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智而近妖的李泌

 郎中骑 2022-06-03 发布于广西

李泌出身豪门,祖上有不少名噪史册的明星大腕。

太爷爷那一辈,动静闹得最大的是瓦岗寨领袖李密。

太爷爷的太爷爷那一辈,最有流量的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弼。

爷仨取名思路稍显狭窄,就这么几个字,颠来倒去着用.....

李泌的妖孽人生打6岁就开始了。

公元728年,心血来潮的盛唐皇帝李隆基在宫里举办了一场佛、道、儒辩经大会。

经过多轮唇枪舌战,最终怼赢各路嘴炮、获得最佳辩手称号的,不是李泌,而是中国第一位武状元、号称“五百年一贤”的员半千之孙员傲。

他当时年仅9岁,是李泌的小表哥。

李隆基非常高兴,摸着圆圆的小脑袋连连感叹:

不愧是半千同志的孙子!这么聪明的小朋友天底下应该没有第二个了!

没想到,员黍同学立即跪下来一脸严肃地反驳皇帝:

怎么没有!我舅舅的儿子李泌就比我聪明!

胃口被吊起来的李隆基立即派快马宣召,一边和宰相说下棋,一边期待着乏味生活中的新惊喜。

对弈正酣,李泌被大内侍卫扛了进来,李隆基笑眯眯地示意张说出个题考考他。

身为文坛泰斗的张说并没太当回事,随手一指棋盘:

就以“方圆动静”为题作个赋吧!

李隆基竖起耳朵静等下文,结果大煞风景的李泌奶声奶气地问了一句:

啥意思?

张说瞥了眼一脸黑线的老板,耐着性子先打个样:|“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一听原来这么简单,随口写了篇小作文: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被比到地平线下的张说只好不尴不尬地恭贺皇帝喜得奇童。

盛世祥瑞多。李隆基非常高兴,当即赏了小家伙几块上好布料,迅速把他包装成名震长安的小网红。

声名鹊起的李泌从此经常与高官显贵、社会名流高谈阔论,受到不少朝廷要员的赏识。

连玄宗朝最后一位名相、著名诗人张九龄都将他引为忘年交,直呼其“小友”。

但自小生活条件优渥、博览经史子集、自认有王佐之才的李泌并不愿意按部就班地考公上岸,更不喜欢衙门里朝九晚五的寡淡生活。

他经常在嵩山、华山、终南山一带游学访道、钻研易经,对羽化登仙充满向往,对清风明月情有独钟

直到30岁那年,垂垂老矣的李隆基在百无聊赖之际,终于又想起了当年那个小神童,专门下旨召他入朝讲解《道德经》,顺势留任翰林待诏、供奉东宫。

当时,年长李泌11岁的太子李亨已经待机13年,在李林甫、杨国忠等权相轮番挖坑设套攻击下,活得小心翼翼、憋憋屈屈,甚至被迫与太子妃离婚苟且偷生。

对李亨而言,李泌的到来仿若暗夜天光,给他注入了清新而温暖的丰沛能量。

他对李泌视同师友、尊崇有加,但李林甫病危后,继任丞相的草包杨国忠却频频嚼舌根、使绊子,迫使李泌不得不逃离庙堂、挂冠而去。

“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公元755年,安禄山擂动渔阳蒙鼓,玄宗李隆基狼狈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马莞驿与老爹分道扬镳后,仓皇北上灵武,草草即位。

当时,新君面对的烂摊子是相当令人绝望的:

两京陷落、山河破碎,认怂的老爹李隆基躲到了大后方,江陵的弟弟李磷在背后捅刀子……

而自己手边连个靠谱的战略参谋都没有。

肃宗李亨急切地派出大批人手寻找老朋友李泌前来辅佐。

刚好,李泌的亲外甥张志和是跟着李亨从长安一路来到灵武的心腹,现已官居正三品的左金吾卫大将军。

这个当时只有24岁的小伙儿不仅写过一首“风流千古”的名诗《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撅鱼肥。

青笠,绿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他对时局的认识也非常清醒:

这个大厦将倾的天下,只有我舅能救.....

或许正是在他的协调下,李泌主动出山、来到灵武,献出了智计碾压古今的战略奇谋。

肃宗李亨对李泌给予了超规格礼遇:

不直呼其名,敬称“先生”,吃则同席、出则同辇,从国策制定到将相升迁等一应军国重事,无不征询李泌的意见。

满朝文武和吃瓜群众也普遍知道,御驾之上的那两个中年大叔中,“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旧唐书》甚至认为李泌这位白衣山人已“权逾宰相”。

为回报新君知遇之情,既不愿当官也不爱争权的李泌脑力全开,给李亨奉上三个锦囊。

第一个锦囊,关于如何处理老爹。

李亨登基称帝是先上车后买的票,老司机李隆基猝不及防被捧出了驾驶位,父子俩为抢方向盘,在父慈子孝的表面功夫下,暗中没少掐架。

但李隆基毕竟老了,颁行的诰旨被束之高阁、委派的宰相被一撸到底、居住的成都被降为蜀郡,实在没有精力再跟已经40大几的儿子掰手腕了。

李亨也清楚,还是要维持一个体面的和解局面为上,于是假模假式地给老爹写了封信:

爹,您快回来主持大局吧,儿子还太年轻,愿意回东宫继续待机!

李泌听说后赶紧跑来批评李亨:

你爹只是老了,又不是傻了,你这么夹枪带棒的,他怎么可能回来呢?

果然,躲在成都的太上皇酸溜溜地回了个口信:

“当与我剑南一道自奉,不复东矣。”

孝道是当时的政治正确,皇帝如果落个不孝的人设,椅子是很难坐稳的。

在李泌亲自操刀下,李亨很快送出了第二封信:

“天子思恋晨昏,请促还以就孝养。”

太上皇顺势迈下台阶,愉快地回来当了个吉祥物,肃宗的执政合法性进一步得到有力背书。

第二个锦囊,关于如何处理儿子。

肃宗作为战时天子,平叛是他的天然使命。

在选择天下兵马副元帅时,郭子仪毫无争议、当仁不让。

但大元帅人选却分歧很大。

李亨和军中将校普遍倾向智勇双全、精骑善射、一路护着他君临灵武的三皇子建宁王李谈。

玄武门之变虽已过去100多年,但世代唐君每每想起来都不免后脖颈冒凉风。

李泌悄悄点拨李亨:

广平王李做(即唐代宗李豫)是嫡长子,难道将来让他学吴太伯主动让贤吗?

反射弧稍有点长的李亨没反应过来:

老大已经是太子了,让老三当个元帅咋就不行呢?

李泌耐着性子几乎点破:

有我做参谋长(行军司马),平叛复国小菜一碟,天下兵马大元帅功高震主,赏还是不赏?(难道再因人设岗搞个天策上将军?)李亨终于听懂了,也吓懵了。

他当然清楚老爹的太上皇当得多憋屈,自己可不想成为第二个李渊,当即扼杀掉老三未来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李泌这个建议对或许确有李世民之才的建宁王李锁(不久被他爹找茬扣帽子赐死)是稍显有失公允的,中唐历史也由此少了李做可能创造的传奇故事,但仅就当时而言,稳住风雨飘摇的朝局才是第一要务,李泌并没有错。

第三个锦囊,关于如何光复故都。

这是李泌出山的终极使命,他大开脑洞提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且极具战略远见的“平叛策”:

·第一步关门打狗。

暂时不考虑光复两京的问题,而是反向利用洛阳和长安的地形条件,把叛军困在两京之间闭塞而狭长的哑铃状空间内。

再派郭子仪和李光1多点佯攻,迫使安禄山四处救火、疲于奔命、耗尽士气。

·第二步釜底抽薪。

令肃宗之子建宁王李做迂回塞外、绕过河套、远征幽州,端掉安禄山老巢,一劳永逸、不留后患地肃清叛乱。

这是史上第一次把北京以北的战略要道纳入军事视野,甚至超越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取道云中九原远征秦国的恢宏构想,堪比500年后忽必烈绕道云南回击南宋的大手笔。如果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唐肃宗李亨或许可以攒足威望,再造一个盛世。

然而,以他的资质,干个守成之君还算勉强,任由两京充当戏弄老鼠的风箱,这个政治魄力他并没有

果然,李泌的奇谋被阉割执行后,急于向老爹和天下证明自己法理价值与执政能力的李亨命令郭子仪向回纥借兵,直捣黄龙、收复两京。

借兵,只是好听点的说法,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雇佣兵。

雇,当然是要付钱的:

“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统。”

回统人依约在洛阳城大肆抢掠三天,潇潇洒洒地满载而归。

李亨成功还都,面子看似赚得很足,可帝国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