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半个人生居无定所,他成为第一个住进3D打印村的人,人生终翻盘

 不能说的奇趣 2022-06-03 发布于广东

走在路上,见到无家可归的人,有人看到的是一个没有房子住的可怜人,有人看到的是一个不努力以致沦落至此的人,也有人看到的是可能引起的治安破口。

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现实,可能远远比表面要复杂。

在这样的人群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长期或不断进入无家可归状态,他们不只是无家,往往也在诸如被家人施暴,因性格孤独等没有良好的社会支持而走上这一条路。他们的无家,是许多结构性问题的结果,而非问题本身这么简单。

只不过最近在美国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案例。早年是房地产商开发商的艾伦·格雷厄姆,由于年少的时间饱受过没房屋住的痛苦,因此一直以来都在想办法让没有能力住上房屋的人能够真正住入房子。

(艾伦·格雷厄姆)

因此在自己退下来后,他联合一家3D打印企业,开展了一项针对无家可归者的计划《社区第一村庄》,让人似乎可以看到一种希望。

他们在德州奥斯汀附近的一块空地上,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打造了数百栋采用3D技术建造的迷你房子。

且不要看这些房子是用这种技术打造就觉得不行。事实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其中一间房屋的内部构造)

37平方米的空间里包含客厅,厨房,卧室和浴室,甚至还有一个露天阳台,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而且房屋的外部构造还有内部装饰都会根据建造时候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以保证从外部来看不会千篇一律,内部也能够因应不同的风格而布置。

对比现在的炒房风气,贫富阶级问题等让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一间房屋,甚至花了一生都买不起一间房屋的现实问题而言,这个村庄的概念,着实是激励人心的一股清流。

(其中一个样品房)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台机器在不到48小时就能够列印一间房屋出来。也就是说,不用两日就能建造一个这样的房屋,并且能够随着机器的增多而让数量呈现陡增的状态。

或许很多人担心这样的房子经不起考验,但厉害之处在于,房子使用的材料经过测试比许多传统房子更为坚固,同时能够抵御在美国非常普遍出现的飓风等自然灾害。

除此之外,该技术也让成本大大降低。经过统计,用该技术制造的这些房子,每一栋都比传统工法建造的节省20%至30%的成本。

这让降低房子的售价,还有降低房租这两个方面成为可能,而这同时也是艾伦还有3D打印企业希望摸索的一个方向。

70岁的蒂姆,大半个人生居无定所,只希望有一处可以遮风挡雨的瓦顶。“家”是什么?蒂姆已经很久对这个字没有概念了。然而,他成为了能够第一个住进这项计划的人。看着房子搭建时候的他,内心雀跃不已。

当房子竣工,搬进了新家后,蒂姆坦言:“我的人生完全不一样了”。事实上,过往的蒂姆因为家庭原因导致走上街头,后来甚至沾染药物。

没有任何机构的帮助,找不到工作,自我封闭,远离人群,致使蒂姆一直是人们眼中的异类。然而,现在他有了一个小小的家,一个虽简单,但弥足珍贵的家。

当然,很多人质疑这样的做法压根就不会改变所谓的无家可归者,因为他们懒惰,不思进取,甚至只会饭来张口衣来张手。

但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上,即人必须要先达到温饱才会有动力向上追求其他方面的需求。

《社区第一村庄》计划不只是让类似蒂姆这样的人有地方住,更是让住在里面的人创造情感连结,形成社群并融入其中。

(村民们在一起聊天交流)

还有就是社区内设有职业技术学习机构,让住在里面的人能够习得一技之长,然后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通过劳动赚钱,以支付每个月对房屋的300美元租金,达到自力更生。

一开始很多人会认为他们都会因为要工作而最后不会主动承担租金。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为了能改善生活,住上房屋而愿意努力学习和工作。因为他们明白以前无家可归的生活,是多么的令人绝望,这一次,就是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

“住在这里,给我一种在某处安定下来的感觉,就像被人拥抱在怀里一样。我喜欢坐在房子里面,看着里面的一切,它是多么的舒适,温暖。我希望自己能够呆在这里,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正如《社区第一村庄》的联合负责人所说,他们的核心计划,是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提供有尊严的居住空间。

(计划的联合负责人)

“家”,究竟是什么?或许这个计划的成果,足以说明了这个东西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