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清朝时内蒙地区部落比外蒙多?

 长弓有心 2022-06-03 发布于广东

清代外蒙古很高的自治权,部落可以自行委任地方扎萨克(奏报旗长或官员)(外札萨克)。在外蒙古亲王之上还有各旗联盟的共主的“汗王”,所以外蒙主要体现就是喀尔喀三汗一王部(四部),四部分别管辖外蒙八十六旗。

清代对内蒙古设立八旗制度(八旗蒙古),再与扎萨克制度结合(内札萨克),最高爵位为亲王,没有汗。内蒙札萨克(旗长和官员)由理藩院派遣,朝廷直接统管内蒙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

外蒙四部

清代外蒙共分三大汗部和一个独立的王部。

清康熙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肃清漠北后,喀尔喀蒙古分为三大部族,分别是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

雍正九年,因善巴之堂弟策棱(策凌)征讨准噶尔有功,分土谢图汗部西十九旗为赛音诺颜部,授策棱“喀尔喀大札萨克”。自此赛(三)音诺颜部与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并列为喀尔喀四部之一,称喀尔喀中路。

外蒙土谢图汗

清代喀尔喀蒙古(外札萨克)共四部,八十六旗:

土谢图汗部,汗王驻地土拉河。直大同边外漠北。至京师二千八百余里。乾隆四十六年世袭汗位,共二十旗。

车臣汗部:驻克鲁伦翁都尔多博,直古北口边外漠北。至京师三千五百里,辖二十三个旗。雍正六年,赐印文曰“格根车臣汗”,世袭。

札萨克图汗部:驻杭爱山阳,直甘肃、宁夏边外漠北。扎萨克图汗为元帝后裔,康熙二十七年,被噶尔丹打败。其弟策旺札布率族来归,康熙封其和硕亲王(蒙古爵位),诏仍袭汗号辖旗十九。

赛音诺颜部(独立的王部):直甘肃凉州边外西套之北,至京师三千余里。因格埒森札之孙图蒙肯护持黄教,唐古特达赖喇嘛授赛音诺颜号(蒙古语“”优秀的长官”)。信顺额尔克岱青诺颜善巴率属来归。康熙三十五年封和硕亲王(来去是梦)。乾隆三十一年,许仍其赛音诺颜旧号,世袭。后乾隆以善巴曾孙诺尔布札布袭赛音诺颜号,世袭与三汗同。

清朝内蒙诸部

清朝内蒙古(内扎萨克)共有二十四部,四十九旗。

清朝定都北京后,理藩院统领的内蒙诸部达到了二十五个,旗五十一个,康熙三十年(1691)多伦会盟后,实行盟旗制度。共分六盟隶八旗蒙古(成败皆空)。后来清朝乾隆年间,归化城土默特部两旗改入山西,内蒙古诸部减少为二十四个,共四十九旗。

清初二十五部分别(按贡道算)为

山海关外: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札赉特四部,共十旗。

喜峰口外:阿噜科尔沁、札噜特、土默特、喀喇沁、喀尔喀左翼、奈曼、翁牛特、敖汉八部,共十三个旗。

独石口外:阿巴噶左翼、阿巴哈纳尔左翼、浩齐特、乌珠穆沁、巴林、克什克腾六部,共九旗。

张家口外:,阿巴噶右翼、阿巴哈纳尔右翼、苏尼特、四子部落、喀尔喀右翼、茂明安六部,共七个旗。

杀虎口外,归化城土默特、乌喇特、鄂尔多斯三部,共十二个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

总结:

清代外蒙的四大部拥有相对的自治权,外蒙汗王尊清朝皇帝为“天可汗”,类似清联邦体系下联盟关系,由清朝皇帝授予汗号(和硕亲王其次),自治权很高,他们奉大清年号,定期朝拜和纳贡,地理位置偏远。所以外蒙区域管理主要以上述四大部为体现(除了外蒙还有两位汗)。

清代内蒙亲(和硕亲王是内蒙古最高爵位)王及其他爵位由皇帝下旨册封,理藩院派遣官员担任地的执政官(扎萨克,旗长或官员)管理百姓,再设八旗蒙古管理军队和旗务,加之后金与清初满洲和内蒙诸部之间的和亲与征伐,可谓恩怨情仇,地缘与关系比外蒙要近的多。比如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等家族与清朝皇家历代姻亲,是清朝皇帝的母族之一,所以很多部落都有自己的人口以及爵位,部落也就很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