心,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写作水平。

5、联系思考,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大作文的要求,即在小作文的基础上,学生由前面所提供的“情境”,通过“协作”和“会话”提炼材料,选择角度,“建构”出中心论点,完成一篇议论文。

所谓“角度”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文章立意构思的出发点。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度的选择。而角度的选择必须从思维上下功夫。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客观事物本身是丰富的有着不同的侧面,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多重的,多向的,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多角度地展开审视,才有可能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而这一审视过程,也就是本环节的“联系思考”,不仅要掌握一般性思维,还要掌握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思考中的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多种设想出了,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各种解答。

巴尔扎克在《论艺术家》中说,真正的意蕴“正像分布在地球上的金刚石矿一样需要使用探测器遍访思想领域的汪洋大海。”学生通过联系思考完成了“探测”后,这“探测”来矿是否值得开采,矿产是否丰定,这就需要通过比较选择来确定。于是“会话”和“协作”就开始了,主要体现在讨论交流上。

语文的含义本来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方的结合,口头表达谓之“语”,书面表达谓之“文”,“合起来”才是“语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里面有个'语’字,如何听他人的话,如何更好地说自己的话,正是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由此可见不但“写”重要,“说”也很重要。其实,从信息加工过程看,“说”和“写”二者都属于信息输出,都是个体的思想观点或情感的表达,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己。在作文教学中二者可以统一起来,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对“情境”的认识,所确立的角度等提供给老师、同学,大家通过“会话”讨论这一认识是否正确,这一角度是否新颖,是否切合写作主体本身,这样,就避免了被动性,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整个过程,学生都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学生之间互相比较,互本借鉴,共同提高,极大地活跃了作文课堂的气氛,也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6、提供资料: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先现在备课过程中的。教师在提供作文材料,创设情境,设计课件中,就方方面面考虑到了这一“情境”可能给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学生可能会提炼出的各种各样的中心论点,有哪几种论点是比较切合的。于是针对这几种比较切合的论点,为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议论文写作指导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写作技法上的指导,修辞手法的运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等等,所有这些都通过计算机提供给学生查阅。学生既可以调动自己的大脑资料库,也可以查阅眼前的电脑资料库。

7、打字成文:

学生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有效加工,开始谋篇布局,构思全文,因为有了上面第5、6环节的基础,这时候就比较有把握,不说一气呵成,至少也是“一路顺风”。

8、批改评点:

这一环节类同第4环节,只是评的内容,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说,都提高了许多。

以上八个环节是对高中“四结合”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写什么”、“如何写”、“为什么写”的三个问题,提高了作文所要求的能力素质。

五、结束语

语文“四结合”教改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研究项目,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愿我们共同努力,按预期目标完成各项试验研究任务,为我国的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开出新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